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國紫皮石斛之鄉”龍陵縣的4.25萬畝石斛迎來了豐收季。分類、捆扎、交易,基地里、山林間、市場內,一派忙碌景象。
走進綠意盎然的鎮安鎮邦邁社區兩半崖,只見漫山遍野的樹木上,林下仿野生種植的石斛已進入采收最佳時期。斛農李加能正在用手機與老客戶聯系銷售石斛。“我家種植了200畝,今年投產154畝,這幾年行情比較穩定,預計今年收入60多萬元。”李加能和家人正忙著按照客戶要求采收石斛。
每逢趕集日,龍陵縣大大小小的石斛交易市場就忙碌開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匯聚于此,挑選自己中意的石斛鮮條、楓斗和干花。“龍陵的紫皮石斛品質非常好,今年我已經連續15年來這里收購了。”擠在人群中的浙江客商谷建來告訴記者,每年石斛上市的季節,他就過來收購石斛楓斗、鮮條,然后發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龍陵縣堅持“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的發展理念,不斷做大做強石斛產業,持續加強“產量、加工、交易、質量、研學”等方面建設,龍陵紫皮石斛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占全國的70%以上、占全省80%以上,鮮條產量達1.1萬噸。
“我們構建了石斛種植、采收、儲運、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特別是在每年石斛采收季節,對全縣的石斛鮮條進行全覆蓋質量安全檢測,做到不檢測不采收、不合格不上市。”龍陵縣石斛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質量安全組組長楊宏俊介紹,龍陵嚴把“質量關”,一絲不茍做好石斛安全“大文章”。
素有“滇西雨屏”美譽的龍陵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石斛生長創造了“天然居室”。我國有石斛品種78種,云南有46種,龍陵就有42種,占全國分布品種的54%。2022年,龍陵縣石斛產值達58.5億元,為全縣10個鄉鎮1.6萬戶、6.5萬斛農、從業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保障。
“龍陵縣將以夯實基礎、規范加工、筑巢引鳳、政府搭臺、研學結合為抓手,全力打造‘中國石斛之鄉’。”龍陵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底,預計全縣石斛種植面積達5萬畝,實現石斛鮮條年產量達1.5萬噸,年出圃石斛花卉1000萬盆,出圃種苗2億株,從業人員達7萬人,實現總產值達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