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42-5-/2022-0315007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龍政辦發 | 發布日期 | 2022-03-15 |
| 文號 | 龍政辦發〔2022〕13號 | 瀏覽量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縣直有關單位:
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龍陵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龍陵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全縣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文件要求,結合龍陵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22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預測的主要依據
1.地質環境背景條件。龍陵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介于龍川江和怒江之間,境內山脈起伏盤錯,形成上緊下疏,中部高,東西兩側傾斜的地形,斷層及褶皺強烈發育,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新構造運動強烈,在強降雨條件下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降雨情況預測分析。根據縣氣象局預測信息:預計2022年總降雨量2040毫米,比2021年多341毫米,比歷年多8毫米。汛期(5月—10月)降雨量179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8%。主汛期(6月—9月)降雨量144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1%,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根據降雨量情況預測分析,2022年較2021年總降雨量略有增多,局部地質災害易發區在單點強降雨的條件下有引發災害的可能,5月中下旬至10月,強降水天氣頻繁,極易引發洪澇災害,是全縣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必須高度重視危險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警工作,避免災害損失;10月—12月,地質災害基本平穩,要切實做好汛后核查工作。
3.工程建設活動。隨著全縣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道路建設、水利開發、礦山開采及其他人為工程建設對巖土體有不同程度的擾動,出現了高陡邊坡及廢棄土石,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預測結果
1.地質災害活動水平。2022年汛期全縣地質災害頻發度及危害程度總體上屬正常年份。
2.地質災害高發易發時期。6月—10月,工程建設和礦山生產誘發人為地質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3.地質災害高發區域。在建工程、電站、水庫、道路交通(包括鄉村道路)及礦山等。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
(一)重點防范區域
1.龍江北部重點防治區。該區地貌以熔巖臺地火山地貌為主,地形較緩,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上第三系及火山巖,受風化作用的影響,地表出露的砂巖、泥巖、玄武巖等巖體較破碎,風化作用較強烈,地質構造中等復雜,斷層、褶皺較發育。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0個,均為滑坡隱患點。按險情等級劃分,有大型1個,中型8個,小型11個,潛在威脅人口2597人,潛在威脅財產7905萬元,安排監測人員19人,災害規模按險情等級劃分主要以中小型為主,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及切坡建房等。
2.鎮安北部重點防治區。該區地形地貌以高中山深切割峽谷地形、盆地堆積地形、壟崗谷地形為主。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侏羅系、三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奧陶系、寒武系及新生界地層,巖性為灰巖、砂巖、板巖、砂礫巖、砂泥巖等,巖體破碎,區內構造跡線為南北向,發育有怒江斷裂。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7個,均為滑坡隱患點,按險情等級劃分,有大型3個,中型6個,小型8個,潛在威脅人口3374人,威脅財產9877萬元,安排監測人員27人,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公路建設及切坡建房等。
3.臘勐東南部重點防治區。該區地形地貌以壟崗谷地形、巖溶斷塊山及巖溶中山峽谷地形為主,坡度較陡,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侏羅系、三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奧陶系、寒武系及新生界地層,巖性為灰巖、砂巖、板巖、砂礫巖、砂泥巖等,巖體破碎;區內構造跡線為南北向,發育有怒江斷裂、白泥塘斷裂等,同時還發育有沙水背斜和大窩子背斜,受構造影響區內巖體節理、裂隙發育,風化強烈。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3個,其中,滑坡隱患點35個,崩塌隱患點3個,泥石流隱患點5個。按險情等級劃分,有特大型1個,大型2個,中型9個,小型31個。潛在威脅人口5682人,潛在威脅財產19363元,安排監測人員55人,災害規模按險情等級劃分主要以中小型為主,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公路建設及切坡建房等。
4.龍山—龍新—象達東部重點防治區。該區地形地貌以構造侵蝕、剝蝕高中山深切割、中山中切割長、湖積臺地、巖溶中山峽谷地貌為主,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上第三系、三疊系的砂巖、板巖、白云巖及強風化花崗巖等為主,區內斷裂和褶皺發育,地層巖性復雜。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5個,其中,滑坡隱患點46個,崩塌隱患點9個。按險情等級劃分,有大型4個,中型9個,小型42個。潛在威脅人口6268人,潛在威脅財產16163萬元,安排監測人員67人,災害規模按險情等級劃分主要以中小型為主,主要誘發因素為公路建設、暴雨及切坡建房等。
5.平達重點防治區。該區地形地貌以高中山深切割峽谷地形、中山陡坡地形、中山中切割圓垣狀地形、巖溶中山峽谷地形為主,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火山巖的強風化花崗巖,巖體破碎,地質構造較復雜。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6個,其中,滑坡隱患點15個,泥石流隱患點1個,按險情等級劃分,有中型2個,小型14個。潛在威脅人口865人,潛在威脅財產1673萬元,安排監測人員16人,災害規模按險情等級劃分主要以小型為主,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及切坡建房等。
6.木城重點防治區。該區地形地貌以中山中切割陡坡地形為主,地形較陡,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泥盆系、奧陶系、寒武系、火山巖的砂巖、板巖、砂泥巖及強風化花崗巖為主,巖體破碎,褶皺比較發育。區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個,均為滑坡隱患點,按險情等級劃分,有中型2個,小型7個。潛在威脅人口822人,潛在威脅財產1064萬元,安排監測人員15人,災害規模按險情等級劃分主要以小型為主,主要誘發因素為暴雨及切坡建房等。
2022年,經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后納入群防群測的隱患點160個,威脅人員19608人,威脅資產56045萬元,按地質災害類型劃分,有滑坡隱患點142個,崩塌隱患點12個,泥石流隱患點6個,配備監測人員199人。
(二)重點防范的礦山地質災害
1.勐糯鉛鋅礦、小黑山黃龍玉礦:由于常年進行地下井巷開采,加之常年實施爆破,巖體力學性質較差,遇暴雨易發生透水崩塌。
2.象達鎮白石頭山硅石礦、龍新鄉白石頭山硅石礦、龍新鄉金星山鐵礦、鎮安鎮白石頭坡石灰巖礦、鎮安鎮淘金河采石場、鎮安鎮干河春欣采石場。巖體力學性質較差,由于松散巖土體的堆積于溝谷中,若遇暴雨易發生崩塌、泥石流等災害。
