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龍陵縣龍新鄉雪山村,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人文資源,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龍陵第一峰”大雪山以及“千尺奇觀”雪山瀑布均坐落于境內。雪山村879戶3346名群眾在此繁衍生息,世代守護著這片天然生態寶庫,萬畝杜鵑花海綻放時燦若云霞,千年古樹茶在山間扎根生長,12座清代水碾水磨群沿溪流靜靜佇立,再加上清澈的雪山瀑布,共同構成了這片土地最珍貴的生態家底。

如何讓這祖祖輩輩守護的“綠水青山”成為強村富民的“金山銀山”是雪山人民之問,也是雪山村黨總支必須破解的課題。帶著這份初心,雪山村黨總支以黨建為舵、以生態為帆,在經驗學習、資源挖掘、業態培育方面步步發力,蹚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增收同頻共振”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發展思路要拓寬,關鍵得靠‘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毖┥酱妩h總支書記趙國朝說到。自2021年以來,雪山村黨總支先后組織村干部、小組長、年輕黨員以及有發展思路的致富帶頭人前往潞江壩百花嶺、騰沖界頭徒步點、大地茶海等5個生態旅游景點學習,重點學習景區規劃建設、業態培育、服務管理等先進模式,理清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路徑。一次次外出學習,讓黨員干部、群眾打開了眼界,逐步勾畫出雪山村以農為基、以文為魂、以旅為翼的發展脈絡,2023年,雪山村第一條徒步路線打造完成,新建了2.6公里瀑布觀光大道,改擴建了長5.6公里的通村路,同步建成的還有農耕文化廣場、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公廁,為雪山鄉村旅游打牢了基礎。
如何讓“雪山游”熱起來?雪山村是這樣做的。錨定業態升級,深耕特色旅游資源:打造“觀鳥經濟”,開辟專屬鳥塘,建成4個觀鳥點與4個配套觀鳥棚,引來了大批愛鳥者專程打卡;打造“徒步名片”,新挖15公里徒步路線、優化10公里老路,串聯起雪山瀑布、林間秘境的3條差異化徒步路線,讓游客沉浸式觸摸山野肌理;建起占地1.5畝的“雪山瀑布鄉野廚房”,可容納百余人就餐,通過“村領辦公司+旅游公司”模式運營,既補全了旅游配套,又拓寬了集體增收渠道;推出“長壽坡露營地”,10頂帳篷民宿點綴山間,搭配親自然、觀云海、賞星空的特色體驗,成功推動旅游模式從“一日游”向“過夜游”升級。巧用節慶IP,讓“雪山”名氣持續破圈:2022年,“雪山古樹茶采摘儀式暨第一屆民間手工茶斗茶大賽”啟幕,此后又連續舉辦至2023年的第二屆,這不僅讓4000多畝茶園與270棵百年古樹茶走進大眾視野,更讓雪山蜂蜜、土臘肉等農特產成了游客爭相購買的“搶手貨”。2023年,“美麗雪山鄉村旅游文化節暨生態茶交易博覽會”接續發力,徒步比賽、茶藝展演、采茶競技等活動輪番上演,鮮活的鄉村場景讓“雪山村”的名字深深印在八方游客心中。黨群同心發力,打響“美麗雪山”品牌:總支書記主動“發聲”,借到干部教育基地、黨校授課契機傳遞雪山故事,自行制作發布100余期宣傳短視頻,聯合上級拍攝30余期素材,一點點把“美麗雪山”的名氣做響;村黨總支把院壩當課堂、地頭當會場,拉著村民嘮家常、算實賬——講清“搞旅游能讓茶園變現、農貨好賣”的好處,推動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景點打造中,黨員群眾自發投工投勞660余人次,平日里,人人爭當“宣傳員”,在抖音、快手分享雪山瀑布、云海與鄉愁,讓“生態好、產品好”的口碑傳遍四方。2023年9月,雪山村成功申報AAA級景區,標志著鄉村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旅游熱了,群眾的“錢袋子”也跟著鼓了。雪山村生態文旅“富農”主要有“四個來路”:一是旅游向導獲“雙收”。全村培育20名本土向導,每人每天可獲150元導游費,還能在帶隊時推銷自家農特產,實現“一份付出兩份收益”。二是農家小院拉消費。2家農家樂成了游客體驗鄉村味的“打卡地”,每家年均收入達10萬元,10幾戶小賣鋪的產品銷量翻了兩番,帶活了周邊農產品銷售。三是電商助農拓銷路。村黨總支領建了10支電商直播團隊,每支含3名核心成員、5名臨時助播——過去32元/公斤的古樹茶,團隊以75元/公斤的價格和群眾收購后熱銷,羊肚菌、姬松茸、碾子米等特產搭上“電商+”快車飛出大山,開播以來,累計銷量突破500萬元。更暖心的是,團隊大多請老人擔任臨時助播,10元/小時的報酬既添了老人收入,又豐富了他們的晚年生活。四是生態產業注動能。隨著雪山生態“火出圈”,60余名中藥材老板相繼到雪山開展重樓、黃精、草歇竭等中藥材林下種植,種植基地(園)每天用工100人左右,日均促進增收8000元,讓雪山群眾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守生態、興文旅、育業態,雪山村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黨總支的領航與謀劃,離不開干部群眾的敢想敢干。今年以來,全村累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拉動消費100萬余元,實現村集體增收10萬余元。如今支部紅映雪山綠,農旅融促群眾富,守得青山常綠、綠水長流、云霧常繞,更讓日子如杜鵑般紅火,這份“生態經濟兩手硬”的實踐,正是最美的鄉村振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