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ux5nb"></noscript>
    1. <sup id="ux5nb"></sup>
      <fieldset id="ux5nb"><i id="ux5nb"></i></fieldset>

        黑人av无码一区,日韩伦理片,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码,色色97,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伊在人间香蕉最新视频
        無障礙瀏覽 長者模式 打開適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龍陵縣人民政府
        索引號 llajj/20220608-00001 發布機構 龍陵縣應急管理局
        公開目錄 部門文件 發布日期 2022-06-08
        文號 瀏覽量
        主題詞 其他
        龍陵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為全面排查整治非煤礦山安全風險隱患,堅決防范和遏制非煤礦山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和省市縣委、省市縣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深刻汲取典型事故教訓,全面深入排查非煤礦山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壓緊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持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下簡稱“三年行動”),堅決防范遏制非煤礦山重特大事故,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安全生產環境。

        二、時間安排

        即日起至黨的二十大結束,分兩個階段。

        (一)企業全面自查自糾階段

        即日起至2022年6月底。

        (二)縣安委會辦公室全面督查階段

        2022年6月15日至黨的二十大結束。期間,省、市安委辦將會根據實際情況同步進行督查。

        三、檢查方法

        (一)企業全面自查自糾

        一是各非煤礦山企業要召開大檢查、大整治動員大會,傳達、學習、貫徹全省、全省、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方案,確保每一個車間、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的員工都熟知大檢查內容和要求,確保大檢查工作在本企業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確保本企業全員、全崗位參與大檢查工作;二是各非煤礦山企業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立即開展全面自查自糾,組織專業人員,逐條對照本方案要求和非煤礦山企業主要檢查內容(附件1)開展大檢查、大整治。檢查整治工作要緊緊圍繞國務院安委會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十五條措施、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于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礦山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礦安〔2022〕70號),緊盯易引發重大事故的環節和部位,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隱患要形成自查報告,建立非煤礦山重大風險隱患臺賬清單,做到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五落實”,對于重大突出問題要納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兩個清單”集中攻堅。自查報告和整改方案經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后于2022年6月30日報縣應急管理局備案;三是上級企業檢查下級礦山(含尾礦庫、選礦廠)應做到100%。上級企業應主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對下屬礦山開展逐礦檢查,既要查硬件條件、也要查管理制度。該上級整改的問題隱患要主動擔當、主動領責,該下級礦山整改的問題隱患要督促整改到位,要重點解決安全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人員配備不規范,安全投入不到位,隱患整改不徹底等重大問題,切實做到依法生產,合規經營。

        (二)縣安委會辦公室組織全面督查

        縣安委會辦公室將統籌好大檢查和非煤礦山安全監管重點工作,結合“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檢查。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在督促企業開展大檢查大整治的同時,組織專家力量對礦山企業自查自糾工作進行督查,確保順利通過大檢查并圓滿完成“三年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要通過大檢查建立本地區礦山重大風險隱患臺賬清單,并納入當地“三年行動”“兩個清單”集中攻堅,督促企業切實消除隱患,切實整改問題,做到安全生產。

        省、市安委辦將對本級許可礦山或監管對象組織專家進行檢查;在縣安委會辦公室督查檢查的基礎上對轄區內非煤礦山重點縣和重點礦山大檢查工作質量進行抽查。典型問題將及時約談問題單位主要負責人,并在當地主要媒體公開曝光;重大隱患將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將責令停產整頓。對工作推進慢、效果差的綜合運用通報、約談、警示、提醒等方式推動工作落實。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后的關鍵時期,將結合大檢查對非煤礦山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非煤地下礦山隱患排查治理和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回頭看”等重點工作開展督導檢查。

        四、檢查內容

        (一)鄉鎮黨委和政府礦山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鄉鎮黨委和政府是否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十五條措施、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于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礦山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及時研究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重大問題。是否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政策、資金、隊伍建設和執法裝備等保障措施;是否將礦山安全納入政府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嚴格落實縣級政府領導聯系包保非煤地下礦山和尾礦庫制度,明確包保責任人員及工作職責等。是否按照“三個必須”“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相關部門行業管理責任。

