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ux5nb"></noscript>
    1. <sup id="ux5nb"></sup>
      <fieldset id="ux5nb"><i id="ux5nb"></i></fieldset>

        黑人av无码一区,日韩伦理片,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码,色色97,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伊在人间香蕉最新视频
        無障礙瀏覽 長者模式 打開適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龍陵縣人民政府
        索引號 01526242-5-/2018-0122009 發布機構 龍陵縣人民政府
        公開目錄 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18-01-22
        文號 瀏覽量
        主題詞 其他
        政府工作報告(2018)

        ——2018年1月17日在龍陵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縣 長 楊邵燕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發展環境和繁重艱巨的跨越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人民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樹牢趕超之心、昂揚趕超之志、探尋趕超之策、收得趕超之效,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預計實現生產總值78.9億元,增12%;人均生產總值27340元,增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5億元,增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6億元,增12.4%;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4元、9902元,分別增10%、12%;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為103.69億元、55.52億元,分別增6.1%、16.2%。

        (一)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發展。堅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27.6∶42.7∶29.7。工業聚集化成果豐碩。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5.4億元,增15%,工業化率達32.2%;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戶,達38戶。園區打造富有成效,保山硅基產業園和龍陵工業園區產業優化聚集,新增入園企業4戶,達54戶。保山隆基5GW單晶硅棒項目101車間、品斛堂萬噸精米酒加工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云南宏龍日產300萬Ah動力鋰離子電池、永隆年產5萬噸工業硅和中科鋼研碳化硅、人造藍寶石等項目加速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初步形成。民營經濟戶達1.35萬戶,預計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12%。農業規模化成效初顯。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21.8億元,增6%;糧食產量實現10連增。“兩煙”、石斛、甘蔗、茶葉、核桃、中藥材、畜牧、蜂產業等健康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農業科技貢獻率分別達98%、46.5%。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31戶、種養大戶700戶、現代農業莊園10個、家庭農場4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21個,有效帶動4827戶15896人增收。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流轉土地6.25萬畝,初步建成褚橙、紋黨參2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龍陵石斛品牌榮登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紫皮石斛》制定和全國石斛產業知名品牌創建工作順利推進。旅游品牌化提質增效。預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3.4億元,增12%,龍陵被列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松山戰役紀念館、滇緬公路博物館等項目加快推進,松山戰役遺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名錄,松山抗戰文旅特色小鎮入選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健康小鎮、鎮安溫泉、三關溫泉頤養新村等溫泉資源開發項目推進順利。龍陵黃龍玉進入《石英質玉 分類與定名》,以“金鑲玉”形式作為第23屆亞乒賽、2017年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指定獎牌,玉雕實訓大樓投入使用,舉行公盤交易會6次。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松山小鎮、石斛小鎮建設全面推進,成功舉辦第二屆龍陵·龍江稻花魚節,勐蚌、黃連河等特色村寨建設全面實施。預計接待游客30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億元,分別增49%、51%。

        (二)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8億元,增35%。道路交通優化夯實。國道320線潞江壩至龍陵花橋段、紅色旅游線紅旗橋至松山段建成通車,國道219線黃草壩至象達段改擴建、大瑞鐵路龍陵段等項目有序推進,瑞孟高速龍陵段開工建設。完成《龍陵縣旅游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新增公交線路2條,投入公交車14輛。新增公路里程89.3公里,通車總里程達2192.92公里,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航空網穩步推進。編制完成《龍陵縣通用機場選址報告》《龍陵縣直升機場布點規劃》。能源供給保障有力。騰龍橋一級、公養河四級水電站建設有序推進,全縣水電裝機容量達53.6萬千瓦。完成2016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供電可靠率提升至99.84%,戶通電率達100%。天然氣龍陵支線、液化氣充裝站等項目順利推進。水利設施明顯改善。段家壩水庫、轱轆河水庫和褚橙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穩步推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790件,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平方公里,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6.2萬人。信息服務便捷高效。通信基站總數達1060個,4G網絡實現城鄉行政村全覆蓋。“互聯網+”行動成效顯著,“淘寶”進農村工程全面實施,入選2017年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成1個電商服務中心,打造1戶市級電商示范企業。實現電商交易額10億元,銷售額5億元。

