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42-5-/2023-0206004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年度辦理工作情況 | 發布日期 | 2023-02-06 |
| 文號 | 瀏覽量 |
在2023年2月3日政協龍陵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就政協龍陵縣十屆一次會議提案辦理情況作如下報告,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政協龍陵縣十屆一次會議期間,交由縣人民政府辦理政協委員提案102件,按照內容分為:經濟建設方面38件,占37.2%;社會建設方面20件,占19.6%;生態文明建設方面12件,占11.8%;文化建設方面28件,占27.5%;政治建設方面4件,占3.9%。這些提案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又與縣人民政府重點研究的工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相契合,內容真實、重點突出,反映群眾實際訴求,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對縣人民政府做好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辦理情況
接到政協委員提案后,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研究,于2022年4月13日召開政協委員提案交辦會,根據“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將102件提案分別交由24個單位承辦。在
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和指導下,通過承辦單位和經辦人員的共同努力,于8月31日全部辦理完畢。同時,于10月12日—14日組織開展委員提案辦理情況專項督查調研及“回頭看”,有效提升提案辦理效率和質量。2022年政協委員提案的面商率、辦復率均達100%,滿意率98.04%。具體辦理情況如下:
(一)已解決或已采納80件,占提案總數的78.43%
如段偉斌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大各鄉鎮摩托車考試力度的提案”。一是優化考試程序。各有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不斷優化摩托車考試報名等手續辦理,深入推行“交管12123”手機APP辦理車駕管業務,延伸摩托車駕駛考試觸角,提升群眾報名、辦證效率。二是強化駕考宣傳。通過微信、電視、廣播等媒體平臺,多渠道開展機動車駕駛考試宣傳,及時發布考試信息。三是增加考試頻次。2022年,我縣新培訓上崗摩托車考試員7人,較2021年增加64%,優化了10個鄉鎮21個摩托車考試場地,為群眾考駕照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針對性增加每月摩托車考試次數,2022年到鄉鎮開展摩托車考試185場,比去年增64場,受理摩托車考試6873人,比去年同比增加1711人。
又如吳文君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技藝宣傳的建議”。一是在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認真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非遺項目66個,傳承人81人。傈僳族薩片麻姑制作技藝、傈僳族麻紡織技藝、象達面塑今年成功申報為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二是在“龍陵文化旅游”“龍陵文化館”等公眾號上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專欄2個,對非遺產品技藝等進行宣傳。三是利用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培訓2次、展覽5次、講座1次、學術交流1次。傳統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在保山、昆明等地組織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3次,受眾達45000余人次,使非遺文化在傳承與保護中“活”起來。
(二)已列入計劃擬解決15件,占提案總數的14.71%
如王尚平委員提出的“對縣內硅礦資源進行全面摸底勘查的提案”。一是編制《龍陵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總體思路、規劃重點、工作步驟和工作要求,確保規劃編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對全縣硅石礦資源進行初步調查,已發現硅石礦產地50個(已開發利用18個,因涉及國有林場、高速公路、生態紅線、飲用水水源、基本農田、水庫徑流區等原因暫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19個,具有開發利用條件13個)。三是為保障“十四五”期間硅石礦供應,在四輪礦規中擬設置探礦權5個、采礦權8個,上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評審,在規劃正式頒布實施后按程序上報礦業權出讓計劃建議,加快推進硅石礦礦業權的出讓,進一步做好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工作。下一步,將依托龍陵硅石資源優勢,積極申請云南省地質勘查基金,支持礦山企業投入勘查,并相應投入縣級配套資金對行政區范圍內剛需的硅石礦等礦產進行全面摸底勘查。
又如革潔華等委員提出的“關于規劃建設城南片區完小學校的建議”。一是投資930萬元新立項實施龍山小學教學綜合樓建設項目,優化教學資源;投資2000余萬元打通云山路,使城南片區學生到龍山小學就學減少近一半路程的同時大大緩解了上下學時段交通擁堵的情況。二是多方籌措爭取資金,實施龍山鎮赧場小學遷建項目,于2022年4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年初完成建設。計劃投資11859萬元,中央及省市配套資金已到位4337.76萬元,項目正在按時序推進,建成后將增加1800個學位,極大解決縣城小學學位緊張現狀。三是將新建城南小學納入“十四五”重大建設項目集群規劃、龍陵縣教育體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龍陵縣教育體育教學資源與國土空間布局規劃(2021—2035年)。規劃選址已確定并繪制矢量數據納入空間布局規劃給予保障。下一步,縣人民政府將根據城鎮化推進情況及學生增加情況,積極申報項目,爭取資金支持,不斷完善縣城小學學校整體布局。
