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20250701-00007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政協提案辦理結果 | 發布日期 | 2025-07-01 |
| 文號 | 瀏覽量 |
田學偉委員:
您在政協龍陵縣十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系統助力龍陵縣“1+4+N”溫泉康養旅居產業的建議”,縣人民政府已交由我局辦理。經局領導班子會議研究,并于2025年5月26日與您直接面商,現答復如下:
感謝您為我縣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提出的寶貴意見。
在全省上下共同建設旅居云南的大背景下,龍陵縣結合自身自然資源優勢,提出“1+4+N”組團式發展思路,“1”即溫泉縣城建設為重點,實現溫泉進縣城、進酒店、進小區、進住戶。“4”即在以縣城為中心20公里城市半徑范圍內,打造邦臘掌、老梨樹、黃草壩、三關4個溫泉康養旅居組團。“N”即積極盤活老民居、老校舍、老廠房等鄉村資產資源,開發適銷對路的旅居產品和業態,為鄉村旅游賦能。
目前溫泉入城項目已完成大硝至縣城高位調節水池管道安裝31.95千米,城區管網建設10千米;建設了4個500m3高位調節水池、1個100m3循環加熱水池;大硝水源點至縣城已于3月31日達到通水條件,日供水1200m3/天;朝陽至大硝段建設,計劃年內完成水源合并,建成后兩個水源點可實現日供水2300m3/天。為降低用水成本,縣國資公司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龍陵分局等部門,優化溫泉水資源配置方案,科學核定“1+4”區域內溫泉企業用水指標,通過動態監測、錯峰調配等措施,全力保障企業用水需求,推動溫泉產業可持續發展。縣國資公司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研究制定溫泉企業用水成本優化措施,探索階梯水價優惠、水資源費緩繳等政策。縣級相關部門加強與企業的溝通,結合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幫扶政策,在規劃審批、資源開發等環節優化服務流程,為溫泉產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做好溫泉、旅居、康養醫療配套,縣衛生健康局加大優質醫療資源與溫泉康養旅居的融合,龍陵縣中醫醫院先后在鎮安老梨樹溫泉、邦臘掌溫泉旅游度假區設置了中醫康復理療中心;在龍江鄉蚌別溫泉開設中醫館,依托天然溫泉資源,融合中醫傳統外治法,由專業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及體質辨識,開具個性化中藥方劑進行中藥泡浴,采用針灸、穴位埋線、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療法,為民眾提供集治療、康復、養生于一體的綠色診療方案,在治療慢性內科病、頸肩腰腿痛、失眠、亞健康等疾病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實現溫泉療養與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縣將利用縣中醫院豐富的溫泉醫康養專業技術實力和經驗,在“1+4+N”點位上逐步配套“溫泉+中醫”理療設施。在中醫院內規劃實施溫泉中醫館醫康養項目,改造象達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館業務用房1040平方米,增加溫泉醫康養醫療服務項目,為溫泉康養旅居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保障,逐步完善全縣大健康產業。
為吸引并留住更多旅居客,我縣持續擦新擦亮抗戰文化、黃龍玉文化、溫泉養生文化“三張名片”,按照“一年有突破、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思路,堅持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服務創優,扎實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叫響“有一種云南的生活”幸福龍陵新品牌。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大力發展“旅游+鄉村”產業,用好咖啡、石斛、中藥材、黃龍玉、非洲翠等特色資源,通過民俗、酒店、景觀體驗等串聯,通過特色美食、民族風情、溫泉體驗、農耕文化、珠寶購物等承載,著力打造一批農文旅“最美鄉愁地、特色體驗地”。打造以稻花魚節、石斛花卉節、咖啡節、勐糯傣族潑水節等為代表的“旅游+節慶”產品,打造以松山抗戰遺址、滇緬公路、李鑫故居、朱家璧故居為依托的“旅游+研學”產品,打造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遺產+旅游”“文物+旅游”“非遺+旅游”產品,讓好山好水好資源吸引各地游客游在龍陵、留在龍陵、成為新龍陵人。聚焦食住行、游購娛、康體居、醫養學等,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高品質旅游線路、旅游目的地,推動旅游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聚焦“浴在龍陵、玉出龍陵、遇見龍陵”文旅宣傳主線,主動加強旅游宣傳推介、營銷策劃,強化與旅游平臺企業、知名旅行博主合作,順應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旅游消費趨勢,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攻略”“旅居指南”,更好匹配客群需求,讓游客感受“始于山水、歸于煙火”的美好。
再次感謝您為龍陵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提出的寶貴意見。
2025年6與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