        (三)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重點改革取得實效。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有效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初見成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圓滿完成。財稅、“放管服”“雙隨機、一公開”、殯葬、電力、國有林場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推進。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準入更加開放,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長江村鎮銀行落戶龍陵。健全完善縣域金融體系,融資實體進一步做大做強,實施“51+49”股權債權模式項目6個。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發放“三權三證”抵押貸款698.7萬元;激勵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永昌硅業公司、品斛堂公司上市和康豐集團公司糖業板塊并購工作穩步推進。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已有6個項目通過省級審核,其中5個項目進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總投資110.96億元。開放合作成效顯著。嚴格落實“一把手”帶頭招商,成功引進中科鋼研、北汽皓月、華僑城、中貿投等企業,簽約項目22個,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2.14億元,增24%。主動融入“一線兩園”戰略,推動發展平臺構建,積極參與曼德勒繆達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木城通道一期建設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完成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600萬美元,增85.8%。科技創新富有成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增鄧秀新、曹福亮、張國成3個院士工作站,預計完成專利申請49件,縣工業園區申報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昌鉛鋅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化示范企業。永昌硅業公司被省工信委評為2017年工業硅行業能效領跑者和省級節能標桿企業。

        (四)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有效落實。河長制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全縣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縣城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在二級標準范圍。完成人工造林1.88萬畝、低效林改造0.6萬畝、義務植樹56萬株,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08%。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4%,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達97%。省級生態文明縣創建通過考核驗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局面逐步形成。國土資源有效管控。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開展土地整治,用地保障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土地資源保護、地質礦產管理、執法監察規范開展;不動產登記管理穩步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全面完成;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現自然村監測員全覆蓋,全縣未發生地質災害傷亡事故。殯葬改革工作成效明顯,鄉鎮中心公墓投入使用,共拆除活人墓3681冢,火化對象火化率達100%,節約生態文明的殯葬氛圍初步形成。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農村“七改三清”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扎實開展,集鎮供水、公共廁所、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整改、拆除“兩違”建筑27.96萬平方米,占整改存量的74.7%。縣城移栽大樹1萬棵,城市環境有效綠化美化。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有效開展。城鄉面貌更加靚麗。編制完成《龍陵縣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初稿,完成保山東山森林公園“園中園”龍陵責任區、龍山湖公園一期、東坡森林公園一期、休閑廣場改造提升等項目。雨屏路、云山中路等市政道路及環城東路、龍山中路地下綜合管網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進展順利,拆除建筑30.8萬平方米,1599套安置房全面開工建設,貨幣化安置率達52%。縣城綠化率達38%,人均公園面積達10.29平方米。縣城建成區面積達5.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30%,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建設和城市生態化、園林縣城創建扎實推進。

