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18-061902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政協提案辦理結果 | 發布日期 | 2018-06-19 |
| 文號 | 瀏覽量 |
普長科、王從煥、吳艷忠、孔祖有、何明忠、何開果、李構芹委員:
你們在龍陵縣政協第九屆第二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促群眾增收的建議》已交由我局辦理,經局務會議研究,并于2018年6月12日與你們面商,現答復如下:
一、開展農業技能和經營能力培訓,提高生產技能,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勞動力技能和經營能力培訓,均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農民培訓范疇,目前縣人社局、扶貧辦和農業局均有培訓要求及任務,每年也在搞類似的培訓。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群眾有培訓愿望,均可向上述三家提出申請進行培訓1至2期。但要求3年內同一人,不能重復培訓。
二、進一步健全縣域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培育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迫切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幅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實踐證明,教育培訓是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水平,提高農民素質最直接、最有效途徑。從2014年起,國家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均實行由農廣校為主體,其他培訓單位參與的“一主多元”培訓機制,培訓資金由中央和省級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支付,每年下達到我縣的任務數為300—400人,加快培育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當地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是根據地方和產業需求,遞過專業培訓50至100人。當然需要當地相關單位幫助組織學員。
三、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創新培訓機制,分類、分批進行培訓,頒發培訓合格證、技術等級證書方面。培訓機制方面,從中央至地方均建立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主體、各種教育培訓機構有序參與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即以農廣校為主,其他只要有培訓場所及師資力量的單位及專業合作社也能參與培訓。在證書方面:凡參加培訓,并考核合格,根據龍陵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龍政辦發〔2014〕73號),達到認定條件的,經過認定,均發放加蓋龍陵縣人民政府公章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專業技能型培訓,經過勞動力技能鑒定合格的,發放專業技術資格等級證書。
四、鼓勵農民采用,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共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增收效益方面。節本增效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電子商務等均在培訓內容中,也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必修課程,每次培訓均安排專門教師授課。
五、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拓展新型職業農民增收渠道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社會化服務骨干和農業產業扶貧對象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點培育對象。我縣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象的選擇也根據上述要求進行。即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莊園、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帶頭人、正在從事相應產業或有意從事該產業,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在6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的農民。要求新型職業農民進行適度規模的土地流轉,這對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三權分離也是有力的促進。
六、建立創業創新扶持基金,給予相關補助,提高其抵御風險能力方面。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出發點,國家層面上也要求對新型職業農民大力扶持,先是培:即“教育”和“培訓”;再是育:即“環境”和“扶持”。要求建立“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即: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教育培訓是本質要求,認定管理是基本依據,政策扶持是根本保障,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叫三位一體。我們也向政府積極申請匯報,要求從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等各方面給予扶持,特別是新增的強農惠農政策要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
七、不妥之處,還懇請各位代表給予諒解。
感謝你們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關心、支持。
龍陵縣農業局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