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10422-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通知公告 | 發布日期 | 2021-04-22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深入推進全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實施,實現化肥使用量負增長,充分考慮生態區域、作物布局和施肥特點,將全縣施肥區域劃分為熱區、次熱區、溫暖區、溫涼區和冷涼區五個施肥分區,通過分析每個施肥分區的土壤養分狀況、農作物需肥規律和施肥存在問題,綜合運用“精、調、改、替”技術路徑,提出了水稻、玉米、大麥、馬鈴薯、油菜、甘蔗、烤煙、香料煙、茶葉、咖啡、大棚辣椒、甜柿和柑橘共十三種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為農民選肥、配肥、施肥提供技術支撐,為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促進全縣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產增效提供技術服務。
一、施肥總體原則
(一)堅持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相結合。遵循用養結合、就地消納、緩急相濟、循環利用,積造農家肥,推廣商品有機肥,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料效益。
(二)堅持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相結合。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種、數量、時期和方法。
(三)堅持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養分需求,因地制宜地追施肥料,采用少量多餐、適時加餐的方式,補充養分。
(四)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農機和農藝配合使用,鼓勵在化肥使用量較大的果蔬茶等經濟作物上推廣使用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施肥分區
按氣候和生態類型,全縣劃分為五個施肥區域。
(一)熱區:海拔1200米以下,主要分布燥紅土、磚紅壤、赤紅壤、紅壤、水稻土和紫色土六種土壤類型,種植作物以咖啡、甘蔗、香料煙、蔬菜和熱帶水果為主。該區光照強、溫度高、水分蒸發量大、土壤有機質礦化度高、有機質含量低、嚴重缺氮、輕度缺磷、缺鋅、硼為痕跡、鉀相對豐富;水稻土質地多為砂土或砂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差。
(二)次熱區:海拔1200~1500米,主要分布赤紅壤、紅壤、石灰土和水稻土四種土壤類型,種植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大麥、果蔗、烤煙和溫帶水果為主。該區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缺氮、缺鋅、缺硼普遍;水田缺鋅、缺硼普遍。
(三)溫暖區:海拔1500~1700米,主要分布紅壤、石灰土、火山灰土和水稻土四種土壤類型。種植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大麥、烤煙、馬鈴薯和甜柿為主,是我縣的水稻高產區。該區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輕度缺氮,土壤缺鋅、缺硼普遍;水田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豐富,缺硼普遍;大棚種植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連作障礙日趨突出,中微量元素逐步變成生產的限制因子。
(四)溫涼區:海拔1700~2000米,主要分布紅壤、紅黃壤、黃壤、火山灰土和水稻土五種土壤類型,種植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大麥、馬鈴薯和烤煙為主。該區土壤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較高,缺鉀、缺鋅、缺硼普遍,騰沖龍陵多雨區土壤酸度重、有效鎂含量低。
(五)冷涼區:海拔2000米以上,主要分布紅黃壤、黃壤、黃棕壤三種土壤類型,種植作物以玉米、大麥和馬鈴薯為主。該區氣溫低、土壤酸度重、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缺鉀、缺鋅、缺硼、缺鎂普遍。
三、主要糧食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水稻
1、熱區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該區水稻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化肥施用量均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和耕作粗放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增氮磷、穩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適當增加氮、磷肥用量,高效施用鉀肥,補充鋅肥和硼肥;C、氮肥分期施用。
(2)施肥量建議:畝產量550千克左右: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硫酸鋅2千克、硼砂1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和鉀肥于水稻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鋅肥于水稻移栽后5~7天作分蘗肥施用,氮肥的40%、硼肥于拔節至幼穗分化期作穗肥施用。
2、次熱區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該區水稻生產中存在著磷肥和鉀肥施用量不足、化肥結構和氮肥施用比例、時期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增磷鉀”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B、穩定氮肥用量,調整基肥及追肥比例;C、依據土壤磷素和鉀素狀況,高效施用磷肥和鉀肥。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6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5~17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7~8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B、畝產量400~6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C、畝產量4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8~10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
(3)施肥方法:與熱區相同。
