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2-042101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2-04-21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局屬相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推進我縣化肥農藥減量化各項措施落實,我局研究制定了《龍陵縣2022年化肥減量化工作方案》和《龍陵縣2022年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強化工作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聯系人及電話:郭子昌,0875-3031869;
電子郵箱:LLXNYJZZYK@126.com。
附件:1.龍陵縣2022年化肥減量化工作方案
2.龍陵縣2022年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方案
3.2022年化學農藥化肥減量化重點工作清單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2022年4月20日
附件1
龍陵縣2022年化肥減量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河湖保護治理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化肥減量化,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結合龍陵縣農業生產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作風革命和效能革命,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控制化肥施用總量、優化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為著力點,以“精、調、改、替、休”為路徑,突出生態優先、綜合治理,聚焦重點作物、重點區域、重點環節,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切實轉變施肥用肥方式,強化肥料管理和質量監督抽查,確保完成化肥減量化目標任務。
(二)目標任務。圍繞重點作物、重點區域建設化肥減量示范區,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確保2022年全縣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化肥使用總量繼續實現負增長。
二、重點工作
(一)抓緊減量問題整改。嚴格按照《中共保山市委辦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保山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的通知》(保辦發〔2021〕25 號)和《保山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的通知》(保農通〔2021〕61號)文件要求,壓實整改責任,抓好涉及化肥減量問題整改措施落細落實落地,確保問題如期完成整改。
(二)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優化水稻品種和水產養殖品種搭配,實施新型稻田種養技術集成創新,提高稻田綜合效益,穩定水稻播種面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糧經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優化,減少高肥水作物種植規模,擴大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作物種植面積。以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推動糧經作物綠色增產模式研發攻關,大力推廣綠色高效種植技術模式和高產、穩產、優質、抗逆品種,從源頭解決化肥過量投入問題。
(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認真抓好特色經濟作物的測土配方施肥,通過開展土壤調查、取土化驗、田間試驗、配方制定等基礎性工作,及時發布作物推薦施肥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信息,引導企業按方生產、指導農民按方施用。選擇基礎條件好、集中連片的區域,全縣開展主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示范1000畝,各示范區域要專門設立宣傳牌和施肥技術方案,在關鍵農時組織現場觀摩,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重點在“兩江流域”開展1000畝主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應用,促進肥料生產企業以科學施肥為導向,加速肥料產品結構的調整,滿足農業生產對肥料減量增效的要求。
(四)應用新產品新技術。不斷優化肥料結構,積極推廣“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配方肥”,“有機肥+機械深施”,“水果+沼+畜”等技術模式。切實改變傳統肥料撒施、淺施的方式,加快推進農機農藝相結合,全縣推廣種肥同播10萬畝以上、滴(噴)灌施肥、水肥一體化1.5萬畝以上,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風險。合理確定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推廣因地、因苗、因水、因時分期施肥技術,做到精準施肥、科學施肥。
(五)抓穩有機肥替代化肥。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試點工作,全縣完成糞肥還田5萬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促進化肥施用量明顯減少。支持規?;B殖企業和有機肥企業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食用菌下腳料等農業廢棄物資源開發生產商品有機肥,指導轄區內有機肥生產企業年生產商品有機肥3萬噸以上,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3.5萬噸。以特色作物優勢產區和重要水源地保護區為重點,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建立一批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舉辦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1萬畝以上。充分利用冬閑田和作物行間空閑地資源,采用凈種、間套種等方式,推廣種植光葉紫花苕、蠶豆、大豆、豌豆等豆科綠肥,積極開展果(茶)園生草技術示范,種植綠肥1萬畝以上,發揮綠肥在改土培肥和減少化肥使用上的作用。
(六)強化耕地質量監測與調查評價。認真開展耕地質量等級年度調查評價工作,以鄉為單位,全縣完成69個(其中:龍山5個、鎮安8個、龍新8個、龍江6個、臘勐7個、碧寨6個、象達9個、平達8個、勐糯8個、木城4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點的信息調查、土壤樣品采集、檢測和評價工作,編制縣級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報告。完成好7個國家耕地質量監測點監測任務(其中:龍山1個、鎮安1個、龍新1個、龍江2個、臘勐1個、勐糯1個)。
(七)積極開展肥料調查與質量監管。全縣選擇有代表性的農戶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戶以上,適時開展當年當季作物施肥情況調查。在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開展化肥肥效監測工作,開展肥效和肥料利用率試驗3組,為化肥減量增效提供科學依據。按照《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對肥料生產企業開展檢查指導,嚴格執行肥料登記備案制度,在關鍵農時季節和農資銷售高峰期,組織開展肥料市場及生產企業專項抽查和執法檢查活動,全縣春耕備耕期間抽檢肥料樣品3個,對不合格肥料產品進行嚴厲查處,切實維護農民權益。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推進化肥減量化作為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措施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結合實際制定本鄉(鎮)化肥減量增效實施方案及科學施肥指導意見,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要實行聯點包片責任制,加強重點區域指導督導、協調配合,盯緊抓實工作落實。
(二)落實扶持政策。要積極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將化肥減量工作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與財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暢通資金渠道,保障資金及時落實到位。落實好中央和省級發展專項項目、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創建、中央救災資金、穩定糧食發展等項目,支持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同向推進,發揮項目集合效應,形成政策合力。
(三)加強技術指導。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成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指導組,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制定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專家巡回指導等活動,提高技術到位率。
(四)加強宣傳培訓。強化對農民、農業技術人員、肥料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技術培訓,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手機、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推動化肥減量增效的良好氛圍,著力提高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學施肥水平。要總結好做法、好經驗,樹立典型,相互交流,推進工作。
(五)加強督導檢查。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主動將耕地質量等級變化、化肥使用量、化肥利用率等指標納入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內容,定期分析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進展與成效??h級將加大對化肥減量工作的調度。
附件2