        (二)礦山安全監管部門責任落實情況。應急管理部門是否與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安、氣象、電力等部門和單位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是否把各類非煤礦山全部納入安全監管范圍,明確每座非煤礦山日常安全監管主體和風險等級,確定直接監管的礦山名單,明確每座礦山安全監管人員的責任,并在礦山公告、向社會公告。是否對高風險礦礦、停產停建整改礦、長期停產停建礦、整合技改礦、待關閉礦、關閉退出礦等按要求明確駐礦盯守或安全巡查人員,明確崗位職責。

        (三)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追究情況。對不認真履行職責,發生較大及以上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的,在追究直接責任的同時是否追究鄉鎮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監管部門監管責任,特別是重特大礦山事故要追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的責任。對非法礦山、違法盜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甚至放任不管的,是否追究鄉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是否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四)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落實情況。礦山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投資人、實際負責人等主要負責人是否依法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嚴格執行礦山領導帶班下井制度,嚴格制定并落實重大風險隱患防控責任。礦山企業安全管理機構、人員素質是否滿足實際需要,全員崗位責任、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嚴格執行。是否存在“草臺班子“掛名礦長”、主要負責人不到崗履職、不帶班下井、故意增加管理層級、層層推卸責任、設置追責“防火墻”等問題。

        (五)項目審批情況。是否按國家規定審查安全設施設計,是否按《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20號)要求實施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是否存在違規下放或委托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審批、以集中審批為名降低安全門檻等問題,是否有效加強和規范礦山安全生產行政許可事中事后監管。是否組織開展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抽查檢查。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情況。各礦山企業是否建立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按照規定真實準確研判安全風險并公示公告,制定落實防控措施。是否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對排查出的隱患及時進行整改,并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排查整治情況。各相關部門是否全面精準對轄區礦山安全生產風險進行分析研判、發布預警信息、督促指導企業采取防控措施。執法檢查前是否對檢查對象開展風險研判,確保每次檢查真正抓住重點。是否對檢查中發現的重大隱患按規定掛牌督辦、現場核查,確保整改銷號。

        (七)重大災害超前治理情況。各礦山企業是否按照《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于開展非煤地下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礦安〔2022〕76號)要求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制定并落實治理措施。非煤礦山是否按照《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防治水安全技術規范》等有關要求,嚴格落實水、火、地壓等災害風險防范措施。

        (八)尾礦庫綜合治理情況。是否深入開展尾礦庫閉庫銷號工作,嚴格控制尾礦庫總量。是否推動編制并嚴格落實尾礦庫“一庫一策”安全風險管控方案,無生產經營主體尾礦庫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風險評估。是否推動尾礦庫企業建設完善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并按時接入應急管理部尾礦庫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是否有效督促尾礦庫企業真正落實“管住水、護住坡、看住井、應得急要求,制定并嚴格落實汛期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九)違法分包轉包、掛靠資質行為查處情況。是否開展非煤地下礦山隱患排查治理和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回頭看”,嚴厲打擊違法分包轉包、以包代管、無資質承包、掛靠資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追究發包方、承包方責任,是否依法清理整頓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采掘施工企業和外包工程項目部。是否對合法承包單位實行統一管理,承包單位是否健全安全生產組織機構,配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是否嚴格追究資質方的責任,對檢查中發現涉及其他部門頒發資質的違法違規線索是否依法移交相關部門。企業是否存在不顧自身力量、安全生產條件盲目承接礦山相關業務的情形,是否對下屬企業及分包單位等關聯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十)“打非治違”工作開展情況。是否按照《云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云南省打擊盜采礦產資源違法活動和礦山嚴重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安辦函〔2022〕15號) 和省自然資源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云南省打擊“洗洞”盜采金礦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云自然資〔2022〕54號)等相關要求,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是否嚴厲打擊礦山“一證多采”、非法盜采、以采代建、不按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建設生產,尾礦庫擅自加高擴容、擅自回采尾礦,獨立選廠尾礦庫逃避監管等行為。

