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llajj/20220331-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應急管理局 |
| 公開目錄 | 自然災害統計 | 發布日期 | 2022-03-31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災情概況
1月至3月,全縣自然災害以風雹、低溫冷凍災害為主。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9個鄉鎮14個村(社區)4648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505.43公頃,絕收面積167.6公頃;房屋倒塌0間,嚴重損壞0間,一般損壞0間;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31.02萬元。
2022年第三季度災情與去年同期相比,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156%、227%、59%,房屋一般損壞減少15%。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91%、165%、21%,房屋一般損壞減少81%。
二、主要災害特點
(一)風雹災害點多面廣,大風和雷擊事件影響較為突出。三季度,全省16個州(市)110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曲靖市、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保山市等州(市)局地受災相對較重。大風所致構筑物倒塌和雷擊致死事件較為突出。總體上,三季度風雹災害共造成140.84萬人次受災,死亡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33.2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2.35億元。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災人數、死亡人數、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458%、92%、555%、502%。
(二)強降雨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強降水偏強,臨滄市、曲靖市等地洪災損失相對較重。三季度,全省共出現5次全省性、5次區域性強降水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為419.5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109.7毫米(偏少20.7%)。臨滄市、曲靖市、大理州、麗江市受洪澇影響較重,損失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和基礎設施。總體上,三季度洪澇災害共造成60.13萬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1.25千公頃,房屋一般損壞3028間,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災人數、農作物受災面積、房屋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63%、55%、82%、66%。此外,強降雨引發局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主要集中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大理州、保山市等地。
(三)高溫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昭通市等地發生嚴重干旱。三季度,全省共出現35℃以上高溫站次504站,較歷史同期偏多360站次,全省平均氣溫為22.2℃,較歷年同期偏高0.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持續高溫少雨導致昭通市等地旱情快速發展。總體上,三季度干旱災情較常年偏重(近5年同期僅2017年三季度出現旱情),昭通市、曲靖市、紅河州、玉溪市等9個州(市)不同程度出現旱情,217.31萬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旱災,農作物受災165.11千公頃、絕收25.92千公頃,飲水困難大牲畜5647頭(只),因旱需生活救助55443人,直接經濟損失11.85億元。9月底,受降雨和冷空氣影響,極端高溫逐漸消退,旱情已全面解除。
三、典型災害
(一)綠春“9·16”泥石流災害
受強降暴雨影響,9月16日6時45分,紅河州綠春縣大黑山鎮勐綠高速公路十一標段土洞二號隧道碎石廠附近發生泥石流災害,民工工棚被淹埋,民房和各類基礎設施受損嚴重。據統計,災害造成10人死亡,8人受傷。道路損壞66條368處中斷里程達650公里,損壞民房166間,農業、水利、交通、通訊、電力基礎設施等損壞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7億余元。
(二)7月上旬風雹災害
受強對流天氣影響,7月上旬,曲靖市、保山市、大理州、紅河州等14個州(市)發生暴雨天氣伴有瞬時大風、冰雹,最大冰雹出現在紅河州石屏縣牛街鎮,實測直徑2.3厘米,玉米、烤煙、豌豆、小米辣等農作物大面積受災,部分地區附屬用房被大風吹倒,供電線路遭冰雹損毀。據統計,本次風雹災害造成69.68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74.41千公頃、絕收13.16千公頃,房屋一般損壞739間,直接經濟損失12.45億元。
(三)昭通市干旱災害
7月至8月,昭通市極端最高溫度均在34-44℃左右,平均氣溫26℃較歷史同期偏高2.5℃,其中巧家、鹽津、永善平均氣溫分別偏高3.4℃、3.1℃、2.9℃。7月至8月昭通市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減少43.5%。持續高溫天氣土壤水分蒸發較大,全市干旱快速發展,影響糧經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部分縣水源、溪流干枯斷流。據統計,昭通市11個縣(市、區)129個鄉鎮188萬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旱災,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5.5萬人;農作物受災133.51千公頃,絕收20.23千公頃,飲水困難大牲畜4579頭;直接經濟損失8.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