3、溫暖區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該區水稻生產中存在著氮、磷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產效率下降,有機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鋅和硼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有機無機配合;B、適當調減氮肥和磷肥用量,高效施用鉀肥,補充鋅肥和硼肥;C、調減水稻生育前期氮肥施用比例,增加穗、粒肥施用比例。
(2)施肥量建議:畝產量6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5~17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7~8千克、硼砂1~2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和鉀肥的50%于水稻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20%于水稻移栽后5~7天作分蘗肥施用,氮肥的30%、鉀肥的50%和硼肥于水稻生育進程在倒4~3.5葉時作促花肥施用,氮肥的20%于水稻生育進程在倒1.5葉時作保花肥施用。
4、溫涼區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該區水稻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鉀肥施用量不足、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過多和基肥采用表施(俗稱水皮肥)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穩磷、增鉀”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B、控制氮肥總量,調整基肥及追肥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肥比例,穗肥早施;C、基肥深施,改“水皮肥”為“中層肥”;D、油菜水稻輪作,適當減少磷肥用量。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6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8~9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鋅1千克、硫酸鎂8~10千克;B、畝產量400~6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7~8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鋅1千克、硫酸鎂8~10千克;C、畝產量4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8~10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5~6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鋅1千克、硫酸鎂8~10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40%、磷肥和鉀肥的50%于水稻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40%于水稻移栽后5~7天作分蘗肥施用,氮肥的20%、鉀肥的50%于拔節至幼穗分化期作穗肥施用。
(二)玉米
1.存在問題與施肥原則
全縣玉米主要分布在次熱區、溫暖區、溫涼區和冷涼區,玉米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施用不足、化肥施用結構不合理、中微量元素肥料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增磷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1)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相結合;(2)氮、磷、鉀配合施用,增加磷、鉀化肥用量;(3)注重施用鎂肥、鋅肥和硼肥;(4)加大秸稈還田和秸稈覆蓋力度,保養土壤水分;(5)推廣應用高產耐密品種,適當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產量,充分發揮肥料效果;(6)深耕打破犁底層,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7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9~11千克、鉀肥(K2O)9~11千克、硫酸鋅2~3千克;B、畝產量550~7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6~18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7~9千克、硫酸鋅2~3千克;C、畝產量400~55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6~8千克、硫酸鋅2~3千克;D、畝產量4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6~8千克、硫酸鋅2~3千克。
3.施肥方法
有機肥、磷肥、鉀肥、鋅肥、氮肥的30%作基肥深施,氮肥的20%于5葉期結合間苗中耕除草作提苗肥施用,氮肥的50%在玉米拔節始期作穗肥結合中耕培土深施覆土。
(三)大麥
1、次熱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大麥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鉀肥和微肥施用不足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穩氮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45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千克、氮肥(N)16~18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5~8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B、畝產量45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3~16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4~5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畝。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鋅肥和硼肥作基肥于播種前施用,氮肥的40%作為分蘗肥于二葉一心時施用,氮肥的30%作為平衡肥于拔節至孕穗期施用。
2、溫暖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大麥生產中存在著氮肥、磷肥用量偏高,肥料增產效率下降,硼肥施用不足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控氮磷、穩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5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5~8千克、硼砂1.5~2千克;B、畝產量400~5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3~6千克、硼砂1.5~2千克;C、畝產量4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硼砂1.5~2千克。