        (十一)非煤礦山防汛度汛措施落實情況。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監管”要求督促轄區非煤礦山(含尾礦庫和選礦廠)落實安全度汛措施,有效防范因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引發的非煤礦山事故;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聯系,掌握天氣趨勢變化信息,準確發布自然災害預警信息;把安全度汛作為汛期非煤礦山安全防范工作重點開展督導檢查。非煤礦山企業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建立健全企業防汛領導機構,修訂汛期應急預案,儲備必要的防汛物資及設備,開展防汛應急演練;開展汛前、汛期和汛后安全檢查,落實“責任、機構、人員、物資、預案”,強化汛期值班巡查與應急救援,及時準確報送信息。

        (十二)勞務派遣和靈活用工人員安全管理情況。各礦山企業是否將勞務派遣人員和靈活用工人員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履行安全生產保障責任,未經培訓合格不得上崗。礦山企業地面危險崗位和井下不得使用勞務派遣工。

        (十三)解決大班次和超強度開采問題情況。對發現隱瞞下井人數或者人員定位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上級公司超能力下達生產計劃或生產經營指標、礦山“三超”(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一律按照重大事故隱患查處,并對其上級公司相關人員追責問責。

        (十四)執法檢查寬松軟整治情況。監管執法檢查前提前開展風險研判,確保每次執法檢查真正抓住重點,防止簡單化、“一刀切”等粗放式檢查。創新監管監察執法方式,推行異地交叉檢查,充分利用在線遠程巡查、用電監測、“電子封條”等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違法盜采、冒險作業等行為,對關停的礦山停止或限制供電,派人現場盯守或者巡查,有效防止明停暗采。對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處罰,嚴懲“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的行為。強化執法全過程監督,壓實執法帶隊負責人責任,倒查執法履職情況,對工作不擔當、執法不作為的,嚴肅問責,有效解決執法不嚴不深不實等問題。轉變執法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效解決“花式”檢查和違法不糾、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久查不結、過罰不當等問題。綜合運用通報、約談、警示、問責、曝光、聯合懲戒等手段提高執法效果。

        (十五)礦山安全監管執法隊伍建設情況。礦山安全監管力量和專業監管人員、執法經費、裝備等要滿足工作需要。要開展培訓,持續提升執法人員專業素養。監管力量不足的,要采取聘用技術檢查人員、聘任社會監督人員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執法力量。

        (十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情況。各礦山企業要保障安全監控、人員定位系統、通信與圖像監視等系統的可靠性、真實性。納入尾礦庫監測監控系統建設范圍的數據信息要與省應急管理廳、應急管理部聯網對接。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各礦山企業要健全完善“監測預警一接報消警一核查反饋”閉環管理機制,及時處置風險監測預警信息。

        (十七)安全生產隱患舉報查處獎勵情況。要在礦山入井井口或者工業廣場醒目位置懸掛張貼舉報獎勵公告牌。要用好“吹哨人”制度,鼓勵企業內部員工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處理礦山違法違規行為、重大隱患等舉報,依法保護舉報人,落實獎勵資金并兌現舉報獎勵。

        (十八)事故瞞報謊報遲報漏報行為查處情況。各礦山企業、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依法依規報告事故,嚴肅查處瞞報、謊報、遲報、漏報生產安全事故行為,從嚴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十九)統籌做好經濟發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各監管部門、各礦山企業要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防疫的關系,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服務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制約其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力親為,靠前組織協調,進一步細化完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方案,落實落細各相關部門職責分工,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工作過程縱向要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貫通、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橫向建立與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安、氣象、電力等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絡,要求各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牽頭組織好本企業的自查自糾工作。

        (二)嚴格源頭治理。要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立查立改、先急后緩”原則,對排查發現的影響礦山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共性問題、深層次問題和根源性問題要納入“三年行動”“兩個清單”,并制定具體整改措施,明確整改銷號時限。要深刻汲取各類事故教訓,以案為鑒、舉一反三,深入分析本地區、本企業存在的突出矛盾、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狠抓排查和整治。對本企業和本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區域性突出問題,要及時向縣黨委和政府報告,推動納入縣政府層面“兩個清單”集中攻堅。

        (三)加強宣傳警示。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加強宣傳推廣,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對自查不到位、治理走形式、責任措施不落實、違法違規生產等突出問題公開曝光,加強警示教育。要暢通舉報渠道,鼓勵人民群眾舉報礦山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隱患,及時按規定兌現舉報獎勵。

