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5-1/20240823-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碧寨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鄉鎮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4-08-23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村民委員會,鄉直及駐鄉各單位:
經鄉人民政府同意,現將《碧寨鄉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碧寨鄉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碧寨鄉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
根據《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4〕78號)、《云南省自然資源廳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的通知》(云自然資〔2024〕71號)和《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保山市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印發<龍陵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保自規發〔2024〕252號)《龍陵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要求,為切實做好碧寨鄉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以“共建一張圖、共用一套數據”為目的,堅持問題導向,摸清全鄉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底數、荒漠化狀況及治理情況,切實解決國土地類與林草植被覆蓋類型不銜接的實際問題,為森林草原濕地管理、造林綠化適宜空間評估、編制“十五五”規劃、支撐森林草原濕地保護發展以及荒漠化綜合防治、推動自然資源管理高質量發展等提供基礎數據,實現科學管理、精準管理、依法管理的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地類對接工作。依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統一標準,按照國土調查以實地利用現狀認定地類的原則,對國家下發的預判圖斑,采用高分辨率衛
星遙感影像、歷年舉證照片等開展逐一內業確認或外業調查舉證確認。同時,對涉及退耕還林、人工造林地和油茶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圖斑的現狀開展核實確認、逐地塊落地上圖。其中,對于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認定一致,雙方確認地類為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一上”成果、2023年林草濕調查監測成果、國家級預判成果三種地類之一,若地類與遙感影像紋理一致的,無需實地核實和拍照舉證,可直接通過云南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業務技術平臺(“云調查”平臺)填寫地類認定結果和審核意見;對雙方認定不一致或內業不能準確認定的,需利用“云調查”平臺的“云南省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模塊”開展實地核實拍照舉證工作,并將地類核實確認結果逐級提交共同審核,著力解決地類不一致問題。不一致圖斑地類核實確認結果中涉及地類變化的及時納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
(二)開展圖斑調查工作。以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二級地類圖斑為普查基本單元,參考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草原基況調查、濕地資源調查、融合石漠化調查數據,基于數字正射影像圖,開展圖斑區劃。林地范圍內的圖斑,可在國土調查確定的同一個二級地類圖斑內,根據林地經營管理需要,對原有的細碎散亂林地圖斑進行調整優化,但不得突破國土調查圖斑的二級地類圖斑界線。
普查可采用遙感監測、檔案更新、補充調查、現地核實等多種方法,摸清林草濕資源數量、質量、結構等情況,荒漠化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的類型、面積、程度、分布、治理、圖片庫采集與復位等情況。通過調查查清現狀后,再與以往的調查、規劃、審批、督察執法等管理信息進一步比對,充分考慮地類來源的合理性、合法性,按照《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明確林地管理邊界規范林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53號)落實管理屬性和管理邊界。
以統一地類后的二級地類圖斑為基礎,疊加我鄉造林綠化空間劃定成果,調查并標記可造林綠化的圖斑。
按照《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印發〈云南省天然林調查核實操作細則〉的通知》(云林辦發〔2022〕13號)及《云南省天然林調查核實操作細則補充規定》進一步甄別、核實喬木林、竹林、灌木林、疏林和未成林地的起源;核實標注公益林變化類型,后續調整優化分別按《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云南省公益林管理辦法》程序要求辦理;為全鄉天然林分等定級、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奠定基礎。按照國家和省、市、縣統一的數據庫標準和建庫規范,建設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數據庫并逐級匯交。
(三)開展草原加密樣地調查。全縣涉及1個草原加密樣地,由縣級組織調查、鄉村全力配合。
(四)質量管控。按照質量管理要求,明確各級各部門質量責任主體,開展分階段、分層級質量檢查,前一階段調查監測結果檢查合格后方可開展下一階段工作,實現全程質量控制。
(五)匯總分析。基于數據庫匯集和處理調查數據,開展森林草原濕地保護利用狀況、森林草原濕地植被狀況、生產力狀況和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狀況及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情況分析,編制普查報告,制作專題圖和統計表,產出鄉級普查成果。
三、工作組織
按照“省級領導、州(市)統籌協調、縣級落實普查主體責任、鄉村全力配合、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林草主管部門深度融合的一體化調查”工作機制。由鄉政府領導和部署,成立領導小組,以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為主組織開展全鄉普查工作;自然資源所、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抽調相關人員組建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開展辦公室日常工作;配合縣級具體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普查工作。
