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190607-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19-06-07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深入推進全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實施,實現化肥使用量負增長,充分考慮生態區域、作物布局和施肥特點,綜合運用“精、調、改、替”技術路徑,提出了水稻、玉米、大麥、馬鈴薯、甘蔗、烤煙、茶葉共七種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為農民選肥、配肥、施肥提供技術支撐,為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促進全市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產增效提供技術服務。
一、施肥總體原則
(一)堅持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相結合。遵循用養結合、就地消納、緩急相濟、循環利用,積造農家肥,推廣商品有機肥,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料效益。
(二)堅持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相結合。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種、數量、時期和方法。
(三)堅持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養分需求,因地制宜地追施肥料,采用少量多餐、適時加餐的方式,補充養分。
(四)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農機和農藝配合使用,鼓勵在化肥使用量較大的果蔬茶等經濟作物上推廣使用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主要糧食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水稻
1.存在問題:有機肥用量減少,氮肥施用量偏高,且分配時期不合理,鉀肥施用不足,鋅、鎂等微量元素補充不夠。
2.施肥原則:增施有機肥,調整氮肥、基肥與追肥分配比例,適當降低氮肥施用量,增施鉀肥,適當補充鋅肥。
3.施肥建議
(1)溫涼粳稻區:海拔1600—2000米,產量水平300—500千克/畝。純N 8.4—12.3千克/畝;P2O53.5—5.5千克/畝;K2O 3.5—5千克/畝。
(2)溫熱秈粳交錯區:海拔1400—1600米,產量水平500—650千克/畝。純N 11.8—13.6千克/畝;P2O5 4.8—5.8千克/畝;K2O 3.5—5千克/畝。
(3)低熱秈稻區:海拔800—1400米,產量水平500—650千克/畝。純N 11.8—14.4千克/畝;P2O5 4—5千克/畝;K2O 3.5—5千克/畝。
4.施肥方法:有機肥、磷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按總量1/3作底肥,2/3作分蘗肥;鉀肥按1/3作分蘗肥,2/3作穗肥。
(二)玉米
1.存在問題:重氮磷肥,輕鉀肥,養分供應不平衡。鉀肥除基肥施用外,后期不施用,存在施用時期不合理,有機肥施用不足,秸稈還田比例較低。絕大部分土壤缺鋅。
2.施肥原則:有機無機配合施用,穗肥增施鉀、鋅肥,追肥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大推廣秸稈還田科技措施。
3.施肥建議
(1)高肥力地區:產量水平600—700千克/畝。純N16.5—24.5千克/畝;P2O5 3.5—8千克/畝;K2O 4.5—10千克/畝。
(2)中低肥力地區:產量水平450—600千克/畝。純N20—26千克/畝;P2O5 3.5—10千克/畝;K2O 5—10千克/畝。
4.施肥方法:有機肥、磷肥、鉀肥全部作底肥;氮肥按總量1/5作底肥,2/5作拔節肥,2/5作穗肥。
(三)大麥
1.存在問題:氮磷化肥用量偏高,有機肥施用不足,鋅、硼嚴重缺乏。
2.施肥原則: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產量水平,確定氮肥用量,氮肥分期施用;依據土壤磷素和鉀素狀況,高效施用磷肥和鉀肥;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3.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500千克/畝以上,純N12—15千克/畝;P2O5 6—8千克/畝;K2O 5—8千克/畝。
(2)產量水平300—500千克/畝,純N10—12千克/畝;P2O5 5—6千克/畝;K2O 4—6千克/畝。
(3)產量水平300千克/畝以下,純N8—10千克/畝;P2O53—5千克/畝;K2O 3—4千克/畝。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氮肥總量的40%作基肥,10%作苗肥,50%作拔節肥。
4.施肥方法:有機肥、磷肥、鉀肥全部作底肥;氮肥按總量2/5作底肥,2/5作分蘗肥,1/5作穗肥。
(四)馬鈴薯
1.存在問題:氮磷化肥用量偏高,鉀肥補充不足,且分配不合理。有機肥施用不足,硼等微量元素缺乏。
2.施肥原則: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目標產量,平衡施用氮、磷、鉀肥,主要是調整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依據土壤有效硼狀況,補充硼肥;增施有機肥;氮、鉀肥分期施用,適當增加中期的氮、鉀肥施用比例,提高化肥利用率。
3.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2000千克/畝以下,純N9—11千克/畝;P2O54—5千克/畝;K2O 5—8千克/畝。
(2)產量水平2000千克/畝以上,純N10—12千克/畝;P2O58—16千克/畝;K2O 8—10千克/畝。
4.施肥方法:有機肥、磷肥、鉀肥全部作底肥;氮肥按總量2/3作底肥,1/3在現蕾期作追肥。
三、主要經濟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甘蔗
