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0-0-05_A/2018-0514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木城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鎮文件 | 發布日期 | 2018-03-12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村(社區),鄉直及駐木各單位:
經鄉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木城鄉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木城鄉人民政府
2018年3月1日
木城鄉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保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及龍陵縣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為做好我鄉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建和諧平安木城,制定本防災減災工作方案。
一、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取得的成效
2017年我鄉通過監測預警、群測群防、工程治理、搬遷避讓等措施,避免了重大破壞性地質災害的發生。全鄉無重特大地質災害事故和人為地質災害責任事故發生。老滿坡、魚塘埡口易地扶貧搬遷點正在建設,兩個安置點搬遷戶大部分已入住,兩個點的搬遷戶中,地質災害隱患區的群眾都占了很大比例。各項目點的建成將大幅降低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數量,減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二、2018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致災影響因素預測
1.2017年氣候概況及2018年年度氣候趨勢預測
2017年龍陵總降雨量2033.4mm,比2016年少295.9mm,比歷年少79.2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主汛期6—9月,8月雨量最多,達536.9mm,2017年日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4日,104.3mm;6月中旬雨量達到雨季開始標準,雨季于10月上旬結束。2017年龍陵平均氣溫16.1℃,與2016年持平,比歷年平均值高1.1℃;年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17日,30.9℃,年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16日,0.2℃??偟膩砜矗陜冉邓?、3、4、8、9月較歷年偏多外,其余月份均為偏少;年內各月氣溫均為略高至偏高。
預計2018年總降雨量2040mm,比2017年少7mm,比歷年少73mm。汛期(5—10月)降雨量1660mm,占年雨量的81%。主汛期6—9月四個月雨量1490mm,占全年雨量73%,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
2.自然地理致災因素
木城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地質復雜多樣,山高坡陡,雨季集中,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環境較復雜,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3.人為致災因素
近年來,由于道路建設、水利開發、采砂采石及其它工程建設,對地質有不同程度的擾動,出現了大量的高陡邊坡及廢棄土石,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它人為地質災害的機率隨之增大。
(二)總體趨勢預測
根據近年全鄉地質災害現狀和危害特征及歷年降雨、地震和工程活動等誘發因素,預測2018年全鄉地質災害有如下特征:
1.地質災害類型
全鄉地質災害類型主要以自然因素誘發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為主,其次為工程建設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2.地質災害易發期
全鄉地質災害高易發期為6—9月。
3.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2018年全鄉地質災害活動頻度和危害程度仍具較高水平。重點區域為弓背山、麥地埡口、大青樹和鍋底塘,災害類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工程活動有老滿坡搬遷點、魚塘埡口搬遷點、木城街道尾水、樺桃林街道尾水排放,公養河水利建設、公養河四級站、鄉村道路建設、采石采砂等對地質環境擾動較大,引發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三、我鄉地質災害威脅的主要對象和威脅范圍
2018年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主要區域涉及2個村委會、2個社區、7個村民小組。經省級詳查審核保留7個監測點,推選確定12個監測員。主要監測點為魚塘埡口社區的弓背山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10戶45人,受威脅財產80萬元;烏木寨村的大青樹組(含埡口寨)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6戶24人,受威脅財產150萬元;老滿坡村的麥地埡口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7戶30人,受威脅財產55萬元;烏木寨村的常興寨組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18戶69人,受威脅財產190萬元;木城社區的等散組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8戶33人,受威脅財產144萬元;木城社區木城組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2戶6人,受威脅財產23萬元;老滿坡村鍋底塘組滑坡監測點,受威脅6戶25人,受威脅財產90萬元;龍陵縣岔河電站滑坡監測點受威脅人口8人,受威脅人口300萬元。得益于2017年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搬遷項目,弓背山和麥地埡口兩個中型滑坡監測點村民得以搬出,但存在一部分村民返回原居住地耕種和暫住等現象,對其生命財產仍有威脅,根據實地排查統計威脅情況并參照相關指標現將弓背山和麥地埡口兩個監測點降為小型滑坡監測點?,F7個監測點已全部為小型監測點,共威脅人口232人,威脅資產700多萬元,安排監測人員12人。
四、2018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防災減災思路及對策
(一)重點防范期
全鄉地質災害的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汛期當降雨時間較長并伴隨多次單點暴雨時,各類地質災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將明顯增多,并具有明顯的突發性、滯后性。因此,全鄉地質災害防治以主汛期(6—9月)作為重點防范期。各村委會、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及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利用地震、氣象信息科學防御地質災害,確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近年,工程建設活動所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日趨增多。同時又具有不確定性,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以危巖土體崩塌等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最為典型。因此,工程建設單位要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施工前須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關,施工過程中要規范施工建設,嚴防因違反施工操作程序而引發地質災害發生。