(3)施肥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3、溫涼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大麥生產中存在著鉀肥、中微肥施用不足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6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5~18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5~8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1.5千克、硫酸鎂6~8千克;B、畝產量400~6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3~16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3~6千克、硫酸鋅1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鎂6~8千克;C、畝產量4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0~13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硫酸鋅1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鎂6~8千克。
(3)施肥方法:鎂肥作基肥于播種前施用,其余肥料施用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四)馬鈴薯
1、次熱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馬鈴薯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鉀肥和微肥施用不足,氮磷鉀施用比例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優化氮、磷、鉀施用比例,增加鉀肥用量,補充鋅肥和硼肥。
(2)施肥量建議:畝產量20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鉀肥(K2O)11~13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
(3)施肥方法:全部肥料于馬鈴薯播種前作底肥施用,慎用含氯肥料,施用氯化鉀不宜超過鉀肥用量的50%,隔土播種,種子、肥料分開。
2、溫暖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馬鈴薯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施用不足,氮肥施用量偏高,磷肥、鉀肥施用不足、氮磷鉀施用比例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增磷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B、依據土壤肥力狀況,控制氮肥用量;C、增加磷肥、鉀肥用量及比例;D、注重前期施肥。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25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10~12千克、鉀肥(K2O)13~15千克、硼砂1.5~2千克;B、畝產量1500~25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6~18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鉀肥(K2O)11~13千克、硼砂1.5~2千克;C、畝產量15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9~11千克、硼砂1.5~2千克。
(3)施肥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3、溫涼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馬鈴薯生產中存在著鉀肥施用不足和基本不施中微量元素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有機無機配合施用,實施秸稈還田;B、依據土壤肥力狀況,控制氮肥用量;C、增加鉀肥用量及比例;D、補充鋅、硼、鎂中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量建議:畝產量2000千克左右: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6~18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鉀肥(K2O)11~13千克、硼砂1~1.5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硫酸鎂8~10千克。
(3)施肥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4、冷涼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馬鈴薯生產中存在著磷肥、鉀肥施用不足和基本不施中微量元素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增磷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有機無機配合施用,實施秸稈還田;B、依據土壤肥力狀況,控制氮肥用量;C、增加磷肥、鉀肥用量及比例;D、補充鋅、硼、鎂中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量建議:畝產量1500千克左右: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9~11千克、硫酸鋅1.5~2千克、硼砂1~1.5千克、硫酸鎂8~10千克。
(3)施肥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四、主要經濟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油菜
1、次熱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油菜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缺乏、氮肥施用不足、磷肥用量過大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增氮、控磷、穩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料,提倡秸稈還田;B、提高氮肥所占比例,減少磷肥用量;C、補充硼、鋅元素肥料。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2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千克、氮肥(N)15~17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8~10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千克;B、畝產量2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6~8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硼肥、鋅肥于播種或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于苗期作提苗肥施用,氮肥的40%于抽苔始期作蕾苔肥施用。
