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42-5-05_Z/2017-042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政策解讀 | 發布日期 | 2017-04-27 |
| 文號 | 瀏覽量 |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管理辦法》《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規定,為切實做好全縣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龍陵縣人民政府下發了《龍陵縣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幫助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實施意見》的有關內容,現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的出臺背景
龍陵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介于龍川江和怒江之間,境內山脈起伏盤錯,形成上緊下疏、中部高、東西兩側傾斜的地形,地質復雜多樣,雨季集中,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根據縣氣象局趨勢預測,2017年全縣總降雨量為1980毫米,比2016年少349毫米,比歷史平均值少133毫米,汛期(5月—10月)降雨量達171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6%,主汛期為6月—9月,降雨量133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7%,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洪澇災害的高發時段。根據降雨量情況,全縣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比去年減少,局部地區因為多年的災害積累,在有單點暴雨的情況下還有加劇的可能。5月中下旬至10月,是全縣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必須高度重視危險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搶險救災工作,避免災害損失;10月—12月,地質災害基本平穩,要做好災后重建工作。為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務院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決定,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云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保山市人為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龍陵縣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管,切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巡查;健全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領導體系、責任體系、群測群防體系、應急救援體系;落實監測、預警、預報和避讓措施;依法防災、科學防災、社會化防災并舉,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確保不發生地質災害重大傷亡事故和責任事故。
(二)目標任務。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監督管理體系和投資體系,依法實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嚴格控制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加強地質災害動態調查評價工作;完成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建成較完善的全縣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堅持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地質災害危害嚴重的隱患點進行綜合治理,使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基本得到治理。基本實現地質災害的有序、主動防治。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017年地質災害預測;第二部分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第三部分是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提出了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有效防范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嚴格管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和項目,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等6條工作舉措。
四、《實施方案》的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堅守崗位,加強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要及時啟動防災應急預案,相關領導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要切實督促各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汛期值守、強降雨期巡查、預警信息發布傳達、主動預防避讓、災情速報等制度規定,確保信息暢通,應對及時,防患于未然。
(二)抓好巡查排查。一是要廣泛開展宣傳,認真組織培訓演練,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和能力。要及時向受隱患點威脅的村民和企業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確保不留死角,100%發放到位。二是要強化督促檢查,確保責任落實。要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對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巡查和檢查,確保每一個隱患點監測防范到位。三是要加強工程項目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從源頭上避免新的地質災害發生。
(三)加強值班值守。各鄉鎮、縣直各有關部門必須嚴格執行和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在所有地質災害隱患區內有群眾居住的地方,必須落實專人值班、領導帶班,要強化夜間值班、災情查詢、動態督促等工作,時刻嚴密防范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必須上崗到位,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不得擅離職守。遇有強降雨,要加強巡查次數,加大檢查力度,對出現明顯變形跡象或臨災征兆的,要及時報告并發出預警撤離信息,通知涉險群眾提前撤離。險情和災情發生后,鄉鎮、村組干部要切實履職,果斷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至安全地帶。要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搶險隊伍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搶險、傷員救治和群眾安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