(三)因客觀因素限制難以解決或留作參考7件,占提案總數的6.86%
如董嬌委員提出的“關于碧寨鄉怒江沿岸旅游開發建設項目的建議”。縣人民政府始終將碧寨作為龍陵旅游開發的一條重點線路和龍陵旅游總體布局兩帶之怒江熱帶風情景觀帶的重要節點。碧寨鄉已被列入云南省32條精品自駕旅游重點線路節點,并納入保山市旅游開發宣傳重要節點之一。猴城公路被納入龍陵縣“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猴城黑燕山生態旅游開發、古渡口紅色主題文化開發等7個項目已納入龍陵縣“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文旅儲備項目庫,將適時立項報批、招商引資,積極爭取實施。鑒于怒江沿岸生態脆弱,沿線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分布較多,建設用地審批困難,且各級對怒江沿岸生態保護十分重視,目前暫不具備規模化開發建設條件。
三、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提高站位,明確責任。一是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主持召開交辦會對所有提案進行集中交辦,明確工作要求、辦理時限,各承辦單位將提案辦理工作納入重要工作議程,形成了“一把手積極參與、班子成員主動面商、辦理時限力爭提前”的工作責任體系。二是各主辦單位做到“明確分管領導、明確承辦人員、明確完成時間”,對每件提案均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承辦人員具體辦”的三級辦理責任制,使提案辦理工作做到“早謀劃、早部署、早辦理”。三是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及縣人民政府督查室對各承辦單位的答復件逐一審核,對未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辦理的均退回重新辦理,做到規范辦理、規范答復。
(二)強化溝通,審慎答復。各主辦單位重視與各政協委員的溝通,切實做到“辦前有征詢、辦中有溝通、辦后有反饋”。在提案辦理前,通過登門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主動與提案人聯系,進一步了解案由,就辦理初步想法進行交流;辦理中,加強
對提案內容的分析研究,自覺接受委員的監督,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凡是有條件解決的,集中力量盡快解決,因條件所限一時難以解決的,制定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并及時將進展情況向提案人反饋。辦結后,嚴格把好“政策關、內容關、質量關、程序關、格式關、文字關”,確保行文規范、回復及時,提高辦理工作的理解度和滿意度。
(三)抓實督查,重點回訪。一是加強責任制考核,緊緊圍繞“三率”指標強化考核,定期組織檢查。二是執行督辦制,建立聯合督辦機制,結合交辦內容和辦理時效,確定專題,由縣人民政府督查室定期對責任單位辦理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將督辦結果予以通報,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同時,遵循“誰主辦、誰答復、誰公開”的原則,對所有提案辦理復文都在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公開。三是實行回訪制,加強同委員的聯系和溝通,承辦單位主動到委員家中登門回訪并征求意見,確保辦理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四、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提案辦理工作在縣政協的指導和關心下,在廣大委員的幫助和支持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少數單位站位不夠高,牽頭協調力度不夠強,部分協辦單位協辦意見質量不高。二是個別單位依然存在“重答復、輕落實”的思想和畏難情緒,部分提案的辦理層次不深,調查研究不透,落實情況不佳,工作系統性、連續性不強;三是少數辦
理人員業務不熟,答復件不夠規范,對辦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取的對策、措施不夠,辦理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針對存在問題,認真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創新機制,力爭把辦理工作提到更高水平。
(一)提高認識,注重創新。積極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高度重視提案辦理工作,將提案辦理工作視為更好履行職責、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與政府重點工作、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工作有機結合,切實提高承辦負責人和辦理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注重改進工作方式,進一步促進提案辦理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
(二)強化措施,務求實效。全面跟進提案辦理落實工作,將提高提案的有效解決率、委員的滿意率作為辦理標準,著重對代表性強、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重點提案、民生提案進行再跟蹤、再落實。對正在解決和列入計劃解決的提案,切實抓好監督落實;對正在調研制定政策的提案,督促盡快出臺政策并組織實施。同時,繼續保持與縣政協和委員的密切聯系,加強后續溝通。
(三)提升水平,探索長效。在堅持和完善現有辦理工作制度的基礎上,總結、借鑒好經驗、好做法,通過進一步優化辦理流程、提升辦理水平、健全辦理評價機制等措施,切實增強提案辦理部門的聯動性和時效性。進一步改進作風、提高效能,完善新形勢下提案辦理工作長效機制的同時,不斷提升勤政、高效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