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12_B/2018-0625008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政協提案辦理結果 | 發布日期 | 2018-06-25 |
| 文號 | 瀏覽量 |
安艷華等委員:
你們在政協龍陵縣第九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對滇緬公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建議”,縣人民政府已交我局辦理。經局領導班子會議研究,并于5月25日與你們協商,現答復如下:
一、滇緬公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情況
2017年,我縣由縣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該項工作的前期準備,縣委、縣政府聘請了國務院參事徐嵩齡、文物專家郭旃等國家、省市17位專家擔任龍陵抗戰文化研究高級顧問,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龍陵抗戰文化和松山大戰遺址保護與開發進行了研討,確定了保護方向。
縣委、縣政府以松山戰役遺址保護開發為重點,組建了松山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負責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的規劃開發工作;同時成立了“松山大遺址公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建設的投融資工作,啟動了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項目建設;邀請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及建川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對整個項目進行策劃、規劃;先后編制完成了《松山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規劃》《松山旅游小鎮詳規》《松山戰役紀念碑規劃》《中國遠征軍紀念館規劃》《紅旗橋至龍山卡紅色旅游公路項目規劃》《松山抗戰遺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總體規劃》《松山戰役遺址紀念園總體策劃方案》,項目規劃范圍東至惠通橋,西至龍山卡,全長57公里,規劃面積720公頃。規劃重點打造龍山卡、八〇八水庫、滾龍坡、大埡口、老干塘、松山子高地、惠通橋等7個節點,滇緬公路均包含其中。
2017年6月,由云南大學軟件信息學院副院長代紅兵教授率領的專家組,利用航拍遙感測繪技術,在縣文物管理所的全力配合支持下,到龍陵開展了松山抗戰遺址核心區、惠通橋兩個點(含滇緬公路)的三維地圖信息基礎采集工作,目前已進入后期調試合成,為滇緬公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奠定三維影像測繪數據等方面的支持。2017年11月,縣文物管理所聘請遠征軍50師少將師長潘裕昆外孫晏歡先生,從美國國家檔案館拷貝出400多張,由美軍164通信兵部隊在1944年拍攝的珍貴黑白影像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的滇緬公路歷史影像照片,目前正在分類整理存儲,為下一步申報工作打牢影像服務基礎。2018年4月,由市人大、市法制辦牽頭,縣人大、縣法制辦、縣文體旅游局(縣文物管理所)已開展《松山抗戰遺址保護條例》立法工作,其中已將滇緬公路納入保護范圍。2017年10月,由市文博館牽頭組織的滇緬公路抗戰文物資源工作正式啟動,縣文物管理所抽調人員配合完成了滇緬公路龍陵320線2495公里處至深溝段調查GPS測點,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采集等方面工作,對滇緬公路抗戰文物資源公路本體中橋梁、涵洞、隧道進行全面調查登記。
二、滇緬公路宣傳工作
2013年9月3日中國遠征軍雕塑群落成儀式和2014年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活動上,兩次實現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綜合頻道新聞連線直播。2015年,由解放軍電視中心、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組成的《松山松山》攝制組到龍陵開展紀錄片拍攝工作,該片由解放軍報社原社長孫曉青少將撰稿,滇西抗戰歷史權威專家余戈擔任顧問,目前已完成前期拍攝,現在進入后期制作階段,預計2018年底將在中央電視臺七套、九套播出。2016年,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拍攝紀錄片《龍云傳》,反映滇緬公路修建的取材拍攝選擇了我縣惠通橋至松山段,2017年,應我縣邀請,《建國大業》編劇董哲及北京北門影視公司有關人員對我縣松山抗戰遺址進行考察踩點,撰寫一部電影劇本。目前,該劇本初稿已出,各項前期工作正在開展。2018年,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志》欄目組,對我縣抗戰文化進行了拍攝,屆時將在年底在中央電視臺一套、十套播出,所有節目拍攝期間,縣文物管理所積極配合攝制組,提供全縣抗戰文化有關材料,并參與協調拍攝等具體工作,這一系列新聞及節目的播出對滇西抗戰文化的對外宣傳將起到積極作用。2018年,云南省實施一部手機游云南APP項目,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結合實際,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方式在城市名片、景區直播、智慧科技建設方面均將松山抗戰遺址包括滇緬公路納入其中,目前,松山抗戰遺址宣傳片已上載該APP后臺,景區直播已開通,實現多角度全方位推介展示龍陵抗戰文化。
再次感謝你們對龍陵抗戰文化開發保護工作的關心和幫助。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