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位于云南西部邊陲,素有“滇西雨屏”之稱,年均氣溫15℃,年均降雨量2053.3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石斛生長創造了“天然居室”。立足石斛特色資源稟賦,以黨建凝聚合力,積極探索和實踐綠色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化路徑,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的發展動力和發展優勢。
組織強鏈帶動融合發展。緊緊圍繞“一縣一業”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產業振興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和“領頭雁”的政治功能,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黨員干部組織起來、把各類人才凝聚起來、把廣大群眾動員起來,凝聚起大興石斛產業的強大合力。構建起了“政府+科研單位+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以一產帶二產、二產帶三產、三產反哺一產的閉環式產業鏈結構,目前,石斛產業已覆蓋全縣10個鄉鎮81個村(社區),從事石斛產業的人員達6.5萬人,全縣石斛種植面積達3.9萬畝。先后榮獲“中國紫皮石斛之鄉”“中國石斛產業發展聯盟會員單位”“云藥之鄉”等稱號。2022年,石斛鮮條產量達9000噸,實現農業產值11億元。
人才補鏈攜手同向發力。健全縣、鄉、村三級科技推廣體系,開展石斛楓斗加工技術培訓3.6萬人次,其中14261人(含建檔立卡戶2421人)獲得人社部頒發的《國家中藥材楓斗加工技術資格證》,是全國唯一對楓斗加工人員進行規范培訓并頒發證書的縣。建成李凡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朱有勇農民院士科技服務站、云南省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石斛試驗站,被認定為云南省第二批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圃(云南省石斛種質資源圃),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共同申報龍陵縣林源石斛開發有限公司李涵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實施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14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認證專利62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
服務延鏈激發產業活力。主動服務和融入全省發展大局,聚力打造全國石斛交易中心和全國石斛科研中心,抓實品牌打造和產業鏈延伸,成立龍陵縣石斛協會,組建石斛專業合作社37個,培育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龍陵縣林源石斛開發有限公司等8家規上企業,注冊與石斛相關的公司137個,石斛運輸中間商20余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主要電商平臺開設網店進行直營銷售,建立龍陵縣石斛交易市場,積極打造龍陵縣石斛產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石斛精深加工轉化率由20%增加到80%以上。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建成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1個,石斛試驗站1個,實施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14項,獲國家認證專利45項,開發楓斗、凍干粉等30個系列和100余個產品。2022年,實現石斛總產值達58.5億元。
黨建優,才能引領發展優;黨建強,才能推動產業強。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業發展理念。在發展中充分突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嚴密黨的基層組織體系,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讓小特產邁向大產業方向上韌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