3.龍江楠木橋采石場:地形陡峭,巖層破碎,采場邊坡過陡,自穩能力較差,雨季及地震時易發生崩塌、滑坡等災害。
(三)重點防范的公路地質災害
1.保龍高速公路(龍陵段)及龍騰高速公路(龍陵段),因沿線地貌多為中高山深切割陡坡地貌,巖土體較破碎,雖然道路沿線大部分地段已進行了邊坡支護工程措施,特殊地段實施了邊坡排水工程,汛期若遇強降雨仍有可能發生部分坍塌。
2.龍陵至河頭公路,大單腰至芒旦公路及龍騰二級路(縣城至邦臘掌路段)兩側上下、環城東路沿線開發區、龍川江公路(赧等社區至騰龍橋)、山區各村的鄉村公路,龍瑞高速公路(龍陵段)局部路段,汛期有可能引發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3.龍等公路(龍鎮橋至等養)過境段,因怒江沿岸地勢陡峭,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巖土體節理裂隙較發育,汛期有引發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
(四)重點防范的水電工程及設施地質災害
勐梅河梯級電站、蘇帕河梯級電站、龍川江梯級電站(騰龍橋一級電站、騰龍橋二級電站)由于所處地形陡峭,地質條件復雜,巖體風化程度較高,大部分地段的工程切坡形成了陡而高的邊坡,且多數未進行支護和危巖處理等工程措施,雨季發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較大。
(五)重點防范的旅游景區地質災害
邦臘掌溫泉景區、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
(六)重點防范的工程項目地質災害
瑞麗至孟連高速公路建設項目(龍陵段)、國道219線黃草壩至龍鎮橋段改建工程項目、板場河水庫建設項目、勐堆水庫建設項目、羊圈河水庫建設項目。
(七)重點防范的學校地質災害
龍江鄉:龍陵縣第五中學、蕨葉壩小學、上龍小學;象達鎮:邦工小學。
(八)重點防范期
全縣域內地質災害的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當降雨時間較長并伴隨多次單點暴雨時,易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全縣地質災害防治以主汛期(6月—9月)作為重點防范期。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盡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并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利用氣象信息科學防御地質災害,確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人為工程活動擾動邊坡引發的地質災害具有不確定性,工程建設單位要嚴格履行工程建設管理辦法,施工前必須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施工過程中要規范施工行為,嚴防因違反施工操作程序而引發人為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縣地質環境復雜特殊,降雨量大,屬地質災害易發高發區,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根據2022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降雨量比2021年略有增加,各鄉鎮、各有關單位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做好隱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主汛期時要時刻保持臨戰狀態,確保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萬無一失。
(二)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和省市縣關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實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與工程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建設工作,努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h自然資源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全面做好地質災害調查、隱患排查和治理等工作;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縣水務局負責水庫、飲水和灌溉溝渠管理部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的落實,密切觀測水文水情,加強對水庫(壩、渠)等地質災害隱患巡查排查,發現險情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負責督促指導工業企業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做好巡查檢查工作;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督促水電能源在建及已建項目單位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的落實,了解掌握所轄中緬油氣管道、煤礦、水電項目建設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情況,做到周密部署;縣教育體育局負責向中小學生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做好學校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對威脅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縣文化和旅游局負責旅游景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的落實,開展旅游景區地質災害隱患的巡查檢查;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轄區內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的落實,監管和組織好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及房地產開發及周邊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檢查工作;縣氣象局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生健康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林業和草原局、縣地震局等部門要全力協調配合,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因領導不在崗、不到位,防預不得當、搶險不及時造成不良后果和重大損失的,啟動問責程序,并嚴肅追究單位主要領導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鄉鎮、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和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要完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動態巡查、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要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動態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要做好汛期值班和信息報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要加強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要做好應急處置,重點突出主動避災。遇有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高效、科學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縣自然資源局、縣氣象局要加強合作,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工作。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氣象局、縣地震局等部門要加強信息交換與實時共享,針對大型地質災害事件聯合開展災情調查,科學分析致災原因。