(二)防災減災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人民政府確定地質災害防治“十項重大措施”,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云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云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保山市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龍陵縣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管,突出“預防”、“避讓”兩個重點,嚴格執行“四項制度”(層層負責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保證采取“三條措施” (簡易觀測措施、災前預警措施、緊急避讓措施),切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巡查,健全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領導體系、責任體系、群測群防體系、應急救援體系,落實監測、預警、預報和避讓措施,依法防災、科學防災、社會化防災并舉,不斷提高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大幅度減少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確保不發生地質災害重大傷亡事故、確保不發生地質災害責任事故。
(三)防災減災基本對策
1.加強領導,強化防治責任。強化和落實責任,是確保地質災害防治穩步推進,取得實效的關鍵。各村、各單位是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要完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體系。落實好政府組織領導責任、國土部門職能監管責任、工程建設單位防治主體責任、監測人員監測預報預警責任、應急隊伍應急搶險責任、隱患區群眾自監自防責任等六項防治責任,以責任的強化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落實到位。重點做好動態巡查,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一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二是做好汛期值班和信息報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三是加強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四是做好應急處置,重點突出主動避災。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高效、科學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1)搶險救災組
負責單位:鄉人民政府
組成單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預備役部隊
主要職責:若發生災害,立即組織搶險救災應急隊伍,搶救受災群眾和國家財產,幫助受災群眾脫離危險。
(2)災情調查、評價、監測組
負責單位:黨政辦、國土所
主要負責:及時擬定地質災害類型、規模、發展趨勢、應
急調查、圖片資料、預測預報、防治規劃、組織實施治理和上報工作。
(3)醫療防疫組
負責單位:鄉衛生院
主要職責:及時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救治傷病人
員,處理疫情,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
(4)生活保障和物資供應組
負責單位:社會事務辦公室
主要職責:救災協調、災情調查,妥善安置救災群眾,組織、調撥、供應、發放救災物資及民房搬遷建設,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遇難者的善后工作,呼吁社會提供援助。
(5)電力通信保障組
負責單位:供電所、電信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主要職責:組織力量搶修災區線路和通訊設施保證救災工作的電力、通訊暢道。
(6)應急經費組
負責單位:財政所
主要職責:制定救災經費計劃,經鄉人民政府批準后,及時下撥救災資金,指導災區做好救災款項的發放,使用和信貸工作。
(7)交通組
負責單位:交通管理所
主要職責:組織人力、物力及時搶救受地質災害破壞的公路、橋梁、涵洞及有關設施。
(8)治安保衛組
負責單位:派出所
主要職責:加強災區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災區的社會穩定。
2.周密部署,落實措施。一是堅持做好汛前排查、汛期動態巡查與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情況,在政府統一組織下,將各部門、各單位防災工作責任落到實處,遇到緊急情況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努力避免出現群死群傷事件;二是強化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和完善災前應急準備、臨災應急防范和災后應急救援相統一、反應迅速的應急處置與救援系統。進一步加強應急演練、主動避災、組建完善救援隊伍,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等工作,提高全社會臨災避險和應急響應能力,有效降低災害損失;三是積極籌措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四是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采取公開推選的辦法,每個地質災害監測點推薦2名責任心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群眾公認的村民,擔任地質災害監測員,省財政每年安排每名監測員補助經費1000元,市縣兩級政府安排部分不得低于省級補助的50%。目前我鄉推選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汛期前完成技術培訓、簽訂地質災害監測責任書等相關工作;五是加快項目建設工作,用好用活地災防治專項經費,爭取年內對弓背山組和麥地埡口組滑坡搬遷項目竣工驗收;在汛期前完成各類項目主體工程施工,確?;鞠刭|災害隱患;六是打擊無證違法采砂采石,加強工程項目活動存在地質災害重點區域巡查督查,杜絕事故發生;七是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綜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地震、氣象、國土、水利的監測預警信息、督查巡查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氣象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與山洪災害預警系統等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完善鄉、村、組三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人口密集區學校要建立監測點,做到早發現險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安全快速避讓。八是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村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責任,認真安排部署,充分發動村組干部、監測員、農村黨員的能動作用,扎實做好汛期防治工作。九是在全鄉開展全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普及災害自救互救基本知識,提高干部群眾防災避災能力。
3.突出重點,全力防范突發性地質災害。突發性地質災害具有不可預見性,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難點和重點。各村、各單位要站在執政為民的高度,迎難而上,主動出擊,合力攻艱,變被動防治為主動防治,突出做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廣泛宣傳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在中小學要普及地質災害預防簡易觀測知識,提高群測群防能力,大力推進政府領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社會化建設;二是切實落實好“三為主”,即“以預防滑坡泥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把自然性地質災害和人為性地質災害防范并重;三是全面加強群測群防體系建設,進一步做好重點地區汛期地質災害的各項工作。