(一)鄉級
鄉人民政府壓實責任,堅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林草主管部門指導下,配合做好地類對接工作,著力做好轄區林草管理邊界確定、天然林認定、公益林核實標注等工作。
(二)村級
各村按照鄉政府工作安排,著力做好相關材料收集整理工作,為林草管理邊界確定、天然林認定、公益林核實標注等提供真實可靠依據。
四、技術流程與方法
以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統一底版,以林草資源圖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已有的森林調查、草地調查、濕地調查、荒漠化沙化、石漠化調查等成果,采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結合檔案更新、現地核實和補充調查的方式,集成應用定量遙感、計量模型等技術,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摸清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狀況以及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狀況及治理情況。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數據庫,開展普查成果匯總分析,產出鄉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成果。
(一)資料收集
1.基礎資料。收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多光譜遙感數據、國土調查成果及其年度變更數據、經營管理單位界線等基礎數據資料。
2.專題資料。收集林業和草原經營管理單位(國有林場、牧場、自然保護地等)范圍界線,造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種草改良、造林綠化空間調查評估結果、耕地和林地后備資源劃定成果、林地草地濕地管理資料等相關的經營管理檔案數據和全市第四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歷年森林濕地荒漠化調查監測成果、草原基況調查成果、天然林調查核實初步成果、歷年造林綠化落地上圖成果、歷年退耕還林還草成果、最新公益林區劃等成果。
3.其他資料。收集立木材積表、生長率表、立地類型表,立木生物量模型和碳計量參數、草原產草量模型、草原植被蓋度遙感反演模型、森林三儲量(蓄積量、生物量、碳儲量)估測模型、濕地生物量模型、濕地生態狀況評價模型、無人機樣地植被提取模型、石漠化區植被蓋度遙感反演模型,數據字典等參數資料。
(二)地類對接
1.不一致圖斑內業確認。國家下發的不一致圖斑上傳“云調查”平臺后,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認定一致,雙方確認地類為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一上”成果、2023年林草濕調查監測成果、國家級預判成果三種地類之一的,若地類與遙感影像紋理一致的,無需實地核實和拍照舉證,直接通過“云調查”平臺填寫地類認定結果和審核意見,雙方認定不一致或不能準確認定的圖斑通過平臺下發,開展現地調查舉證。
2.外業核實舉證。鄉級組織好技術力量,配合縣級林草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云調查”平臺中外業調查任務,以及未在國家級預判結果中,但實地利用現狀與2023年度變更調查“一上”成果不一致的圖斑,按照《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統一分類標準開展實地舉證,人工拍攝困難的圖斑,可采取無人機舉證、高清遙感影像、類似圖斑典型舉證等優化舉證方式。外業核實舉證中,涉及需完善林地屬性因子的,要對地類和林草管理方面的指標一次性調查,確保外業“只跑一次”。
3.逐級上報核查。配合縣級將地類認定結果逐級上報,州(市)級、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林草主管部門,通過“云調查”平臺共同組織對縣級地類認定結果開展地類在線核查和復核,縣級根據核查結果開展補充舉證和核實整改,成果推送至自然資源部“國土調查云”平臺,直至通過國家核查。
(三)圖斑調查區劃
在基礎數據上結合地類對接和現地核實成果,綜合考慮管理現狀、經營現狀和資源現狀,按照充分反映客觀實際、有利于管理、林草濕有效信息不減少的原則對原有的細碎散亂圖斑進行調整優化,同時,對涉及退耕還林、人工造林地和油茶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圖斑的現狀開展核實確認、逐地塊落地上圖。
(四)圖斑屬性完善
補全林草濕圖斑及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因子缺失,糾正屬性錯誤。涉及地類對接外業核實舉證任務及需補充林地屬性因子的,應統籌在舉證時一并調查,做到外業“只跑一次”。
1.補充或糾正海拔、坡度、坡位等地形因子。
2.補充土壤類型、土層厚度等土壤因子。
3.補充或糾正起源、胸徑、樹高、齡組、蓄積量、生物量、碳儲量、產草量、植被蓋度等主要因子。
4.補充或糾正權屬、森林類別、經營管理單位、林草濕管理類型等管理因子。
5.補充或糾正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的類型、程度、治理措施、氣候類型區、流域、基巖裸露度等因子及圖片庫采集與復位。
五、進度安排
(一)前期準備(2024年8月)。成立鄉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印發工作通知,召開鄉級普查工作啟動會和技術培訓,研究部署工作;收集高清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林草濕資源檔案和經營管理檔案等普查所需資料。
(二)草原加密樣地調查(2024年8—9月)。全縣涉及1個草原加密樣地,由縣級組織調查、鄉村全力配合。
(三)地類對接(2024年8月—9月)。完成全鄉地類對接不一致圖斑的內業核實確認,達成一致意見的逐級提交審核;完成全鄉地類不一致圖斑外業調查舉證、屬性因子的補充、核實等工作;通過“雙邊六審”完成地類對接工作。
(四)區劃調查(2024年10月—2025年2月)。開展技術培訓、圖斑區劃、屬性補充調查、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圖片庫采集與復位、現地核實及林草濕管理屬性、管理邊界的核實、天然林甄別核實等全部外業調查工作。完成圖斑區劃調查數據庫建設。
(五)質量檢查(2025年2—3月)。縣自然資源局、縣林草局共同組織,按照質量管理辦法對普查成果進行質量檢查,涉及與國土調查數據銜接的林草濕圖斑數據由縣自然資源局組織審核。
(六)數據匯交(2025年4月)。普查成果經質量驗收合格后,按要求統一匯交、集成到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實現對自然資源調查信息統一使用和管理。
(七)成果編制(2025年4—6月中旬)。基于數據庫逐級匯總產出縣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成果數據,編制縣級普查成果報告。
六、主要成果
主要包括數據庫、統計表、專題圖、成果報告等。
(一)數據庫。包括遙感影像數據庫,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樣地數據庫、圖斑數據庫等成果數據庫,國土造林綠化空間基礎數據庫,檢查驗收的數據庫逐級匯交形成縣級數據庫。
(二)統計表。包括反映森林草原濕地保護利用狀況、林草植被狀況、濕地健康狀況、森林草原濕地生產力,以及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狀況、可治理沙化土地及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情況等一系列成果統計表。