        (四)嚴格監管執法。要切實通過開展大檢查,依法嚴懲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徹底治理一批重大隱患,聯合懲戒一批嚴重失信企業,問責曝光一批責任不落實、措施執行不得力的單位和個人。凡存在非煤礦山重大安全隱患又屢教不改的,要嚴處重罰;非煤礦山發生事故而整改不徹底且事故防范措施無效的,要堅決懲罰,必要時,視情節納入“黑名單”管理。

        (五)加強信息報送。請各企業于每月2日前分別將大檢查工作進展情況、采取的主要措施、發現的突出問題、《重大隱患清單》(附件2)報送縣安委會辦公室,時間截至黨的二十大結束。

        附件:1﹒非煤礦山企業主要檢查內容

        2﹒重大隱患清單

        附件1

        非煤礦山企業主要檢查內容

        一、非煤礦山上級公司

        1﹒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法人代表是否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制度照抄照搬、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不到位等問題。

        2﹒每個獨立生產系統是否配備專職的礦長、總工程師和分管安全、生產、機電的副礦長,以上人員是否具有采礦、地質、礦建(井建)通風、測量、機電、安全等礦山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或者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

        3﹒是否按規定設立技術管理機構,足額配備具有礦山相關專業專職技術人員,建立健全技術管理制度。

        4﹒地下礦山企業是否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采場單體設計,自行設計的企業是否有采礦、地質、機電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設計工作。

        5﹒是否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是否存在辨識評估不全面,風險分級管控責任不明確、措施不具體、落實不到位,隱患排查不到位等問題。

        6﹒是否按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建設、生產,是否及時填繪圖紙,現狀圖與實際是否相符。

        7﹒是否仍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工藝及設備,涉及人身安全、危險性較大的設備設施是否按照規定定期進行檢測檢驗。

        8﹒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是否規范,是否嚴格審核外包工程施工隊伍資質和能力,是否把所有采掘施工單位納入統一安全管理,對采掘施工單位從業人員是否統一組織安全培訓,是否定期對采掘施工隊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檢查,是否存在以包代管、以合同形式轉嫁安全生產責任等情況。

        9﹒“三項崗位”人員是否經考核合格,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其他作業人員是否按規定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10﹒應急預案體系是否完善,是否按規定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二、地下礦山

        (一)防范地下礦山采空區坍塌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對礦區范圍內采空區位置、體積、積水、形成時間、地質條件等情況是否清楚,是否繪制采空區現狀圖,采空區相關資料是否齊全。

        2﹒是否按照設計要求對生產形成的采空區進行處理。

        3﹒相鄰礦山開采錯動線重疊的,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4﹒開采錯動線以內存在居民村莊或者重要設備設施的,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5﹒是否擅自開采各種保安礦柱,保安礦柱形式及參數是否劣于設計值。

        6﹒工程地質復雜、地壓嚴重或者開采深度超過800米的,是否建立地壓監測系統,并嚴格執行采空區監測預報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

        7﹒新建地下礦山未選用充填采礦法的,是否經過設計單位或者專家論證并出具論證材料。

        (ニ)防范地下礦山火災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是否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審批制度,井下切割、焊接等動火作業是否制定安全措施,并經礦長簽字批準后實施;在動火作業現場是否安排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2﹒有自然發火危險的,是否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設計采取防火措施。

        3﹒井下是否存在吸煙,違規使用電器,以及違規使用電爐、燈泡等進行防潮、烘烤、做飯和取暖等行為。

        4.井下油品是否單獨存放在安全地點并產密封蓋。

        5.井下消防設施是否完善,是否按照有關規定設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設施。

        6.是否制定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三)防范地下礦山透水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是否摸清礦區范圍內的其他礦山、廢棄礦井、老采空區、含水層、巖溶帶等詳細情況,是否掌握礦井水與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氣降水的水力關系,并填繪礦區水文地質圖。

        2﹒是否按照設計和規程要求建立排水系統,并確保排水系統完好可靠。

        3.相鄰礦山的井巷是否相互貫通;是否存在開采隔水礦柱等各類保安礦柱等違法違規行為。

        4.露天轉地下開采或者地表與井下形成貫通的,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5.地表水系穿過礦區的,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