五、地質災害處置與災情報告
(一)地質災害處置
出現地質災害災情時,鄉、村視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立即組織搶險救援人員和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及時組織劃定危險區域,設置警戒標志,疏散并妥善轉移安置群眾,現場搜救等救援工作。在開展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要協調好各種搶險救援力量,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做好思想疏導和秩序維護工作,防止發生意外事故,避免造成二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災情報告
險情、災情實行統一報告制度。發現險情、災情逐級上報,不得越級報告,向本級政府報告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應同時向本級國土部門報告。出現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在4小時內速報縣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出現中、小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在12小時內速報縣人民政府和市國土資源局。
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傷亡失蹤人數,損失情況,危害程度,災害體規模、可能誘發因素、發展趨勢以及已采取的對策措施等。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有新的變化時,必須及時續報。報告災情必須實事求是,不得隱瞞、謊報、假報。災情數據未經核實,未經允許,不得公開報道。災情的發布以政府指定專門部門的統計數據為準。
六、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
各村、各單位要科學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計劃,采取舉辦專題培訓班、發放宣傳畫冊,以及通過廣播、和手機短信、微信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臨災避讓基本常識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基層干部群眾防范地質災害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媒體正面宣傳作用,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及時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輿論環境。
附件:1.木城鄉2018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領導小組
2.木城鄉2018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應急指揮工作領導小組
3.2018年龍陵縣木城鄉地質災害隱患點預防責任人名單
4.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5.木城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附件1
木城鄉2018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領導小組
組 長:劉 勇
副組長:李建斌
成 員:劉佳佳 余嘉龍 寶常鳴
石正旭 吳超開 張家押
文貴林 羅加正 楊作錚
周維福 鄭開達 楊云仙
文貴云 楊德超 蔡雙發
李國華 姜加田 明正武
羅祖龍 鄒國云 楊林正
趙 聃 楊鵬林 蔣加云
黃茂達 李 位 王德積
廖耀高 王世平 楊照剛
附件2
木城鄉2018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應急指揮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劉 勇
副組長:李建斌
成 員:劉佳佳 余嘉龍 寶常鳴
石正旭 吳超開 張家押
文貴林 羅加正 楊作錚
周維福 鄭開達 楊云仙
文貴云 楊德超 蔡雙發
李國華 姜加田 明正武
羅祖龍 鄒國云 楊林正
趙 聃 楊鵬林 蔣加云
黃茂達 李 位 王德積
廖耀高 王世平 楊照剛
附件3 2018年龍陵縣木城鄉地質災害隱患點預防責任人名單 | |||||||||||||||||||||||||||||
序號 | 鄉(鎮) | 地質災害名點稱 | 所在村(社區) | 及對象 | 鄉級預防責任人 | 村級監管責任人 | 監測責任人及電話 | ||||||||||||||||||||||
姓名 | 職務 | 姓名 | 職務 | ||||||||||||||||||||||||||
1 | 木城 | 弓背山 | 魚塘埡口 | 威脅威人口45人財產80萬元 | 文貴林 | 武裝部長 | 孔云安 | 支書(主任) | 陳和再 | 18987513810 | |||||||||||||||||||
陳進衛 | 15284588977 | ||||||||||||||||||||||||||||
2 | 木城 | 麥地埡口 | 老滿坡 | 威脅人口30人財產55萬元 | 余嘉龍 | 副鄉長 | 郭玉琴 | 支書 | 匡良興 | 14787155187 | |||||||||||||||||||
高金國 | 15187556932 | ||||||||||||||||||||||||||||
3 | 木城 | 等 散 | 木城社區 | 威脅人口33人財產114萬元 | 劉佳佳 | 黨委副書記 | 明正武 | 支書 | 李連生 | 18214672809 | |||||||||||||||||||
4 | 木城 | 木城 | 木城社區 | 威脅人口6人財產23萬元 | 劉佳佳 | 黨委副書記 | 明正武 | 支書 | 李連生 | 18214672809 | |||||||||||||||||||
5 | 木城 | 大青樹 | 烏木寨 | 威脅人口24人財產150萬元 | 廖耀高 | 宣傳委員 | 楊祖強 | 支書 | 陳 昌 | 15087552692 | |||||||||||||||||||
楊恩能 | 18787528604 | ||||||||||||||||||||||||||||
6 | 木城 | 常興寨 | 烏木寨 | 威脅人口69人財產190萬元 | 廖耀高 | 宣傳委員 | 楊祖強 | 支書 | 楊高祿 | 15184847039 | |||||||||||||||||||
楊凡文 | 15770344212 | ||||||||||||||||||||||||||||
7 | 木城 | 鍋底塘組 | 老滿坡 | 威脅人口25人財產90萬元 | 余嘉龍 | 宣傳委員 | 郭玉琴 | 支書 | 曹連倉 | 15925593449 | |||||||||||||||||||
李云忠 | 15969355363 | ||||||||||||||||||||||||||||
制表:周維福 | 2018年3月1日 | ||||||||||||||||||||||||||||
附件4 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 |||||||||||||||||||||||||||||
填報單位:木城社區 主要負責人:明正武 分管領導:閆華 填報人:郭榮海 填報日期:2018年2月28日 | |||||||||||||||||||||||||||||
序號 | 災害類型 | 地理位置 | 引發因素 | 防治措施 | 是否制定預案 | 村(社區)負責人 | 監測員、聯絡員 | 監測方法 | 報警方法 | 隱患點預警、巡查人員補助(元) | 隱患點屬性 | ||||||||||||||||||
鄉 | 社區 | 自然村 | 人口 | 姓名 | 手機 | 姓名 | 手機 | ||||||||||||||||||||||
