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來臨之際,經精心謀劃籌備,9月初,龍江鄉三臺山一村一示范仿野生香蕈“大走廊”初步建成,獻禮豐收節,培育集體經濟聯農帶農新亮點,孕育來年新豐收。
野生“香蕈”多生長于含水較多的枯樹上,褐黃、淺黃色,傘狀,味極鮮美。三臺山村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1900毫米,適宜的區域氣候,形成了大量的香蕈“天然菌棒”。

三臺山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2023——2024年8月,成功引入種植了200平方米大棚香蕈,三臺山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聯合做了廣泛深入總結分析后,決定創新方式,延伸種養,培育高品質香蕈,甄選了群眾頻繁出入、遮蔭較好路段,采取仿野生種養方式,建設香蕈種植“大走廊”,作為鄉村治理發展的示范點,打造集體經濟發展、聯農帶農新標桿。

村黨總支書記范建周介紹說:“我們村集體經濟體量小,集體資源少,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沒有畏縮,而是積極出主動想辦法,念好‘山’字經,開拓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在仿野生香蕈大棚種植成功的基礎上,利用本地櫟樹,設計了具體樣式,做實保水保溫等基礎工作,創建真正的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引領著群眾創辦仿野生香蕈種植院,拓寬群眾增收路子,真正實現聯農帶農目標?!?/p>
三臺山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建于三臺山村民小組,全長130米,屬單邊廊道,廊框高1米,內框采用正反三角形花樣,致力培植野生菌種,同時加上人工菌種輔助,爭取有個最好的出產量。經過努力,材料置辦、建設工人選調等工作進展順利,于8月下旬啟動建設工作,當前,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建設已初步完工。

“當前,我們村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只是完成了初步建設,后續工作還有很多,特別是在種植管理、保障出產量、銷賣等方面要做得更精準,才可能有個好的結果,但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建好、管好、管出成效,力爭收益最大化,使之成為我們集體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撐點,成為三臺山村真正的樣板示范?!贝妩h總支書記范建周滿懷信心地說。
下一步,三臺山村將持續發力,做好澆水、管護、菌種置入等工作,確保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建設高質量如期推進。同時,仿野生香蕈種植“大走廊”建設引起了過往群眾的廣泛關注,不少村民拭目以待,表示只要這種方式可行,他們也想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