龍陵縣2022年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河湖保護治理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化,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結合龍陵縣農業生產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重點區域、重要環節,加強監測預警,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科學用藥,在有效控制病蟲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基礎上,確保實現農藥減量化目標。
(二)目標任務。集成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科學安全用藥等農藥減量技術,力爭2022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比2021年減少1%,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單位播種面積化學農藥使用折百量)減少1%,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
二、重點任務
(一)抓緊減量問題整改。嚴格按照《中共保山市委辦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保山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的通知》(保辦發〔2021〕25 號)和《保山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的通知》(保農通〔2021〕61號)文件要求,壓實整改責任,抓好涉及農藥減量問題整改措施落細落實落地,確保問題如期完成整改。
(二)提升監測預警能力。積極爭取中央植保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全面完成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建設。各鄉(鎮)要組織編制本轄區病蟲監測網絡規劃,積極爭取本級支持,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提升病蟲害監測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全縣監測設備聯網運行,及時發布監測預報,科學指導防控。
(三)有效推進綠色防控。積極爭取國家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圍繞玉米、水稻,遴選建設一批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基地,重點推廣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融合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加強農企對接,持續推進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創新,集成一批以生態區域為單元、作物生長全程為主線的農藥減量控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或全程解決方案,切實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
(四)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圍繞草地貪夜蛾、小麥白粉病、水稻“兩遷”害蟲、馬鈴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蟲害,充分利用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等,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完成1000畝農作物病蟲害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扶持一批管理規范、裝備精良、服務高效的植保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因地制宜推廣全程承包和應急防治技術服務,有效提升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
(五)積極創建減量示范。各鄉(鎮)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農藥減量示范,根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生產實際,集成推廣適宜于區域特征和作物穩產的農藥減量增效綜合應用技術模式。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輻射。推進指導有專家、有科技示范主體、有對比田、有標示牌的“四有”示范區建設,依托示范舉辦農民培訓,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帶動效應。
(六)開展科學用藥培訓。以果萊茶藥優勢區、糧食主產區和“兩江流域”為重點,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大講堂”,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培訓10場次以上,培訓各類用藥主體500人,提高重點對象、重點區域科學用藥培訓覆蓋率。推廣對標對靶選藥、高效精準施藥、輪換交替用藥技術以及高效施藥器械,不斷提升科學安全用藥水平,提高農藥利用率。
(七)推進農藥使用監測。在全縣范圍開展農戶用藥調查監測,加強“兩江流域”調查監測力度,建立常態化全覆蓋調查監測制度。各鄉(鎮)在年底形成農藥使用調查監測數據分析報告,指導用藥強度高的地區加大綠色農藥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加強與統計部門溝通協調,明確農藥使用統計方法、統計口徑及統計數據審核發布等,確保農藥使用量統計數據客觀、真實。開展重大病蟲以及農田草害抗藥性監測,科學指導輪換用藥。
(八)加強農藥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農藥管理條例》和《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調整限制使用農藥經營布局,依法做好農藥經營許可審批。加強對農藥經營、使用日常檢查,持續開展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完成農藥質量監督抽查5個以上,加大對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銷售假冒偽劣農藥、違規用藥以及經營和使用臺賬制度落實的執法和懲處力度。推行農藥經營標準化,做到產品質量有保證、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蹤、銷售有處方。
(九)強化包裝廢棄物管理。貫徹落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抓好包裝廢棄物回收示范縣建設,落實地方和農藥經營者、使用者責任,統籌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理等工作。要求農藥經營門店全面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在回收處置點建立相應臺賬,逐步健全縣、鄉、村、店結合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提高回收處置率。不定期抽查農藥銷售臺賬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臺賬,檢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情況。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推進農藥減量化作為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措施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結合實際制定本鄉(鎮)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實施方案,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要實行聯點包片責任制,加強重點區域指導督導、協調配合,盯緊抓實工作落實。
(二)落實扶持政策。要積極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農藥減量工作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與財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暢通資金渠道,保障資金及時落實到位。落實好中央和省級發展專項項目、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創建、中央救災資金、穩定糧食發展等項目,支持建設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區,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同向推進,發揮項目集合效應,形成政策合力。
(三)加強指導服務。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成立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指導組,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制定化學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方案。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技術指導,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讓廣大群眾熟練掌握農藥減量化技術。
(四)加強宣傳培訓。強化對農民、農業技術人員、農藥經營者的技術培訓,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手機、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推動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的良好氛圍,著力提高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學用藥水平。要總結好做法、好經驗,樹立典型,相互交流,推進工作。
(五)加強督導檢查。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要主動將農藥使用量、農藥利用率等指標納入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內容,定期分析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工作的進展與成效。縣級將加大對農藥減量工作的調度,對資金不到位、工作推進慢的進行通報、約談和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