1.存在問題:全縣甘蔗主要分布在熱區和次熱區(海拔1500米以下),甘蔗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磷肥、鉀肥和微肥施用不足、化肥結構不合理和耕作粗放等問題。
2.施肥原則: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增加磷、鉀化肥用量,注意鋅、硼配合施用;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施肥與保養土壤水分相結合。
3.施肥量建議:
(1)產量水平8000千克/畝以上:有機肥1500~2000千克/畝、氮肥(N)16~18千克/畝、磷肥(P2O5)7~9千克/畝、鉀肥(K2O)15~17千克/畝、硫酸鋅2~3千克/畝、硼砂3~4千克/畝。
(2)產量水平6000~8000千克/畝:有機肥1000~1500千克/畝、氮肥(N)12~14千克/畝、磷肥(P2O5)6~8千克/畝、鉀肥(K2O)8~10千克/畝、硫酸鋅2~3千克/畝、硼砂2~3千克/畝。
(3)產量水平4000~6000千克/畝:有機肥1000千克/畝、氮肥(N)13~15千克/畝、磷肥(P2O5)6~8千克/畝、鉀肥(K2O)7~9千克/畝、硫酸鋅2~3千克/畝、硼砂2~3千克/畝;D、產量水平4000千克/畝以下:有機肥1000千克/畝、氮肥(N)10~12千克/畝、磷肥(P2O5)5~7千克/畝、鉀肥(K2O)6~8千克/畝。
4.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30%、磷肥、鉀肥的60%、鋅肥和硼肥作基肥深施,氮肥的20%于甘蔗長出6片真葉時作分蘗肥打洞深施,氮肥的50%和鉀肥的40%于甘蔗伸長初期結合中耕除草作攻莖肥深施覆土。
(二)烤煙
1.次熱區(海拔1200-1500米)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和鉀肥施用不足,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穩氮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有機肥1200~1500千克/畝、氮肥(N)10~12千克/畝、磷肥(P2O5)10~12千克/畝、鉀肥(K2O)20~24千克/畝、硫酸鋅1千克/畝和硼砂1~1.5千克/畝,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1:2。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6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于移栽前結合起壟作基肥施用,氮肥的20%于移栽后10~15天作提苗肥追施,氮肥的20%和鉀肥的50%于移栽后30~35天結合培土追施。
2.溫暖區(海拔1500-1700米)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氮肥用量偏多,鉀肥用量偏低,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有機肥1000~1200千克/畝、氮肥(N)8~10千克/畝、磷肥(P2O5)16~20千克/畝、鉀肥(K2O)16~20千克/畝、硼砂1.5~2千克/畝,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2:2。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6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于移栽前結合起壟作基肥施用,氮肥的20%于移栽后10~15天作提苗肥追施,氮肥的20%和鉀肥的50%于移栽后30~35天結合培土追施。
3.溫涼區(1700-2000米)
(1)存在問題和施肥原則:該區烤煙生產中存在著磷肥和鉀肥施用不足、肥料利用率低,中微肥補充不到位等問題。針對該區土壤環境、養分狀況和施肥存在問題,采用“穩氮、增磷鉀、補微”的施肥原則。
(2)施肥量建議:有機肥800~1000千克/畝、氮肥(N)6~8千克/畝、磷肥(P2O5)12~16千克/畝、鉀肥(K2O)18~24千克/畝、硼砂1千克/畝、硫酸鋅1千克/畝、硫酸鎂10~15千克/畝,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1:2:3。
(3)施肥方法:有機肥、氮肥的6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鎂肥于移栽前結合起壟作基肥施用,氮肥的20%于移栽后10~15天作提苗肥追施,氮肥的20%和鉀肥的50%于移栽后30~35天結合培土追施。
(三)茶葉
1.存在問題:全縣茶葉主要分布在溫暖區、溫涼區和冷涼區,茶葉生產中存在著有機肥、磷肥、鉀肥和微肥用量不足等問題。
2.施肥原則:“穩氮、增磷鉀、補微”;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相結合;以氮肥為主,氮、磷、鉀、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以基肥為主,基肥、追肥、葉面施肥相結合。
3.施肥量建議
(1)幼齡茶園:有機肥500~1000千克/畝、氮肥(N)10~12千克/畝、磷肥(P2O5)3~4千克/畝、鉀肥(K2O)5~6千克/畝、硫酸鋅0.5~1千克/畝、硼砂0.5~1千克/畝、硫酸鎂5~6千克/畝,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3:1:2。
(2)壯齡茶園:有機肥1000~1500千克/畝、氮肥(N)18~20千克/畝、磷肥(P2O5)9~10千克/畝、鉀肥(K2O)9~10千克/畝、硫酸鋅1~1.5千克/畝、硼砂1~1.5千克/畝、硫酸鎂8~10千克/畝,氮肥(N)、磷肥(P2O5)、鉀肥(K2O)比例為2:1:1。
4.施肥方法
(1)根部施肥:有機肥、氮肥的40%、磷肥、鉀肥的50%、鋅肥、硼肥、鎂肥于12~1月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鉀肥的25%于5月雨水來臨時作追肥施用,氮肥的30%、鉀肥的25%于7~8月作追肥施用。
(2)葉面施肥:茶葉采摘后,噴施0.1%濃度的鋅肥或0.1%濃度的硼肥,鋅肥和硼肥交替使用,每年噴施3~4次。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2019年6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