01 | 木城 | 木城社區 | 等養一組 | 145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蔣家慶 | 14787368609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2 | 木城 | 木城社區 | 等養二組 | 15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張興朝 | 15887699317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3 | 木城 | 木城社區 | 等養三組 | 14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陳信忠 | 13577548012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4 | 滑坡 | 木城 | 木城社區 | 木城 | 132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趙新成 | 15925583039 | 簡易觀測 | 呼喊 | 1500元/人 | 原有 | |||||||||||||
05 | 滑坡 | 木城 | 木城社區 | 等散 | 157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李連生 | 18214672809 | 簡易觀測 | 呼喊 | 原有 | ||||||||||||||
06 | 木城 | 木城社區 | 梅子寨 | 13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李海潤 | 15925057100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7 | 木城 | 木城社區 | 下綠水 | 20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鄭紹周 | 13769064815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8 | 木城 | 木城社區 | 刷布場 | 142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王繼榮 | 18849830387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9 | 木城 | 木城社區 | 上綠水 | 2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明正武 | 13708759358 | 孔云生 | 1598776372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 ||||||||||||||||
填報單位:魚塘埡口社區 主要負責人:孔云安 分管領導:劉佳佳 填報人:楊青仁 填報日期:2018年2月28日 | ||||||||||||||||
序號 | 災害類型 | 地理位置 | 引發因素 | 防治措施 | 是否制定預案 | 村(社區)負責人 | 監測員、聯絡員 | 監測方法 | 報警方法 | 隱患點預警、巡查人員補助(元) | 隱患點屬性 | |||||
鄉 | 村(社區) | 自然村 | 人口 | 姓名 | 手機 | 姓名 | 手機 | |||||||||
01 | 滑坡 | 木城 | 魚塘埡口 | 下弓背山 | 224 | 暴雨、泥石流 | 群測群防避讓 | 有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陳和再 陳進衛 | 1898751381015284588977 | 簡易觀測設置標樁 | 報警器 | 1500元/人 | 原有 |
02 | 木城 | 魚塘埡口 | 鄭家寨組 | 19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陳興開 | 15087569065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新增 | |
03 | 木城 | 魚塘埡口 | 老廠組 | 26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楊世永 | 1878759013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4 | 木城 | 魚塘埡口 | 埡口組 | 261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景發蒼 | 15987884768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5 | 木城 | 魚塘埡口 | 小寨組 | 308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鄒國軍 | 13577535262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新增 | |
06 | 木城 | 魚塘埡口 | 新寨組 | 16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赧正永 | 15348759015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7 | 木城 | 魚塘埡口 | 打電洼組 | 19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何生興 | 15208800977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8 | 木城 | 魚塘埡口 | 包包寨組 | 8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莫增全 | 1528458181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新增 | |
09 | 木城 | 魚塘埡口 | 上弓背組 | 13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孔云安 | 13987542185 | 陳和慶 | 15287575391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 ||||||||||||||||
填報單位:老滿坡村委會 主要負責人:郭玉琴 分管領導:余嘉龍 填報人:張家毅 填報日期:2018年2月28日 | ||||||||||||||||
序號 | 災害類型 | 地理位置 | 引發因素 | 防治措施 | 是否制定預案 | 村(社區)負責人 | 監測員、聯絡員 | 監測方法 | 報警方法 | 隱患點預警、巡查人員補助(元) | 隱患點屬性 | |||||
鄉 | 村(社區) | 自然村 | 人口 | 姓名 | 手機 | 姓名 | 手機 | |||||||||
01 | 滑坡 | 木城 | 老滿坡 | 麥地埡口 | 7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匡良興 高金國 | 14787155187 15187556932 | 簡易觀測 | 警笛 | 1500元/人 | 原有 |
02 | 木城 | 老滿坡 | 新安寨 | 10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余文學 | 1590698873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3 | 滑坡 | 木城 | 老滿坡 | 鍋底塘 | 16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曹連蒼 李云忠 | 15925593449 1596935536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1500元/人 | 新增 |
04 | 坍塌 | 木城 | 老滿坡 | 上蠻旦 | 17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高新學 | 18787565061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5 | 木城 | 老滿坡 | 下蠻旦 | 245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郭永文 | 1828851532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6 | 木城 | 老滿坡 | 裕民組 | 21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張家全 | 18725256859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7 | 木城 | 老滿坡 | 老滿坡組 | 5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楊仕旺 | 13648758772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8 | 木城 | 老滿坡 | 四楞組 | 289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郭玉琴 | 15925046690 | 尹正寬 | 18287594438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 ||||||||||||||||