        (五)民生保障堅實有力。脫貧攻堅扎實有效。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嚴格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精準識別貧困人口7026戶27073人,“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深入開展,省市縣鄉133個單位6502名干部職工掛包幫扶15836戶貧困群眾。財政資金、滬滇項目資金、浦發基金、國開貸款等支持有力,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教育扶貧、社會兜底等工作更加務實高效,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幫扶工作扎實推進,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3.31億元,增1.39倍。易地扶貧搬遷穩步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動工建房2434戶,房屋主體完工1823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400戶。預計4個貧困村出列、72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退出,推動脫貧攻堅由后進爭前列。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投入教育資金5.59億元,增18.58%,新建校舍5.68萬平方米,排除危房4.47萬平方米,校舍危房全部消除。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學前教育加速普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職業教育品牌效應更加明顯。高考上線率98.73%、本科綜合上線率60.29%,連續3年居全市第二。醫療衛生持續改善。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遷建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實現全覆蓋。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接受國家評審。紫皮石斛進入云南省醫保報銷目錄數據庫。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順利推進。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工作扎實開展,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預計年末總人口達30.06萬人。社會保障更趨完備。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就業創業、勞動力轉移工作有效開展,開發就業崗位4488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轉移農村勞動力13.78萬人次,勞動者權益保護明顯增強。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升,低保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等制度進一步健全,實施社會救助19.17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59億元。文體事業繁榮發展。阿昌族婚俗、碧寨山歌會申報成為省級非遺項目,107個非遺項目有29個實現生產性保護。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建成全省首個縣級“七彩云”融媒體平臺。臘勐鎮大埡口社區新村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成功舉辦滇西八州市軍體系統門球聯誼賽、保山市五人制足球聯賽,縣第二中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社會環境和諧安定。平安龍陵建設深入推進,被評為省級先進平安縣。矛盾糾紛有效調處,群眾訴求渠道更加快捷通暢。雙擁優撫工作扎實開展,軍民關系更加融洽。認真落實民族宗教和僑務政策,民族團結和睦。紅茶社區投入使用,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更加有效。公共安全、婦女兒童等工作全面加強,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六)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學習教育持續深化。扎實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并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實施,依法治縣深化鞏固,行政復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有序開展,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行政執法規范文明,基本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699件、公證事項205件。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25項、保留實施行政許可類審批項目171項。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網上平臺上線試運行。行政權力保持公開透明,完成縣級公共資源集中交易項目305個,節約資金1524.88萬元;完成政府采購1155批次,節約資金456.46萬元。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7件、政協委員提案108件,代表、委員滿意度顯著提升。廉潔從政更加堅定。徹底肅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影響,持之以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立案查處60件84人,審結56件79人,問責23人,給予政紀處分10人。“三公”經費同比下降6.1%。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同頻共振的結果,是全縣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龍部隊官兵、政法干警,向拼搏奮斗在各條戰線的同志們和關心支持龍陵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龍陵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縣域經濟發展與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和人民期待還有較大差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任務艱巨;農業基礎相對薄弱,工業經濟增速放緩,服務業整體水平較低,轉方式調結構形勢嚴峻;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不牢,大項目、好項目不多,民間投資活力不足;融資引資能力不強,政府償債壓力較大;少數干部爭創一流、比學趕超意識不強,擔當精神和創新能力仍需提振。對此,我們必須勠力同心,補齊短板。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龍陵決戰脫貧攻堅、實現跨越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為全面有效推進政府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必須堅持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發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集中力量推進脫貧攻堅優質化、工業聚集化、農業規模化、旅游品牌化、全域生態化、“五網”建設高效化、改革創新常態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11%以上;人均生產總值增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2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12%以上;進出口總額增15%以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9%、11%以上;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均增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必須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夯實脫貧基礎。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照貧困村、貧困戶退出計劃和標準,全面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加大扶貧投入力度,統籌使用好浦發基金、國開貸款,加快推進農村人畜飲水、污水處理、村組道路、中小學幼兒園、村衛生室、村組活動室等項目建設,形成強有力的脫貧支撐。壓實責任、注重質量、搶抓工期,確保2017年度搬遷對象6月底全部搬遷入住,2018年度386戶1523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年底全部竣工,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更好落實精準扶貧。嚴格落實“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全面壓實“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責任,用活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施策,突出產業扶貧,培育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通過龍頭帶動、能人帶領、合作共進,在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上發力,實現產業增效、群眾增收。積極構建扶貧新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扎實把“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推向縱深,革除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提高扶貧開發效益,把產業扶貧做成產業發展、把易地扶貧做成美麗村莊、把生態補償做成綠水青山、把教育扶貧做成育人成才、把社會兜底做成光彩事業,營造脫貧攻堅濃厚氛圍。嚴格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完成40個以上貧困村、1.8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二)優化結構全面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全力推進工業聚集化。積極延伸產業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兩化”融合。積極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推動動力鋰離子電池、單晶硅、多晶硅、碳化硅、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電池等形成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園區建設。把“園中園”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圍繞“聚千戶企業、創千億園區”的目標,按照“龍頭與配套并重、生產與服務并舉、空間與要素集中”的全產業鏈、集群化思路,推動產業企業、資源資本向“園中園”聚集。強化企業生產配套設施及要素保障,加快土地、林地、環評等報批工作,培育一批集聚度高、規模效益顯著、環境友好的產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龍頭,新增入園企業4戶。全面振興實體經濟。堅定不移抓項目,持之以恒促轉型,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建成云南宏龍日產300萬Ah動力鋰離子電池、永隆年產5萬噸工業硅等項目;確保保山隆基5GW單晶硅棒項目10月底全面建成投產,實現碳化硅、人造藍寶石等中科鋼研系列項目年內投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永昌硅業年產10萬噸水電硅節能環保和中基公司新型環保節能材料等項目進度;完成2個肉牛養殖示范場、2個良種繁育場、1個年屠宰10萬頭肉牛加工廠等東方皓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穩定脫貧項目建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16%以上。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1.4億元。

