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0-022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0-02-22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鄉鎮農業中心、局機關相關股室、局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抓好糧食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堅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F就全縣2020年糧食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為統領,按照“提高單產、優化結構、節約成本、提質增效、綠色生態”的要求,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制,大力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穩定優化糧食生產,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龍陵縣高原糧倉建設走上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適度規模、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二、目標任務
(一)播種面積。全縣計劃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0萬畝,其中:夏糧面積15.19萬畝,秋糧面積34.81萬畝。
(二)糧食產量。全縣計劃糧食總產15.4萬噸,其中:小春糧食產量3.27萬噸,大春糧食產量12.13萬噸。
三、主要措施
(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面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糧食生產要牢牢把握這條工作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優質稻谷、雜糧雜豆和薯類等高原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生產供給。各鄉(鎮)要按照“突出重點、體現特色、規模發展、提升效益”的原則,充分結合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優勢,科學布局糧食作物,進一步優化糧食產品結構和品質結構,處理好產品上多與缺、品種上差與優的關系,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糧食生產向優勢區集中。
(二)抓好科技示范推廣,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一是大力推進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舉辦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加強節水、節肥、節藥等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研發應用,抓好測土配方施肥,開展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試驗,實現節本增效、農業資源高效利用。二是依靠科技創新,聚焦主要糧食作物,提高育種創新能力,促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良種繁育推廣,提高良種引領效應,發揮良種在糧食安全中的保障作用。三是提高農機服務水平,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起壟、精量播種等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加大新型農機具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鼓勵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和農機大戶增強作業服務能力,開展代耕代種和跨區作業,實現糧食生產耕作、收獲等主要作業環節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
(三)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推進耕地質量提升。一是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5.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55.2萬畝,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管理。二是依托中央、省、市三級糧食生產扶持資金,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項目,積極支持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有效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提高種糧效益。三是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鼓勵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杜絕高毒農藥進入農田,控制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質量,切實做到“藏糧于地”。
(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護農戶種糧積極性。各鄉(鎮)要充分發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增強中央農業保護補貼的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加大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力度,提高中央農業保護補貼政策效能,盡早將2020年各種補貼足額、安全兌付給農民,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積極推進糧食補貼政策綜合改革,實施糧食補貼整合政策,進一步壯大糧食生產主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堅持“誰種補誰、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導向,穩定完善“大戶用直補、散戶補服務”的扶持政策,保持財政對扶持糧食生產的投入合理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多種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全程機械化作業和社會化服務,支持開展糧食生產全產業鏈發展、全價值鏈提升,把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與帶動散戶種糧增收緊密結合起來。
(五)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激發糧食生產活力。引導土地流轉,發展糧食產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積極發展訂單生產,推行“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等多種模式,延伸產業鏈,打通供應鏈,形成糧食全產業鏈。健全服務功能,規范運作機制,發揮合作社、聯合社在組織糧食生產、提供商品糧的主力軍作用。
(六)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各鄉(鎮)要加強部門溝通協作,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及早做好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的調進、儲備、供應和市場監管工作。對農資價格加以調控,確保農資價格相對穩定,杜絕假劣農資進入生產領域,嚴防坑農、害農事件發生。
(七)強化科學防災減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要主動會同氣象、水務、應急等部門,及時會商研判,把防災減災工作抓緊抓實。一是強化災害應急處理能力。要加強災情監測,密切關注重要時節的重大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完善應急預案。二是科學防災,提高保險覆蓋面。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結合地方實際增加保險品種,力爭做到“應保盡?!?,不斷提高覆蓋面。三是管理好救災備荒種子。嚴格按照《龍陵縣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管理辦法》規定,儲備好救災備荒種子,保障災后生產物資需要。四是加強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組織實施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突出抓好麥類條銹病和赤霉病、水稻“兩遷”害蟲和稻瘟病等暴發性、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防控。特別要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監測防控,及時發布病蟲預報,做好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確保草地貪夜蛾不大面積連片成災、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八)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各鄉(鎮)要認真履行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工作職責,逐級壓實“米袋子”工作重任,全面扛起地方政府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認真落實各項糧食生產政策措施,持續穩定和提高稻谷、玉米等主糧自給水平。要堅持年度考核與日常監督相結合,強化上年度考核問題整改和結果運用,確保全年任務圓滿完成。
附件:1.龍陵縣2020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表(表一)
2.龍陵縣2020年主要科技措施推廣計劃表(表二)
3.龍陵縣2020年主要科技措施推廣計劃表(表三)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2020年2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抄送:市農業農村局,縣政府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 2020年2月21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