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招小商”促進就地就近就業的決策部署,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盤活閑置資產資源相結合,成功招引企業33家、培育大個體戶400余戶,提供就地就近就業崗位1萬余個,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2萬余人、增收超3億元,切實將就業與創業平臺搭建在群眾“觸手可及”之處。

盤活閑置資源,引來“增收活水”。全面梳理全縣可開發的49個閑置資源資產,因地制宜引進磊成鑫環保科技、萬眾玩具、鑫農生物、潤達農業等一批“小而特、小而精”企業拓展就業。引進磊成鑫環保科技公司建成鎮安鎮八〇八尾礦庫綜合利用治理項目,歷史遺留尾礦庫治理和企業創收實現雙贏,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180余人,增收達800余萬元。整合校點優化布局后的閑置校產資源,引進云南萬眾玩具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建設毛絨玩具加工車間,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150余人,增收360余萬元;引進鑫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萬元,建設電商直播間16個,帶動群眾從事石斛花卉銷售80余戶。引進潤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平達鄉橄欖寨村閑置牛場轉型為茶葉精加工基地,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4萬元,惠及茶葉種植農戶5620戶22480人,輻射帶動全鄉茶農增收400萬元以上。

匯聚人才力量,打造就業“擴容器”。聚焦人才引育撬動“招小商”活力,研究制定《龍陵縣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型人才引進聘用辦法》《龍陵縣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引進支持蔣德凡、劉家波等300余名創業人才返鄉創業,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聚力打造創新創業優質環境。引進和支持返鄉創業青年蔣德凡創建非凡農業科技公司,培育電商直播人才90余人,帶動就地就近就業300余人。2024年公司實現石斛花卉電商年銷售量78萬盆,銷售額達2400萬元。引入年輕企業家劉家波返鄉建成生態茶葉莊園,收購周邊169戶茶農鮮葉10余噸,提供就地就近就業崗位80余個。2024年莊園生產生態茶葉20余噸,產值800余萬元。

聚焦優勢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以龍陵縣石斛、工業硅、珠寶玉石、高原蔬菜水果等優勢產業為切入點,把就業群眾組織起來拉入產業鏈,推動就業與產業發展有效銜接,讓群眾在產業鏈中收獲更多紅利。建成石斛楓斗加工廠18個,累計開展石斛楓斗加工培訓1.5萬人次以上,帶動全縣直接從事石斛楓斗加工9000余人,吸引浙江、安徽等傳統楓斗加工區60%以上的楓斗回流至龍陵加工,“龍陵石斛楓斗工”勞務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引進褚橙產業并成立龍陵恒冠泰達農業公司,建成褚橙產業基地10238畝,通過“一租、二包、三分紅”模式開發就業崗位486個,提供零工崗位1000余個,帶動群眾增收達800余萬元。引進保山萊顆莓智慧農業科技公司入駐鎮安鎮小田壩村種植藍莓300畝,目前項目正在開展育苗工作,預計采摘期每天可帶動就地就近就業達200余人,實現增收200余萬元。

精準服務幫扶,提升就業“軟實力”。緊扣產業發展和用工企業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實踐“1291”工作措施,以“1”個體系聚合力、“2”個抓手強基礎、“9”條措施增實效、“1”張網絡促提升,打造就地就近“就業圈”,切實以高效精準服務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組建就業服務“先鋒隊”,全覆蓋走訪招引用工企業49家次,舉辦專場招聘會及就業政策宣傳會19場次,累計為43家用工企業匹配上崗人員3150人次。探索實踐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與邦臘掌公司聯合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1班52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開展“馬蘭花”創業培訓300人,發放創業貸款扶持創業425戶1.06億元,帶動就業1085人。
供稿/龍陵縣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