        全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持續優化農業布局。以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為主攻方向,持續優化“兩煙”、茶葉、甘蔗、核桃、水果、中藥材等產業布局。加速石斛、褚橙、畜牧、蜂產業等品牌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專業村、特色村,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推動農業發展挖潛力、提質量、增效益。用工業化理念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建設一批萬畝、千畝、百畝規模農業示范區,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爭取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紫皮石斛》公布實施。切實推進高原糧倉建設,實現糧食產量15.45萬噸以上。有效提高供給質量。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質量興農,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抓實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大力發展種養型、加工型、流通型和綜合型農業“小巨人”。著力打造現代生物產業園,制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扶持政策,深入推進石斛、茶葉、核桃和褚橙產品深加工,實現每個特色產業均有龍頭企業帶動,全鏈條、全領域、系統化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推動農業規模化向農業現代化邁進。切實增強發展活力。著力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推動糧經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1萬畝。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種養大戶75戶、現代農業莊園4個、家庭農場14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戶,增強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積極探索宅基地集約開發、農村土地銀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田保姆經營模式,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流轉,提高流轉土地使用效益,規模農業農村土地流轉率達15%以上。

        全力推進旅游品牌化。多點支撐全域旅游。搶抓云南建設旅游強省和保山打造“東方黃石公園”的重大機遇,按照“全域、全景、全業”的布局,抓緊編制完成《龍陵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以豐富的“旅游+”融合產品和特色鮮明的旅游線路推進品牌化發展,全面落實“一部手機游云南”各項建設任務。抓緊推進松山、龍江特大橋、邦臘掌等5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快旅游環線建設,豐富旅游產品和業態,推動旅游業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等轉型升級。大力弘揚抗戰文化。加快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項目建設,爭取《龍陵松山戰役遺址保護條例》頒布實施,積極支持以松山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劇本創作。傾心打造溫泉養生文化。大力發展健康養生產業,推進溫泉療養與中醫康體療養、養老產業融合發展。加速三關溫泉頤養新村、鎮安溫泉二期、高黎貢龍騰湖旅游度假區、邦臘掌景區二期等項目建設。充分挖掘黃龍玉文化。加大黃龍玉資源開發和保護力度,強化宣傳推介、人才培養和品牌打造,提升龍陵黃龍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接待游客338萬人次,旅游收入34.8億元。