填報單位:花椒村委會 主要負責人 :羅忠和 分管領導:寶常鳴 填報人:余兆果 填報日期:2018年2月28日 | ||||||||||||||||
序號 | 災害類型 | 地理位置 | 引發因素 | 防治措施 | 是否制定預案 | 村(社區)負責人 | 監測員、聯絡員 | 監測方法 | 報警方法 | 隱患點預警、巡查人員補助(元) | 隱患點 屬性 | |||||
鄉 | 村(社區) | 自然村 | 人口 | 姓名 | 手機 | 姓名 | 手機 | |||||||||
01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下花椒 | 8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88 | 羅時茂 | 1364875305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2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公養山 | 16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88 | 郭金成 | 18014667225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3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塔上水組 | 225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89 | 余新貴 | 1357757029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4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三和組 | 26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89 | 楊美蘭 | 15925039230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5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栗樹組 | 145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90 | 饒萬祿 | 15094248121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6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新坪組 | 131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91 | 郭潤清 | 15184830113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7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小黑箐 | 111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92 | 蘇家洪 | 15818483379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08 | 滑坡 | 木城 | 花椒村 | 坪子寨 | 127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羅忠和 | 13466148293 | 余富良 | 13708659172 | 簡易觀測 | 呼喊 | 無 | |
木城鄉地質災害防治聯絡員登記表 | |||||||||||||||||
填報單位:烏木寨村委會 主要負責人:楊祖強 分管領導:王德積 填報人:楊榮周 填報日期2018年2月28日 | |||||||||||||||||
災害類型 | 地理位置 | 引發因素 | 防治措施 | 是否制定預案 | 村(社區)負責人 | 小組聯絡員 | 監測方法 | 報警方法 | 隱患點預警、巡查人員補助(元) | 隱患點屬性 | |||||||
鄉 | 村(社區) | 自然村 | 人口 | 姓名 | 手機 | 姓名 | 手機 | ||||||||||
01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大青樹組 | 40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陳 昌 楊恩能 | 15087552692 18787528604 | 簡易 | 報警器 | 1500元/人 | 原有 | |
02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常興寨組 | 68 | 暴雨 | 群測群防 | 有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楊高祿 楊凡文 | 15184847039 15770344212 | 簡易 | 報警器 | 1500元/人 | 原有 | |
03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棠梨坪組 | 22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陳興倉 | 15184830142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4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芭蕉林組 | 177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楊榮財 | 13769041537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5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大坪子組 | 185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余發光 | 15187545401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6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馬鹿塘組 | 15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胡志貴 | 13577533755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7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小新寨組 | 118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余廣華 | 15025070520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8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崖峰洼組 | 15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李云生 | 18287534546 | 簡易 | 呼喊 | 無 | ||
09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橄欖寨組 | 7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鄭加生 | 13769041179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0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樺桃林一組 | 134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余海龍 | 13466143185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1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樺桃林二組 | 5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李成雙 | 15925056567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2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樺桃林三組 | 