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8-7/20210729-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衛生健康局 |
| 公開目錄 | 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 發布日期 | 2021-07-29 |
| 文號 | 瀏覽量 |
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病毒性傳染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常見于春末夏初,發病高峰主要為5-7月。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最為嚴重。
學齡前兒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對象,其中多半病例發生在2-6歲的兒童中,多發的原因與個人衛生習慣差、機體免疫力低等因素有關。
重癥手足口病病例病情發展快,病死率高。近年來,手足口病疫情已經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傳染病疫情之一。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經呼吸道吸入含病毒的飛沫而傳播。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病毒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皮疹皰液等向外界傳播。密切接觸是該病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氣(飛沫)、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手足口病的主要癥狀
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口腔可出現潰瘍。該病主要表現為發熱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時患兒往往疼痛難忍,不能吃東西。手足口病絕大多數表現為輕癥,發病后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少數病例可出現手足發涼,易驚、肢體抖動、抽搐、肌無力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出現呼吸困難、咳血性痰、血壓下降,如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小貼士
為了幫助患兒康復,家長應要求孩子多休息,適當加強營養,以流質及半流質食物等為宜,做好口腔衛生。
隨時觀察孩子病情變化,如有以下情況應及時就診:高熱持續不退;精神狀態差,頭痛嘔吐,精神萎靡、嗜睡,易驚,肢體抖動,肌無力,抽搐;呼吸困難,心率增快,出冷汗,皮膚發花、手足發涼等。
預防手足口病
做好兒童個人衛生是降低手足口病傳播的關鍵。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且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因此,做好兒童個人衛生是降低本病傳染危險的關鍵。在本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如去醫院就診,應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孩子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如接吻、擁抱、一起玩玩具、共用餐具等)。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兒童玩具、常接觸到的物品(如門把手)應定期進行清潔,并用84消毒液等消毒劑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勤曬衣被,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