        (三)提速推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路網和航空網建設。緊緊抓住全省五年交通大會戰的戰略機遇,加快國道219線黃草壩至龍鎮橋改擴建;抓好1137公里貧困村村組道路建設,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全力配合做好大瑞鐵路龍陵段、瑞孟高速龍陵段建設工作。加速航運基礎設施、龍陵火車站至象達公路、段家壩至等養渡口三級公路改造、旅游軌道交通、戶外自行車道、通用機場及直升機起降點等項目前期工作。完成交通投資9.5億元。加快能源網建設。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構筑以電網、氣網為主的功能完備、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能源網。重點抓好騰龍橋一級、公養河四級水電站等項目建設,確保年內投產發電;扎實抓好天然氣龍陵支線、2017年農網改造升級、勐糯鎮光伏扶貧電站等項目建設。完成能源投資2.7億元。加快水網建設。完成段家壩水庫、轱轆河水庫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怒江、龍川江沿岸農村人飲鞏固提升及勐糯東山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板場河水庫、勐堆水庫等項目,做好大硝河水庫、羊圈河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新增供水能力164.47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完成水利投資2.2億元。加快信息網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進市政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數字龍陵建設和光纖網絡升級,提升農村4G網絡覆蓋面,促進三網融合,積極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快速發展。依托信息惠民云平臺,加快政府網站、OA系統遷移和升級。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全力打造電商產業鏈,積極推行“實體經濟+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發展模式。實現電商交易額11億元。

        (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新活力。穩步推進各領域改革。以改革增強內生發展活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農村、基本養老、醫藥衛生、醫療保險、科技體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體制、文化事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殯葬等改革,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商事制度改革,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充分釋放社會領域的發展潛力。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按照“做大、做強、做全”產業鏈的要求,突出抓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材料及先進裝備制造、旅游文化、食品與消費品制造等產業招商,加強與隆基綠能集團對接,力爭第二個5GW單晶硅棒項目落戶龍陵,確保引進1戶多晶硅龍頭企業。完成簽約項目25個以上,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以上,實現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03.5億元。爭取在曼德勒保山繆達工業園區至少落戶1戶企業,鼓勵企業擴大對外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690萬美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挖掘科研創新動力,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支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成長。完成專利申請47件,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扎實開展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五)增強財稅金融保障服務發展能力。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深化全口徑預算管理改革,強化資金整合盤活,增強預算統籌能力;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升科學理財水平,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全面落實“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著力培育財源、涵養稅源,增強財政支撐保障能力;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做到應收盡收,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4億元。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一般性支出,確保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51億元。抓牢抓實金融服務。增強融資本領,積極運用金融理念、金融辦法、金融措施增加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打好財政資金與信用擔保、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組合拳,突出“51+49”股權債權、“10+3”投資融資、“5+8”標準廠房租購、“30+37”電價優惠、“5+5”購房扶持等系列政策的組合效應,引導設立產業基金,進行市場化、公司化、股權化運作。全面推進公司實體化運行,做實做大做強政府實體公司,提升投融資能力,積極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全力支持永昌硅業公司、品斛堂公司上市和康豐集團公司糖業板塊并購。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整頓規范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六)抓實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龍陵。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保持縣城空氣質量在二級標準范圍;認真組織實施好硅冶煉行業煙氣脫硫、縣城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等項目;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以河道治理為重點,全面推行河長制,確保全縣水環境質量穩定;開展好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夯實農村環境基礎;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按期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實施生態修復治理,有效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嚴格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扎實推進森林龍陵建設,完成退耕還林3萬畝。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保護管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平方公里,實施好勐糯大小海、龍山東河上游及云山小河等濕地治理工程。加強環境監管,嚴格環境執法,全力構建生態監測網絡。加快國家級生態鄉鎮、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省級森林城市、濕地公園創建。嚴格國土資源管護。強化規劃管控,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堅持節約集約利用,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深入開展土地整治工程,有效提高耕地質量。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厲打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加大面山整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加快煤礦和非煤礦山轉型升級,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強化節能減排著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進清潔生產,實施工業、建筑業等重點耗能領域能效提升計劃,全面推動交通運輸、公共機構和商業節能,大力支持用能單位開展能效綜合提升示范工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加強對高污染排放行業的治理,完成市下達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七)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城市生態化。統籌推進“四城同創”工作,注重縣城規劃、建設、管理,加快《龍陵縣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報批工作,促進“多規合一”成果轉換。全面推進杭瑞高速縣城過境段生態走廊、龍山湖公園二期、東坡森林公園二期、縣情展陳館、森林公園“園中園”等項目建設。實施萬棵大樹移栽工程,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縣城綠化率達38.76%。高水平規劃建設松山小鎮、石斛小鎮、健康小鎮。縣城建成區面積達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32%。完成省級園林縣城創建,努力打造5A級旅游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龍山中路片區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確保年內全面建成;提高安置房、保障性住房供給效率,滿足不同層次住房需求;啟動實施白塔、五板橋、赧場等棚戶區改造項目。加速龍玉大道興農路至環城東路段、龍山中路、遠征路等市政道路改擴建,協同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網建設,啟動實施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大力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有效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盤活城市資源,創新城市經營理念,建設智慧城市管理系統,理順城鎮管理執法體制,提高城市運營管理水平。提升人居環境。突出抓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農村“七改三清”人居環境和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統籌推進標準公廁建設。堅決遏制“兩違”建筑增量,全面消除“兩違”建筑存量并形成長效機制。營造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城鄉環境,讓群眾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科學編制規劃,優化鄉村布局,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激活鄉村力量,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保護等項目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商貿物流等農村服務業,挖掘鄉村文化,弘揚鄉風美德,彰顯鄉村特色,樹立鄉村自信,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持續推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務,加強監督管理,規范社會辦學。強化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全面優化育人環境。著力抓好全面改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面開展扶貧助學工程,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確保高考本科綜合上線率達65%以上、一本上線率達12%以上。著力擴大就業創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全方位提供就業創業服務,激發青年群體、返鄉務工人員等創業創新活力。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14萬人次,開發就業崗位4400個,城鎮新增就業3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健全完善保障體系。全面實行全民參保計劃,全力構建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繼續做好社會救助、防災減災、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工作,支持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切實關注關愛職工身心健康。加快建設健康龍陵。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成果。健全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衛生補短板項目建設和鄉村醫療基礎設施改善;抓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覆蓋全縣總人口40%以上,切實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完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扎實推進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用文化凝聚思想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家風建設,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實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創作一批優秀文藝作品、舉辦一批品牌文化活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文化強縣。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實施數字邊境工程,持續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處理好來信來訪,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全面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堅決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三、增強執政本領,全面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一)始終堅持從嚴治政。自覺接受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上級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續寫新時代龍陵跨越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堅持嚴字當頭,嚴肅施政行為、嚴明施政紀律、嚴格施政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從嚴治政之中,全面推進責任政府建設。

