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9-4-/2020-0616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發展和改革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0-06-16 |
| 文號 | 瀏覽量 |
縣直各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水利廳關于印發<云南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云發改資環〔2019〕945號)、《保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保山市水務局關于印發〈保山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保發改資環〔2020〕158號)相關精神,根據縣政府領導批示及相關要求,經征求縣直相關部門意見并報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龍陵縣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龍陵縣發展和改革局 龍陵縣水務局
2020年6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龍陵縣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龍陵縣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促進龍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云南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保山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龍陵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2020年,全縣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用水方式、用水結構得到優化,全面建立水資源“雙控”制度。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73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5年分別降低33%和35%;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9,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12%。到2022年,初步建立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非常規水利用占比進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73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 33%和3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1以上。到2035年,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市場調節機制、技術支撐體系逐步完善,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78 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高,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推進農業節水增效
1.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及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逐步完善農田灌排工程體系,加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推進灌區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管理。結合龍陵縣高原特色農作物種植發展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噴灌、微灌、低壓管道灌溉、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覆蓋保墑等技術,分區域規模化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推廣山區農業典型灌溉試點建設、監測成果轉化運用,優化作物灌水方式及種植結構調整,有效促進節水減排,減少面源污染。在有條件的地方配合做好水肥一體化。2020年,基本完成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任務,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0萬畝。(牽頭部門: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財政局)
2.推廣節水型畜牧漁業。積極發展養殖業節水技術,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技術和家畜集中供水與綜合利用。推廣環保畜禽舍、稻田養殖和集約化循環水等水產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業用水效率。(牽頭部門:縣農業農村局;配合部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
3.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在實施農村集中供水、污水處理工程和保障飲用水安全基礎上,加強農村生活用水設施改造,推廣家用水表和節水器具,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生活用水計量收費。積極推進農村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和農村“廁所革命”,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加強農村水環境保護。(牽頭部門: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
(二)推進工業節水減排
1.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加強工業節水管理。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完善用水計量體系、提高水循環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嚴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推進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集中。新建企業和園區要在規劃布局時,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推動企業間的用水系統集成優化。以節水為重點推進現有企業和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鼓勵工業園區實行統一供水、廢水集中處理和水循環利用及梯級補水,實施廢水“近零排放”改造。促進工業園區內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在“十四五”期間逐步定期開展重點工業企業水平衡測試、用水審計及水效對標。對超過取水定額標準的企業分類分步限期實施節水改造。建立用水超定額產能淘汰制度。(牽頭部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龍陵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2.優化高耗水行業空間布局,推動水循環梯級利用。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依據水資源條件,確定產業發展重點與布局。在生態脆弱地區、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超采地區,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牽頭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
(三)推進城鎮節水降損
1.全面推進城市節水。統籌推進節水型城市與節水型社會建設,落實新、改、擴建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制度,推進節水型單位、小區、企業等節水載體建設,將節水工作系統的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實現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落實城市節水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推進城鎮節水改造;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提高雨水資源利用水平;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制定和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建設實施方案,對縣城老舊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完善供水管網檢漏制度。(牽頭部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
2.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普及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民用建筑集中熱水系統要采取水循環措施,新建公共建筑必須采用節水器具,在新建小區中鼓勵居民優先選用節水器具。賓館、飯店、醫院等用水量較大的公共建筑推廣采用淋浴器的限流裝置。實行節水型公共機構評價制度,到2022年70%縣直機關及40%縣級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建成1所以上節水型學校。(牽頭部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縣教育體育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