2、溫暖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油菜生產中存在著氮、磷、鉀養分比例不協調、氮肥用量偏高、鉀肥用量偏低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減少氮肥用量,調整氮、磷、鉀肥施用比例,增加鉀肥用量;B、視土壤有效硼狀況,補充硼肥;C、氮肥分期施用,提高氮肥利用率。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3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8~22千克、磷肥(P2O5)3~6千克、鉀肥(K2O)5~7千克、硼砂2千克;B、畝產量200~300千克:畝施有機肥800~1000千克、氮肥(N)14~18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4~6千克、硼砂1.5千克;C、畝產量2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800千克、氮肥(N)10~14千克、磷肥(P2O5)3~5千克、鉀肥(K2O)3~5千克、硼砂1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硼肥于播種或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15%于苗期作提苗肥施用,氮肥的55%于抽苔始期作蕾苔肥施用。
3、溫涼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油菜生產中存在著磷肥和鉀肥施用不足、肥料利用率低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增磷鉀、補微”的施肥原則。即:A、增加磷、鉀肥施用比例;B、補充硼肥、鋅肥、鎂肥;C、注重前期施肥;D、采用石灰氮(氰氨化鈣)加鈣鎂磷肥防止根腫病。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2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800千克、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10~12千克、硼砂和硫酸鋅各1千克、硫酸鎂8~10千克;B、畝產量2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600千克、氮肥(N)13~15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8~10千克、硼砂和硫酸鋅各1千克、硫酸鎂6~8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5%、磷肥、鉀肥、硼肥、鋅肥、鎂肥于播種或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5%于苗期作提苗肥施用,氮肥的30%于抽苔始期作蕾苔肥施用。
(二)甘蔗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甘蔗主要分布在熱區和次熱區,甘蔗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磷肥、鉀肥和微肥施用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和耕作粗放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氮、磷、鉀、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增加磷、鉀化肥用量,注意鋅、硼配合施用;C、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D、施肥與保養土壤水分相結合。
2、施肥量建議:A、畝產量80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6~18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鉀肥(K2O)15~17千克、硫酸鋅2~3千克、硼砂3~4千克;B、畝產量6000~80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8~10千克、硫酸鋅2~3千克、硼砂2~3千克;C、畝產量4000~60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3~15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鉀肥(K2O)7~9千克、硫酸鋅2~3千克、硼砂2~3千克;D、畝產量40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6~8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的60%、鋅肥和硼肥作基肥深施,氮肥的20%于甘蔗長出6片真葉時作分蘗肥打洞深施,氮肥的50%和鉀肥的40%于甘蔗伸長初期結合中耕除草作攻莖肥深施覆土。
(三)烤煙
1、次熱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鉀肥施用不足,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穩氮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畝施有機肥1200~15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10~12千克、鉀肥(K2O)20~24千克、硫酸鋅1千克、硼砂1~1.5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1:2。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6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于移栽前結合起壟作基肥施用,氮肥的20%于移栽后10~15天作提苗肥追施,氮肥的20%和鉀肥的50%于移栽后30~35天結合培土追施。
2、溫暖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氮肥用量偏多,鉀肥用量偏低,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畝施有機肥1000~1200千克、氮肥(N)8~10千克、磷肥(P2O5)16~20千克、鉀肥(K2O)16~20千克、硼砂1.5~2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2:2。
(3)施肥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3、溫涼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磷肥和鉀肥施用不足、肥料利用率低,中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穩氮、增磷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畝施有機肥800~1000千克、氮肥(N)6~8千克、磷肥(P2O5)12~16千克、鉀肥(K2O)18~24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鋅1千克、硫酸鎂10~15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2:3。
(3)施肥方法:鎂肥于移栽前結合起壟作基肥施用,其余肥料施用方法與次熱區相同。
