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3-6-30/2016-0908020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14-10-28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充分發揮我縣地域特色優勢、石斛資源優勢,穩步推進石斛產業向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方向發展,盡快培育壯大我縣石斛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現就2014年石斛產業提出如下指導性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云南實施“兩強一堡”戰略機遇,堅持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的發展理念,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保安全、樹品牌”的發展理念,按照“規模擴張、打牢基礎,鞏固提升、打造品牌,龍頭帶動、做強做大”的發展思路,構建“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協會推動、部門聯動、共同推進”的發展模式,以質量為生命,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為引擎,以科技為支撐,以品牌為核心,以政策為保障,突出生物資源開發,推進“公司+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有機結合,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加快發展石斛產業,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將龍陵打造成全國石斛的產量中心和質量中心。
二、目標任務
(一)全縣計劃完成石斛新植面積34.2萬平方米(龍山鎮4萬平方米、鎮安鎮3.5萬平方米、龍新鄉3.5萬平方米、龍江鄉6萬平方米、臘勐鄉2萬平方米、碧寨鄉2萬平方米、象達鄉4.2萬平方米、平達鄉6萬平方米、勐糯鎮2萬平方米、木城鄉1萬平方米),使全縣石斛種植面積總量達550萬平方米,石斛鮮條產量2000噸以上,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繼續推進楓斗加工培訓工作,培訓楓斗加工人員2000人;繼續規劃建設以石斛仿野生種植示范為主的2個縣級石斛種植示范園;完成石斛協會換屆工作,加強石斛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行業管理和服務;提高石斛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力爭完成1個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申報工作。
(二)嚴格執行《紫皮石斛》、《地理標志產品 龍陵紫皮石斛》等有關標準,全面推行標準化種植加工銷售,強化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落實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嚴格落實石斛種植管理六項規范制度,確保石斛鮮條質量安全檢測率達100%,實現石斛鮮條、楓斗產品全面檢測、統一包裝。深入開展龍陵紫皮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鼓勵企業積極使用地理標志產品標志。積極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建設龍陵石斛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打造全國名牌。
(三)爭取向省質監局申請建設云南省石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啟動龍陵紫皮石斛新食品原料申報工作;開展紫皮石斛《中國藥典》2015版單列申報工作。
(四)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加強縣石斛研究所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配置和人才培養工作,選調6名技術人員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學習培訓;積極推進《龍陵紫皮石斛應用開發研究》和《龍陵紫皮石斛評價與應用開發研究》項目,確保科研工作進度和成果轉化。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工建設云南品斛堂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石斛系列產品加工廠房建設;力爭啟動實施縣城石斛專業市場建設工作;啟動龍陵縣石斛產業文化發展園一期建設項目;完成龍陵縣高原生態石斛產業園項目開發策劃及總體規劃。
(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以石斛協會為主體組織1次龍陵紫皮石斛產品推介活動,組織參加2次以上全國性產品展銷會,建立石斛產品直銷點2個。
(七)充分發揮縣石斛研究所、縣龍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用,盤活存量資產,逐步拓展經營范圍,為搭建融資平臺創造條件,積極探索石斛產品存貨質押貸款、保險等金融措施,提高石斛企業融資能力。
三、扶持政策
(一)新植扶持。對當年集約化新植石斛凈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種植45株以上,并嚴格執行規范化管理制度的種植戶,由縣林業局協調按照規定優先給予貼息貸款扶持,同時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技術培訓、產品質量檢測及信息服務。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種植的一律不予安排政策扶持。
(二)示范園扶持。對縣級確定建設的示范園每個補助10萬元,重點支持示范園用于水、電、路、管護房建設及生態種植技術示范試驗。
(三)企業發展扶持。引導、鼓勵和支持縣內從事石斛生產、加工、經營的企業開展石斛產品精深加工、新產品研發、擴大生產規模、拓展銷售市場、開展GAP認證等工作。對以紫皮石斛為原料或主要原料研發的保健食品,并取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憑證書每個補助10萬元。
(四)石斛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引導、鼓勵和支持石斛專業合作社開展石斛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等工作,對石斛深加工產品(含楓斗)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石斛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深加工產品(含楓斗)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1億元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五)楓斗加工培訓扶持。按照縣人社局、縣扶貧辦、縣職業中學、縣農廣校技能培訓的政策對各鄉鎮組織參加楓斗加工培訓并取得從業資格證的人員進行補助。