3.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嚴格落實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執行高耗水服務業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抑制高耗水行業過度用水需求。優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
三、主要措施
(一)嚴格目標管控。強化用水指標剛性約束,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實行區域流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健全縣、鄉(鎮)兩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加快落實主要領域用水指標。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用水管理,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逐步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將水資源節約的主要指標納入各級政府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 村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
(二)實施全過程管理
1.全面開展前期節水評價制度。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規劃和建設項目現有前期工作中突出節水優先,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推動提高用水效率,促使規劃和建設項目高效用水;對與取用水相關的水利規劃、水利工程項目、需開展水資源論證的相關規劃、辦理取水許可的非水利建設項目嚴格把關,水利部門在辦理行政職權范圍內的規劃審查、項目立項、取水許可等手續時,須重點審查報告中的節水評價章節,形成是否通過審查的明確意見;從嚴叫停未通過節水評價的規劃和建設項目。(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2.建立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制度。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特點,確定達到一定取用水規模的大中型灌區、重點工業用水企業、生活服務業、公共機構用水單位作為重點用水監控單位。組織開展縣級重點用水戶監控管理名錄的編制和公布,強化用水監控管理。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使用城鎮公共供水且日均用水量達到3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重點用水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用水計量管理體系,并將用水計量數據主動接入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線監管平臺,以確保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情況進行統計監測。2020年,建立縣、鄉(鎮)兩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2年,將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統計局)
3.推進非常規水利用。統籌利用好再生水、雨水等用于農業灌溉和生態景觀,把礦井水利用與礦區及周邊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有機結合,在缺水地區強制推動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重點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與改造,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及生態景觀等領域優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推動雨水集蓄與利用,新建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增加對雨洪徑流的滯蓄能力,推進雨洪資源化利用。具備使用非常規水條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設項目不得批準其新增取水許可。(牽頭部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水務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
(三)強化政策引導
1.深化水價改革。建立與節水成效、地方財力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深入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完成省、市下達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目標任務。(牽頭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配合部門:縣農業農村局、水務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健全財稅政策。加大水資源稅改革力度,落實節水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節水技術研發、企業節水、水資源保護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節水項目優先給予支持。(牽頭部門:縣財政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稅務局)
(四)注重市場激勵
1.推動節水服務業發展。創新節水服務模式,引導和推動合同節水管理,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收益的節水項目建設和運營。根據上級安排部署完成水權水市場改革試點和合同節水管理示范試點工作。(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
2.推行水效標識和水效領跑。貫徹落實《水效標識管理辦法》,積極指導消費者選擇水效更高的產品,鼓勵生產者改善產品的節水特性,鼓勵銷售者在進貨和陳列商品時選擇高效節水的產品。對列入國家實施水效標識產品目錄的用水產品,要依法進行水效標識監督檢查和專項檢查。對生產或銷售應當標注而未標注水效標識的用水產品,要依法嚴肅查處。到2022年,配合省級遴選出一批水效領跑者工業企業、灌區和公共機構。(牽頭部門:縣發展改革委;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
3.推動水權市場化改革。開展水權交易試點建設,探索跨流域、地區間、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形式的水權交易。根據當地水資源可利用量確實初始水權,探索制定水權轉換管理辦法。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加強水權交易監管。(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4.強化科技市場引領。鼓勵企業加大節水裝備及產品研發、設計和生產投入;鼓勵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加大高原特色農業、干熱河谷農業節水新技術、水肥高效利用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牽頭部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縣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管局)
(五)完善標準約束。建立節水統計調查和用水統計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業、工業、生活、生態環境補水四類用水戶涉水信息管理。推進水資源計量、統計、監測基礎體系建設。配合推進云南省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二期建設項目和地下水監測工程,逐步提高重點取用水戶的水量在線監測能力、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水功能區全覆蓋監測和水質應急監測能力。到2022年,已建大中型灌區渠首和干支渠口門實現取水計量。(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統計局、縣自然資源局)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節水工作的領導,統籌推動節水工作。縣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節水工作。縣水務局牽頭,會同縣發展和改革局、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統計局、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體育局、縣委宣傳部等部門建立節約用水工作縣級協調機制,協調解決全縣節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鄉(鎮)黨委和政府對本轄區節水工作負總責,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細化落實節水行動措施,確保節水行動各項任務完成,每年將實施方案落實情況報送縣水務局和縣發展和改革局。(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共同推進)
(二)加強宣傳引導。加強水情和節水宣傳教育,逐步將節水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活動,向全民普及節水知識。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節水觀念,普及節水知識和技能,鼓勵購買使用節水產品。倡導簡約適度的消費模式,提高全民節水意識。(牽頭部門:縣水務局;配合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教育體育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縣委宣傳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