(四)香料煙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香料煙主要分布在熱區,香料煙生產中存在著氮肥用量過大、鉀肥和微肥用量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穩磷、增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增加鉀肥用量和比例,補充鋅肥和硼肥。
2、施肥量建議:畝施有機肥500~1000千克、氮肥(N)8~10千克、磷肥(P2O5)9~11千克、鉀肥(K2O)24~26千克、硫酸鋅1~2千克、硼砂2~3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1.1:3.1。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60%、磷肥、鉀肥的50%、鋅肥和硼肥于移栽前作基肥施用,氮肥的40%、鉀肥的50%于移栽后15~25天作追肥施用。
(五)茶葉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茶葉主要分布在溫暖區、溫涼區和冷涼區,茶葉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磷肥、鉀肥和微肥用量不足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增磷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相結合;B、以氮肥為主,氮、磷、鉀、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C、以基肥為主,基肥、追肥、葉面施肥相結合。
2、施肥量建議:A、幼齡茶園:畝施有機肥500~1000千克、氮肥(N)10~12千克、磷肥(P2O5)3~4千克、鉀肥(K2O)5~6千克、硫酸鋅0.5~1千克、硼砂0.5~1千克、硫酸鎂5~6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3:1:2;B、壯齡茶園: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9~10千克、鉀肥(K2O)9~10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1.5千克、硫酸鎂8~10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2:1:1。
3、施肥方法:A、根部施肥:有機肥、氮肥的4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鎂肥于12~1月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鉀肥的25%于5月雨水來臨時作追肥施用,氮肥的30%、鉀肥的25%于7~8月作追肥施用;B、葉面施肥:茶葉采摘后,噴施0.1%濃度的鋅肥或0.1%濃度的硼肥,鋅肥和硼肥交替使用,每年噴施3~4次。
(六)咖啡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咖啡主要分布在熱區,咖啡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氮肥用量均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和耕作粗放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增氮、穩磷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增加氮肥用量和比例,補充鋅肥和硼肥;C、施肥與灌溉相結合,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2、施肥量建議:A、幼齡樹(定植后1~3年):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0~20千克、磷肥(P2O5)5~10千克、鉀肥(K2O)3~6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2千克;B、成齡樹(定植后3年以上):畝施有機肥2000~3000千克、氮肥(N)24~30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鉀(K2O)12~15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2~3千克。
3、施肥方法:A、幼齡樹:有機肥、氮肥的50%、磷肥、鉀肥、鋅肥和硼肥于12月~1月作基肥施用(或新苗定植前塘施),氮肥的25%于6月作第一次追肥施用,氮肥的25%于9月作第二次追肥施用,追肥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B、成齡樹:有機肥、氮肥的50%、磷肥、鉀肥的75%、鋅肥和硼肥于12月~1月作基肥施用,氮肥的50%和鉀肥的25%于6~7月作追肥施用,追肥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
(七)大棚辣椒
1、熱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大棚辣椒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用量不足、氮肥用量過大、鉀肥和微肥用量不足、水肥運籌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水肥運籌遵循“前控、中促、后補”的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B、調整基肥和追肥比例,輕施苗肥、穩施花蕾肥和重施膨果肥;C、注重硼肥施用;D、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2)施肥量建議:A、青鮮辣椒畝產量45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2500~3000千克、氮肥(N)25~30千克、磷肥(P2O5)20~22千克、鉀肥(K2O)33~36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5~2千克;B、青鮮辣椒畝產量4000~4500千克:畝施有機肥2500~3000千克、氮肥(N)23~26千克、磷肥(P2O5)18~20千克、鉀肥(K2O)30~33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5~2千克;C、青鮮辣椒畝產量3500~4000千克:畝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氮肥(N)20~23千克、磷肥(P2O5)16~18千克、鉀肥(K2O)27~30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D、青鮮辣椒畝產量3000~3500千克: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7~20千克、磷肥(P2O5)14~16千克、鉀肥(K2O)24~27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E、青鮮辣椒畝產量30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5~17千克、磷肥(P2O5)13~15千克、鉀肥(K2O)23~25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的50%、硫酸鋅、硼砂在整地時作基肥施用,氮肥的10%于定值成活后,結合中耕作苗肥施用,氮肥的15%和鉀肥的15%于現蕾期至始花期作花蕾肥施用,氮肥的45%和鉀肥的35%于果實膨大期作膨果肥(其中,果實開始膨大至首次采收,施用氮肥的20%和鉀肥的15%,余下氮肥的25%、鉀肥的20%于每次采果后施用,每采收一次果后施1次肥,每次使用氮肥2~3千克/畝和鉀肥2~3千克/畝),噴施0.1%濃度的鋅肥或0.1%濃度的硼肥,鋅肥和硼肥交替使用。