        (二)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權履職,提高依法治理和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等機制,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全面落實法律顧問制度,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提升執法效能,確保每一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在制度的框架內運行,經得起法律的審查和歷史的檢驗。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好、答復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群眾、社會、司法、輿論等各方監督,讓權力運行更加陽光透明,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三)始終堅持高效施政。以“行政效率提升年”為主題,加大慵懶散拖等不良風氣整治力度,打通阻礙落實的堵點,立起高效落實的規矩,確保工作在狀態、執行見實效;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研究便民利民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續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和機制建設,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嚴格落實清單管理制度,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大力營造“想干事、敢干事”的氛圍,最大限度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堅決做到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全面推進效能政府建設。

        (四)始終堅持廉潔從政。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馳而不息改進作風,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繼續開展“六個嚴禁”及作風建設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強化“一崗雙責”,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和標準化建設,讓領導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強化審計監督,深入推進監察體制改革。抓好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各位代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作為成就新輝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跨越發展、奮勇爭先,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秘書處 2018年1月14日印

        (共印460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国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色戒|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久色伊人激情文学你懂的|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乱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99|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嫩草院一区二区乱码| 少妇人妻挤奶水中文视频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动态图| 欧洲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精品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产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啊射精日韩| 日韩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免费看视频的网站|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 久久久久久无码午夜精品直播| 18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久久精品狠狠爱av| 《特殊的精油按摩》3|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全黄h全肉边做边吃奶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