        6.井口標高在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的,是否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7.是否嚴格落實探放水制度,嚴格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則,落實“防、堵、疏、排、截”綜合治理措施。

        8.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及復雜的,是否嚴格落套“三專兩探一撤措施(配備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專門的探放水隊伍、配齊專用的探放水設備,采用物探、鉆探等方法進行探放水,在遇到重大險情時必須立即停產撤人);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的,關鍵巷道防水門設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9.是否制定透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并定期進行演練。

        (四)防范地下礦山中毒窒息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安全出口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設計要求;是否在井下主要通道明確標示避災路線。

        2﹒是否建立通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通風技術人員和測風、測塵人員。

        3.是否為從事井下作業的毎個班組配備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是否為毎名入井人員配備自救器,并確保隨身攜帶。

        4﹒是否按照設計要求建立機械通風系統,安裝主要通風機,并設置風門、風橋等通風構筑物;是否及時封閉廢棄井簡和巷道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風速、風量、風質是否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要求。

        5﹒主要通風機是否安裝開停傳感器和風壓傳感器,在回風巷是否設置風速傳感器。

        6.礦井機械通風系統是否能實現反風,是否毎年至少進行一次反風試驗,并保留試驗記錄。

        7﹒獨頭采掘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是否安裝局部礦用通風機,是否存在無風、微風、循環風冒險作業現象。

        8﹒是否定期對入井人員進行通風安全管理和防中毒窒息事故專題培訓、開展防中毒窒息事故應急演練。

        (五)防范地下礦山墜罐跑車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所有一級負荷是否采用雙回路或雙電源供電。

        2.提升運輸設備是否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是否違規采用使用帶式制動器的提升絞車作為主提升設備。

        3.是否存在超員、超載、超速提升人員行為。

        4﹒罐籠、安全門、揺臺(托臺)阻車器等是否與提升機信號實現連鎖,提升信號是否與提升機控制閉鎖。

        5.提升礦車的斜井是否設置常閉式防跑車裝置;斜井上部和中間車場是否設阻車器或擋車欄,斜井下部車場是否設躲避硐室,傾角大于10°的斜井是否設置軌道防滑裝置。

        6.斜井人車是否裝設可靠的斷繩保險器,毎節車廂的斷繩保險器是否相互連結,各節車廂之間除連接裝置外是否還附掛保險鏈。

        7.斜坡道運輸是否已采用濕式制動的無軌膠輪車替換干式制動或者改裝的無軌膠輪車運輸人員、炸藥、油料。

        8.提升機、提升絞車、罐籠、防墜器、斜井人車、斜井跑車防護裝置、提升鋼絲繩等主要提升裝置,是否由具有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的機構定期進行檢測檢驗。

        9﹒是否將乘載人數在30人及以上的提升罐籠每半年一次的鋼絲繩檢驗報告(平衡用鋼絲繩和摩擦式提升機的提升用鋼絲繩除外)和毎年一次的提升系統檢測報告報送屬地應急管理部門。

        10.是否嚴格按照要求加強提升運輸設備維護保養,建立健全設備檔案管理。

        11﹒新建提升深度超過300米且單次提升超過9人的豎井提升系統,是否使用單繩纏繞式提升機。新建、改建、擴建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斜井是否使用插爪式人車。

        三、露天礦山

        1.是否建立健全邊坡管理和檢查制度;作業前是否對工作面進行檢查,清除危巖和其他危險物體;是否對邊坡重點部位和有潛在滑坡危險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是否查清開采境界內的廢棄巷道、采空區和溶洞,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超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節理、裂隙等地質構造發育、容易引起邊坡垮塌事故的礦山,是否采取人工加固措施治理邊坡。

        3.是否采用自上而下、分臺階或者分層的方式進行開采。

        4.工作幫坡角是否大于設計工作幫坡角,臺階(分層)高度是否超過設計高度。

        5.是否擅自開采或破壞設計規定保留的礦柱、巖柱和掛幫礦體。

        6﹒是否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采場邊坡、排土場穩定性進行評估。

        7﹒是否對高度200米及以上邊坡或者排土場進行在線監測;邊坡是否存在滑移現象。

        8.是否有在排土場撿拾礦石的情況。

        四、尾礦庫

        (一)防范尾礦庫潰壩事故措施落實情況。

        1.是否設立專門的尾礦庫管理部門和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

        2.是否按法規、國家及行業標準對壩體穩定性進行評估。

        3.是否按照要求設置人工和在線安全監測設施,并有效運行。

        4﹒是否存在設計以處的尾礦、廢料或者廢水進庫問題。

        5.壩體是否出現貫穿性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范圍管涌、流土變形,壩體是否出現深層滑動跡象。