2、溫暖區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大棚辣椒生產中存在著氮肥和磷肥用量過大、中微肥用量不足、水肥運籌不合理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控氮磷、穩鉀、補微”的施肥原則,水肥運籌遵循“前控、中促、后補”的原則。即:A、增施腐殖酸有機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化肥選用生理中性或生理酸性肥料;B、調整基肥和追肥比例,輕施苗肥、穩施花蕾肥和重施膨果肥;C、注重補鈣和硼肥施用;D、推廣高壟種植和水肥一體化技術;E、推廣水旱輪作方式。
(2)施肥量建議:A、青鮮辣椒畝產量4500千克以上:畝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氮肥(N)23~25千克、磷肥(P2O5)18~20千克、鉀肥(K2O)23~25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5~2千克;B、青鮮辣椒畝產量4000~4500千克:畝施有機肥2000~2500千克、氮肥(N)21~23千克、磷肥(P2O5)16~18千克、鉀肥(K2O)21~23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5~2千克;C、青鮮辣椒畝產量3500~4000千克: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19~21千克、磷肥(P2O5)14~16千克、鉀肥(K2O)19~21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D、青鮮辣椒畝產量3000~3500千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7~19千克、磷肥(P2O5)12~14千克、鉀肥(K2O)17~19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E、青鮮辣椒畝產量3000千克以下: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15~17千克、磷肥(P2O5)10~12千克、鉀肥(K2O)15~17千克、硫酸鋅和硼砂各1~1.5千克。
(3)施肥方法:與熱區相同。
五、主要水果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甜柿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甜柿主要分布在次熱區和溫暖區,甜柿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鉀肥用量均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補微措施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磷、增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B、優化氮、磷、鉀施用比例,增加鉀肥用量,補充鋅肥和硼肥;C、推廣葉面施肥技術;D、施肥與灌溉相結合,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2、施肥量建議:A、幼齡樹(定植后1~3年):每株施有機肥20~50千克、氮肥(N)30~80克、磷肥(P2O5)50~70克、鉀肥(K2O)50~70克、硫酸鋅15~20克、硼砂15~20克,氮磷鉀化肥在變幅內隨著樹齡增加而增加;B、結果樹(定植后3年以上):每株施有機肥50~100千克、氮肥(N)800~1200克、磷肥(P2O5)150~200克、鉀肥(K2O)650~950克、硫酸鋅30~40克、硼砂30~40克。
3、施肥方法:A、幼齡樹:有機肥、氮肥的35%、磷肥、鉀肥、鋅肥和硼肥于秋季作基肥施用(或新苗定植前塘施),追肥以氮肥為主,氮肥的65%分兩次追施,第一次追肥于4月中上旬,第二次追肥在6月中下旬,追肥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B、結果樹:有機肥、氮肥的50%、磷肥、鉀肥的75%、鋅肥和硼肥于秋季作基肥施用,氮肥的50%和鉀肥的25%分兩次作追肥施用(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第一次追肥于4月中上旬,第二次追肥在6月中下旬。C、結果樹葉面施肥:常用0.3~0.5%尿素、1~3%過磷酸鈣浸出液、0.3~0.5%磷酸二氫鉀,于6月生理落果盛期至8月上旬果實迅速膨大期,每隔半月噴1次,花期連噴2~3次0.2~0.3%硼砂液。時間最好在早、晚或陰天進行,以減少葉面蒸發,有利于葉面的充分吸收。
(二)柑橘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全縣柑橘主要分布在熱區和次熱區,柑橘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用量不足、化肥施用結構不合理、補微措施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提出“穩氮、增磷、補鉀、補微” 的施肥原則。即:A、增施有機肥;B、優化氮、磷、鉀施用比例,補充鋅肥和硼肥;C、推廣葉面施肥技術;D、施肥與灌溉相結合,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2、施肥量建議:A、幼齡樹(定植后1~3年):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氮肥(N)20~30千克、磷肥(P2O5)4~6千克、鉀肥(K2O)4~6千克、硫酸鋅0.5~1千克、硼砂0.5~1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0.2:0.2,用量在變幅內隨著樹齡增加而增加;B、結果樹(定植后3年以上):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氮肥(N)30~35千克、磷肥(P2O5)6~7千克、鉀肥(K2O)10~12千克、硫酸鋅1~1.5千克、硼砂1.5~2千克,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0.2:0.3,用量在變幅內隨著樹齡增加而增加。
3、施肥方法:A、幼齡樹: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鋅肥和硼肥于12~1月作基肥施用(或新苗定植前塘施),追肥以氮肥為主,氮肥70%分兩次追施,第一次追肥于4月上中旬,第二次追肥在6月上中旬,追肥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B、結果樹: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的50%、鋅肥和硼肥于12~1月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于3月上中旬作花前肥施用,氮肥的40%和鉀肥的50%于6月上中旬作膨果肥施用,追肥可采用兌水澆施方式或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應遵循少吃多餐原則,肥液濃度控制在1%以內;C、結果樹葉面施肥:于5月至6月上旬(生理落果盛期)葉面噴施0.1~0.2 %硫酸鋅溶液或0.1~0.2 %硼砂溶液,每隔15~20天噴1次,共噴3~4次,噴肥時間宜在早、晚或陰天進行。
龍陵縣土壤肥料工作站
二O二一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