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42-5-/2021-1231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政策解讀 | 發布日期 | 2021-12-29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便于全縣各有關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更好地理解《龍陵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方案》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促進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措施,積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驗,結合實際制定該方案。
二、目標任務
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到2022年底,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平安龍陵、健康龍陵建設。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健康細胞工程(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健康單位、健康企業、健康家庭)和基層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異常等導致的極端案事件明顯下降。
三、主要內容
《方案》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工作目標,提出龍陵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的總體目標和分級目標。通過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健康細胞工程(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健康單位、健康企業、健康家庭)和基層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矛
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異常等導致的極端案件明顯下降。第二部分為工作措施,一是健全和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健全基層心理服務平臺;完善教育系統心理服務網絡;健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心理服務網絡;加強特殊行業、場所心理服務網絡;規范發展社會心理服務機構;提升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健全心理援助服務平臺;鞏固和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管理服務工作機制;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傳網絡,開展社會心理服務活動。三是加強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心理健康社會工作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心理咨詢人員隊伍建設,鼓勵培育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加強精神科人才隊伍建設,保障精神科人員待遇。四是落實醫保政策,合理確定待遇。根據上級部門安排部署,落實好特殊病、慢性病醫保政策。第三部分為實施步驟,啟動項目階段。由縣衛生健康局牽頭,草擬試點工作方案,提交相關部門征求意見;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收集匯總相關資料,做好相關指標基線調查;組織召開試點工作啟動會。初期實施階段。各部門對照目標任務認真組織實施,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困難,制定各工作重點細化方案,促進試點工作有序開展。深入推進階段。總結項目初期經驗,完善后續策略措施;把準問題整改方向和工作著力點,促進項目深入推進和有序實施。總結完善階段。開展自查自評,提煉工作經驗,整改存在問題,充分做好考核評估準備,確保實現項目預期目標。考核評估階段。總結工作經驗,做好迎接上級考核評估工作。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每半年至少召開1次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試點工作重點難點問題。二是政策保障。制定有利于社會心理服務事業發展的支持性政策,確保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三是人員和技術保障。成立縣級專家委員會,專家組為試點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建立縣級“心理人才庫”,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建設。四是經費保障。財政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安排試點工作專項經費并列入財政預算。積極開拓公益性服務籌資渠道,支持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五是督導考核評估保障。按照目標任務和實施進度要求,定期開展試點工作督導檢查和調研考評。政法、衛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殘聯等部門每年至少開展1次聯合調研評估和1次督導檢查。
四、涉及范圍
全縣各相關單位,10個鄉鎮。
五、關鍵詞詮釋
健康是指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4個方面。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常、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嚴重精神障礙是指精神疾病癥狀嚴重,導致患者社會適應等功能嚴重損害、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認識,或者不能處理自身事務的精神障礙。
六、惠民利民舉措
(一)提高公眾心理健康意識和素養。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異常等導致的極端案事件明顯下降。
(二)針對不同人群開展適合其特點的心理健康服務。為學生開展健康教育,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職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心理健康服務意識,掌握情緒、壓力管理等自我調適方法;為公安監管場所、社區戒毒、信訪接待室、婚姻登記處、養老機構等特殊行業、場所人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評估、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等服務;為孕產婦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將孕產期抑郁癥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后訪視內容;為老年人提供認知功能評估,推廣抑郁癥及老年癡呆適宜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