197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蔣貴華 | 15925589846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3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烏木寨上組 | 298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羅加洪 | 13577593901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4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烏木寨下組 | 172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郭體洪 | 15925024714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5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里格楞一組 | 103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曹大能 | 18725270149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6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里格楞二組 | 206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寇石蒼 | 15025007859 | 簡易 | 呼喊 | 無 | ||
17 | 滑坡 | 木城 | 烏木寨村 | 光坡組 | 380 | 暴雨 | 群測群防 | 無 | 楊祖強 | 13769062447 | 楊兆得 | 18725390453 | 簡易 | 呼喊 | 無 | ||
附件5
木城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災和搶險救災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第一章 總 則
(一)目的
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災和搶險救災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遵循以人為本、快速反應、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靠科學、部門協作和因地制宜的原則。
(三)編制依據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云南省地質災害處置規定》、《云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等編制。
(四)地質災害等級
地質災害等級,根據傷亡人數或造成經濟損失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級。
小型: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
中型: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
大型: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
特大型: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五)地質災害臨災險情分級
地質災害臨災險情按照受威脅的人數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分為4個等級:
一般級:受威脅人數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500萬元以下的。
較大級:受威脅人數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5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
重大級:受威脅人數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特大級:受威脅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的。
(六)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在木城鄉行政區域內發生小型以上地質災害或出現一般級以上臨災險情的搶險救援應急工作。
第二章 預警信號及通信保障
(一)發布預警信號后,證明災害即將發生,要按事先規定的撤離路線疏散群眾,以免在緊急情況下出現恐慌、擁擠、延誤撤離。
(二)地質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后,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搶險救災指揮機構的指揮部署,組織人員疏散避險、救助遇險群眾。采取有效措施,組織人員對電源、水源、通訊線、交通設施管理,排出險情,保障救助工作順利進行。
(三)在地質災害應急救災期間,要保證通訊暢通,如遇發生災情,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災情及工作進展情況。
第三章 災害等級與對策
(一)發生小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國土所及黨政辦應在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向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報告,由縣委、縣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時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并將調查報告上報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二)發生中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國土所、黨政辦應在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速報縣委、縣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超級速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由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
(三)發生大型地質災害(因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黨政辦、國土所、應在災害發生后12小時內速報縣委、縣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超級速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h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于規定的時間內速報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超級速報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主管部門。以后由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每24小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一次工作情況,直到調查結束。
(四)發生特大型地質災害(因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黨政辦、國土所、應在災害發生后6小時內速報縣委、縣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速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h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于規定的時間內速報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速報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主管部門。以后由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每24小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一次工作情況,直到調查結束。