        6﹒壩體外坡坡比、安全超高和干灘長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7.壩體是否超過設計壩高,是否超設計庫容儲存尾礦。

        8﹒尾礦堆積壩上升速率是否大于設計堆積上升速率,浸潤線埋深是否小于控制浸潤線埋深。

        9.是否定期對排洪系統進行檢查,排洪構筑物是否堵塞、坍塌。

        10.采用上游式筑壩的,是否在壩前均勻放礦,是否未經論證在庫后或一側岸坡放礦。

        (ニ)防范尾礦庫排洪系統損毀安全管理措施落實情況。

        1.排洪系統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

        2﹒是否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建設排洪系統、制作拱板、蓋板;是否存在未經設計單位同意擅自改變設計參數的行為。

        3﹒是否建立排洪系統工程檔案特別是隱敲工程檔案,保留隱蔽工程施工、監理記錄及相應影像資料。

        4﹒從事排洪設施操作(含排洪井拱板安裝)的作業人員是否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

        5﹒是否嚴格控制拱板安裝質量,安裝排水并拱板前是否對拱板的質量逐一檢查;安裝時拱板兩端砂漿是否填充飽滿、密實,撰板的施工及安裝過程是否留存隱蔽工程照片,并建立驗收檔案。

        6.是否定期對排洪系統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隱患是否及時處理。

        7.是否按照“應檢盡檢、能檢盡檢”原則,對排洪系統質量進行檢測;排洪系統質量經檢測不滿足設計要求的,是否完成整改。

        五、采掘施工企業

        (一)采掘施工企業資質能力情況。

        1﹒安全生產許可證是否在規定的有效期內,并按照《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20號)的要求,遵守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各項規定。

        2﹒企業資質條件發生變化是否及時依法辦理相關變更手續。

        3.是否存在以轉讓、出租、出借資質證書等方式允許他人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工程。

        4.是否存在以項目部(分公司、辦事處)名義對外簽訂工程承包合同或者安全管理協議。

        5.是否存在超越企業資質范圍承包采掘工程。資質條件是否和從事的礦山作業相匹配。

        (ニ)采掘施工項目部安全管理情況。

        1.項目部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員、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是上級法人單位的正式職工,且未在其他項目部或者單位兼職。

        2.采據施工企業對項目部是否毎半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檢查,對項目部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與考核。

        3﹒采掘施工企業是否對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開展獎懲考核。

        4﹒省外礦山采掘施工項目是否向作業所在地應急管理部門報告。

        5﹒礦山采掘施工項目是否全部錄入全國礦山采掘施工企業安全生產信息系統。

        (三)采掘施工工程安全生產情況。

        1﹒項目部負責人是否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能力,是否依法設立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否按規定配備與工程施工作業相適應的采礦、機電、通風、地測(防治水)等專業專職工程技術人員。

        2﹒采掘施工單位是否與礦山企業簽訂安全管理協議,是否依法和按協議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安全生產管理基本制度。

        3﹒是否有滿足現場作業要求的裝備,是否依照有關規定制定施工組織方案并實施。

        4﹒是否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5.是否嚴格執行領導帶班下井制度。

        6.是否制定特種作業、動火作業、交叉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落實。

        7.項目部主要負責人是否每周對作業現場至少組織一次全面安全生產檢查等。

        8.項目部是否按照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三項崗位”人員是否持證上崗。


        (此件公開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肉欲一区二区| 丁香五香天堂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视在亚洲|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在线|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欧美日韩一线|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男女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乱熟妇xxxx白浆|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二三区| 91九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无码| 99久久激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首页一| 五月天天天综合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十国产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9lporm自拍视频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中文 |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精品人妻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软件|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7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天堂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中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