(三)專題圖。包括林草資源分布圖、林草生態評價圖、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分布圖等。
(四)成果報告。形成縣級成果報告。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落實普查主體責任,成立由鄉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普查工作專班,組織實施普查工作,抓實工作環節,對普查成果質量、工作進度負總責,安排專人按時報送普查工作進度材料,確保高質量完成普查任務。
(二)經費保障。堅持勤儉節約,充分利用現有調查成果和資料,避免重復投入。
(三)實施保障。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和鄉自然資源管理所全力做好地類對接、調查區劃的技術支撐工作。組織集中開展地類對接、圖斑區劃、林草濕管理界線落實、天然林認定工作,技術指導組全程跟班作業;要組織技術力量,加強技術培訓力度,保障普查工作順利推進。
(四)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生產保障機制,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確保普查工作人身、財產、廉政安全。嚴格落實國家信息安全制度,建立并落實普查工作保密責任制,確保普查數據安全,未經審核通過的普查成果,一律不得向社會公布。
(五)宣傳保障。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渠道,大力宣傳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意義,提高對普查工作的認識。認真做好輿情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為本次普查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附件:碧寨鄉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專班
附件
碧寨鄉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專班
一、專班成員
組 長:趙春艷 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
副組長:李昱爍 鄉黨委委員、鄉人民政府副鄉長(掛職)
嚴志榮 碧寨司法所所長
成 員:李興明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
張曉磊 碧寨自然資源管理所所長
段潤能 梨樹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段國昌 碧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郭云佐 擺達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家順 濫壩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曉光 中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葉升穩 楊梅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普富高 麥子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世君 三家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加富 天寧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邵本興 半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昌富 坡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加聰 新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鄭有發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
周新永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楊家敏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孔金省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李 源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賴云莊 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廖生發 碧寨自然資源管理所工作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組織協調和工作督導,全面推動全鄉普查工作;制定普查方案和成果,籌措工作經費,研究決策重大事項,解決重大問題。按時收集上報工作進度,開展數據處理和判讀,質量檢查、統計匯總、成果編制等。
二、專班辦公室
專班下設辦公室在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并組建綜合協調、技術指導及地類對接、工作保障、村級工作4個工作組
主 任:趙春艷 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
副主任:李昱爍 鄉黨委委員、鄉人民政府副鄉長(掛職)
嚴志榮 碧寨司法所所長
成 員:李興明 鄭有發 周新永 楊家敏 孔金省
李 源 賴云莊 廖生發
工作職責: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協調組織實施,制定方案,按時收集上報工作進度,開展數據處理和判讀,質量檢查、統計匯總、成果編制等,組建普查工作指導組,對隊伍組織、工作進度和質量進行重點檢查督導。
(一)綜合協調組
組 長:李昱爍 鄉黨委委員、鄉人民政府副鄉長(掛職)
成 員:李興明 鄭有發
工作職責:負責普查工作的具體實施,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做好日常調度、宣傳報道等工作。
(二)技術指導及地類對接組
組 長:嚴志榮 碧寨司法所所長
成 員:鄭有發 周新永 楊家敏 孔金省 李 源
賴云莊 廖生發
工作職責: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匯總分析與成果編制等工作,負責地類對接、鄉級圖斑審核、復核,配合協調解決國土調查與森林、草原、濕地調查中地類與植被覆蓋類型不一致的問題。
(三)工作保障組
組 長:嚴志榮 碧寨司法所所長
成 員:李興明、鄭有發
工作職責:負責普查工作所需要素保障,做好各工作組的后勤服務保障工作。
(四)村級工作組
1.梨樹坪村:段潤能、寶福曉、郭章新、唐國安
2.碧寨村:段國昌、普有云、王洪蒼、蔣翠花
3.擺達村:郭云佐、王 飛、楊榮凡、范賢勐
4.濫壩寨村:楊家順、李蓮燕、楊云清、孔莊佐
5.中寨村:李曉光、許海生、李興全、王金安
6.楊梅田村:葉升穩、陳發澤、鐘建華、段春維
7.麥子坪村:普富高、李在興、郭慶發、余云爽
8.三家村:楊世君、趙土潤、楊恩富、鄭改秀
9.天寧村:楊加富、李彩玉、楊從亮、趙天學
10.半坡村:邵本興、趙興國、范慶連、王家全
11.坡頭村:楊昌富、楊改萍、段春才、楊加春
12.新林村:李加聰、何寬順、蘇輕、楊才召
工作職責:負責村級圖斑現地核實和圖斑舉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