第四章 應急機構和職能分解
(一)立即啟動預警監測和應急反應系統
第十四條 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由鄉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指揮長,黨政辦、國土所、派出所、綜治辦、財政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衛生院、供電所、電信所、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社會事務辦公室、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預備役部隊等為成員單位。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國土所,由國土所所長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處理應急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災指揮部根據本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組織實施救災工作
1.搶險救災組
負責單位:鄉人民政府
組成單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預備役部隊
主要職責:組織搶險救災應急隊伍,搶救受災群眾和國家財產,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生活。
2.災情調查、評價、監測組
負責單位:黨政辦、國土所、
主要負責:及時擬定地質災害類型、規模、發展趨勢、應
急調查、圖片資料、預測預報、防治規劃、組織實施治理和上報工作。
3.醫療防疫組
負責單位:鄉衛生院
主要職責:及時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救治傷病人
員,處理疫情,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
4.生活保障和物資供應組
負責單位:社會事務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
主要職責:救災協調、災情調查,妥善安置救災群眾,組織、調撥、供應、發放救災物資及民房搬遷建設,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遇難者的善后工作,呼吁社會提供援助。
5.電力通信保障組
負責單位:供電所、電信、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主要職責:組織力量搶修災區線路和通訊設施保證救災工作的電力、通訊暢道。
6.應急經費組
負責單位:財政所
主要職責:制定救災經費計劃,經鄉人民政府批準后,及時下撥救災資金,指導災區做好救災款項的發放,使用和信貸工作。
7.交通組
負責單位:交通管理所
主要職責:組織人力、物力及時搶救受地質災害破壞的公路、橋梁、涵洞及有關設施。
8.治安保衛組
負責單位:派出所
主要職責:加強災區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災區的社會穩定。
第五章 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資金、物資、裝備保障
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后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工作資金由鄉有關部門提出,經鄉財政所審核后,按規定程序列入年度鄉財政預算。處置突發地質災害所需財政負擔的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對受中型以上突發性地質災害影響較大和財政困難的地區,根據事發地實際情況,鄉財政適當給予支持。
(二)應急措施保障
鄉人民政府根據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的需要,可以緊急調集人員、調用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可以在搶險救災區域范圍內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因救災、應急治理需要,臨時調用單位或個人的物資、設施、設備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應及時歸還,無法歸還或者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
(三)通訊與信息傳遞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移動手機、廣播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鄉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并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四)應急技術保障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由國土資源管理所成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為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并視情況請上級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給予技術支持和指導。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科學研究:鄉指揮部辦公室及有關單位要開展應急防治與救災方法、技術的研究,開展應急調查、應急評估、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五)宣傳與培訓
鄉直各有關單位,各村委會、村民小組要加強公眾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對廣大干部和群眾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防治與救災演練和培訓工作。
(六)信息發布
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的發布嚴格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執行。
(七)監督檢查
指揮部辦公室對上述各項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保障工作進行有效的督導和檢查后,及時總結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實踐的經驗和教訓。
第六章 附則
(一)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本預案所稱突發性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地質災害應急,是指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時,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防災和搶險救災行動。
地質災害臨災險情,是指出現地質災害前兆、短期內可能發生災害并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危急狀態。
地質災害應急分為臨災應急和災害應急兩類。
臨災應急: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后,即進入臨災應急期,所采取的緊急防災避險行動。
災害應急:發生地質災害后,即進入災害應急期,所采取的緊急搶險救災和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的行動。
(二)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在實施中發現的問題,由鄉人民政府辦公室適時進行修訂。
(三)獎勵與責任
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服從指揮、調度,不認真負責造成嚴重后果和重大影響的,依法追究單位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制定與解釋部門、實施時間
本預案由鄉人民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