(六)野生種植扶持。對當年新增野生(天然林種植、移活樹種植)種植石斛面積達到5畝以上、每畝種植石斛1萬株以上的,每畝補貼1000元,同時在貼息貸款、貸免扶補、創業貸款上給予重點扶持。
四、工作措施
(一)強化領導,明確職責。縣委、縣政府成立龍陵縣石斛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全縣石斛產業發展工作,研究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建立石斛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石斛產業發展工作。各鄉鎮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及時調整充實石斛產業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部署石斛產業工作,把規范石斛產業發展特別是石斛產業的種植規范化管理、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整合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工作站人員,進一步明確職責,做到統籌協調、全面推進。發改、財政、工商、金融、宣傳、農業、質監等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的項目資金支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石斛產業的投入,做好商標注冊、品牌打造和市場監管工作,完善林業投融資機制,圍繞“龍陵紫皮石斛”品牌加大宣傳力度,在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項目實施過程中找準與石斛產業發展的結合點,整合資金、整合項目,切實加強對石斛產品質量的檢驗工作,健全石斛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支持生產加工企業做好以紫皮石斛為原料或主要原料研發的保健食品研發及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保健食品注冊批文工作,推進石斛深加工、交易市場建設等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加強低溫天氣預測預報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抓好石斛產業發展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石斛研究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設備等配備,做好有關科研項目工作。石斛協會要充分發揮行業管理和自律的作用,加強對種植戶的管理和指導,組織技術培訓,做好行業標準規范工作。
(二)科學種植,規范管理。各鄉鎮要抓住最佳節令,認真組織農戶科學種植,規范管理,確保完成當年種植任務。在品種選擇上以紫皮石斛為主栽品種,適當發展鐵皮石斛、兜唇石斛(俗稱水草)等其它品種。在種苗選擇上以組培苗、扦插苗為主,研究、引導農戶減工降本。在縣石斛種植示范園建設上重點選擇仿野生石斛種植基地。加強各鄉鎮石斛技術推廣員管理,確保六項規范管理制度的落實。在石斛鮮條質量檢測的基礎上,對楓斗進行質量檢測。加大對石斛產品生產監督力度,堅決查處生產加工不合格石斛產品案件。做好云南省中藥材種植科技示范園建設,逐步推進“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示范”(GAP)認證工作。在種植管理技術上要嚴格按照紫皮石斛“七個一”規范種植管理。
(三)加強宣傳,開拓市場。加強石斛質量安全管理的宣傳,樹立質量是石斛產業生命線的意識,堅定信心,推進石斛產業穩定發展。圍繞打造“生態、環保、綠色、健康”的“龍陵紫皮石斛”品牌,通過平面廣告、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龍陵石斛宣傳力度。組織對石斛產品銷售市場、營銷渠道進行調研,加強與石斛產品消費地區的聯系,形成政府、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支持石斛加工企業、石斛經紀人“走出去”找市場,到石斛產品消費市場建立產品直銷點,拓寬石斛產品銷售渠道。縣龍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要做好產品加工和市場營銷,擴展石斛產品銷售渠道和市場,發揮產品價格調控作用。
(四)加大投入,加快發展。一是積極主動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外商來龍陵投資石斛深加工、交易市場建設等項目。二是安排縣級石斛發展基金。縣級財政安排100萬元石斛產業發展資金,各鄉鎮要籌措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項用于石斛產業發展。三是積極向上對接爭取項目支持,并實行項目疊加制度,集中財力培植石斛產業化龍頭企業。
(五)強化培訓,搞好服務。縣石斛協會要加大對各鄉鎮石斛分會成員的科技培訓力度,明確其職責任務,充分發揮其面向農戶、指導農戶和服務農戶的優勢,不斷提高科技對石斛產業的貢獻率。同時,要不斷加強對廣大農戶在石斛種植管理、石斛楓斗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切實提高群眾種植石斛的經營管理水平。
(六)科技支撐,培植龍頭。林業、科技、質監、石斛研究所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級科研院(所)的合作、協作,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積極探索能夠有效解決石斛種苗、仿野生栽培、病蟲害防治、質量安全控制、保鮮及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術性難題。在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標準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不斷增加對石斛產業的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對石斛產業的貢獻率,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切實夯實種苗繁育基礎,增強優良種苗自給能力,加大仿野生栽培力度。引進和培植龍頭企業,做好企業項目建設服務工作,鼓勵企業開發石斛系列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對石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提升合作社產業帶動作用。
(七)強化督查,嚴格獎懲。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將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石斛產業發展中的有關情況進行督查檢查,確保工作質量和進度。今年的全縣石斛產業發展完成情況納入縣委、縣政府2014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進行考核。
龍陵縣人民政府
201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