(四)有效防范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各鄉鎮、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堅持建設工程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認真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切實做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工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建設單位加強對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輸供電、中緬油氣管道等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制定應急預案,做好主動避讓,切實保障有關人員和工程安全;要認真做好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五)嚴格管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和項目。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云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保政辦發〔2014〕21號)和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積極做好資金籌集工作,確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補助經費落實到位。有關部門要嚴格資金管理,切實筑牢上級監督、部門監督、審計監察監督、人大政協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6道防線,確保資金??顚S?,并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最大效益。縣自然資源局要按照《云南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辦法》《保山市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會同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部門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核查篩選、項目申報、組織實施、竣工驗收、后期管護、監督檢查、效益評價等工作,確保順利完成2022年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
(六)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各鄉鎮、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科學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計劃,采取舉辦專題培訓班,發放宣傳畫冊,以及借助廣播、電視、短信、微信等媒介,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臨災避讓基本常識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基層干部群眾防范地質災害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建立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及時高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氛圍。
附件:1.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
2.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應急分隊
3.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監測預報中心站
附件1
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裴興畢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肖華輝 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趙孝偉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王家科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蔣錫輝 縣應急管理局局長
成 員:李碧艷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局長
張學文 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余自明 縣教育體育局局長
尹世曉 縣民政局局長
楊永相 縣財政局局長
廖光從 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局長
線正燦 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賴永文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黃正輝 縣水務局局長
楊海濤 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王宗槐 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牛興寶 縣地震局副局長
劉安濟 縣氣象局局長
楊 臻 龍山鎮人民政府鎮長
陳思博 鎮安鎮人民政府鎮長
饒秀明 龍新鄉人民政府鄉長
彭麗艷 龍江鄉人民政府鄉長
楊春快 臘勐鎮人民政府鎮長
趙春艷 碧寨鄉人民政府鄉長
楊啟強 象達鎮人民政府鎮長
趙興東 平達鄉人民政府鄉長
熊正濤 勐糯鎮人民政府鎮長
徐前輝 木城鄉人民政府鄉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自然資源局,由王家科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章正曉同志任副主任,負責處理日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有變動,由成員單位相應崗位職責人員自行遞補,不再另行發文。
附件2
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應急分隊
指 揮 長:裴興畢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指揮長:肖華輝 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趙孝偉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王家科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蔣錫輝 縣應急管理局局長
成 員:李碧艷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局長
張學文 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尹世曉 縣民政局局長
楊永相 縣財政局局長
廖光從 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局長
線正燦 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賴永文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黃正輝 縣水務局局長
楊海濤 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王宗槐 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劉安濟 縣氣象局局長
應急分隊由縣人民武裝部、縣邊境管理大隊、縣消防應急救援大隊、縣森警中隊組成。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縣自然資源局,由王家科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工作。指揮部成員如有變動,由成員單位相應崗位職責人員自行遞補,不再另行發文。
附件3
龍陵縣2022年地質災害監測預報中心站
站 長:趙孝偉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站長:章正曉 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李春能 縣氣象局副局長
成 員:范鳳明 縣自然資源局四級主任科員
婁廣榮 縣自然資源局工程師
徐集昌 縣自然資源局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