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76-7-/2018-0615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
| 公開目錄 | 政協提案辦理結果 | 發布日期 | 2018-06-15 |
| 文號 | 瀏覽量 |
楊藥娣、尹萬瑞、王云華、趙菊潤、鄭慶維、雙連發、王尚全、范榮武委員:
你們在政協龍陵縣第九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已交我局辦理,經2018年6月13日與你們面商,現答復如下:
農村食品安全歷來是我局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我局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加強監管:
一、穩步推進改革,完善食品監管網絡
一是根據省市有關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要求,2015年12月18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根據 “三定方案”,設置14個內設股室、10個鄉鎮市場監管所(派出機構,副科級),下設龍陵縣食品藥品檢驗所、龍陵縣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舉報投訴中心(股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二是建立了縣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員、鄉級食品安全協管員、村級食品安全信息員,初步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三是為10個鄉鎮市場監管所配備了辦公桌椅、電腦、車輛、冰箱、打印機、食品快速檢測箱等設施設備,基本達到了食品安全監管“四有兩責”的要求。四是在縣市場監管局行政執法大隊設置了“12315”、“12331”、“12365”舉報投訴電話,及時接待和受理食品等消費者投訴、咨詢、舉報。
二、強化監管措施,全力捍衛食品安全
一是抓好全縣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全面履行“綜合監管、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三句話職能,認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督查督辦及考核評議工作。二是抓好餐飲監管工作。推進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加強對2個省級、20個市級餐飲服務示范單位(店)的跟蹤檢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創造良好的餐飲消費環境。認真組織開展春季、秋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督查,督促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師生飲食安全。積極落實農村集體聚餐備案登記、現場指導和廚師持證上崗等管理措施。切實做好黃龍玉雕刻大賽、石斛高峰論壇、“兩會”、“高中考”等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2017年度共開展食品安全保障18次127餐次19476人次,做到重大活動食品安全零事故。三是抓好食品生產流通監管工作。加強對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巡查力度,確保各項條件符合生產標準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積極推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和食品攤販備案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基本摸清了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底數,已組織白酒加工小作坊業主樣品統一送檢76批次,進行白酒加工小作坊登記13戶,計劃年底前完成全縣小作坊登記工作。四是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以城鄉接合部、縣城農貿市場、鄉村集貿市場、商場、超市等為重點區域,重點檢查不合格食品、過期食品、“三無”食品和假冒、仿冒食品是否進入農村市場,切實維護農村食品市場秩序。認真開展元旦、春節、端午等重大節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點針對節日包裝食品、糕點、大米、食用油、奶制品等食品開展檢查,嚴厲查處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合法來源、違法經營、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有效規范節日市場秩序。2017年度共出動執法人員698人次,檢查農村市場36個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695個次。五是抓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認真組織開展學校及周邊五毛食品、白酒、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及食品添加劑、走私白糖等專項整治,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六是抓好食品監督抽驗工作。把以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品種列為重點抽驗對象,充分利用國抽、省檢、食用農產品抽檢等手段加大食品抽檢工作力度。2017年共完成國抽、省檢、食用農產品抽檢377批次、完成率100%,對不合格的5批次產品開展了核查處置上報工作。2018年計劃完成食品國抽、省檢、食用農產品、食品標簽標示抽檢489批次。
三、強化宣傳培訓,營造良好社會共治氛圍
一是充分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通過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展板、現場咨詢、印發宣傳資料、“問題食品”展示、播放食品公益廣告等形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使食品安全知識不斷深入人心。二是通過發布食品安全預警公告、編發食品工作簡報、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群眾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全面提高了公眾的認知能力和識假辨假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2017年度共培訓1314人次,增強了企業自律意識,提升了食品從業人員素質。通過開展宣傳培訓,營造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共治氛圍。
通過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監管措施,我們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全縣食品安全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同時全縣食品安全監管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近年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頻繁改革,對監管工作連續性、隊伍穩定性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三合一”后組建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職能職責急劇擴大,工作任務龐雜繁重,人員裝備配置嚴重缺失,如何做好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監管,尚需進一步探索;二是我縣食品產業基礎薄弱,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多、小、散、亂、差”的現象短期內難于徹底解決,部分食品生產經營者安全意識、守法意識、誠信意識缺乏,不重視進銷貨查驗、索證索票等制度的落實,食品全程追溯難度較大;三是監管網絡尚不夠完善,監管隊伍數量與監管任務嚴重不匹配,隊伍素質與監管要求不適應,以鄉(鎮)市場監管所尤為突出(大部分鄉鎮有2名監管人員,而平達所無正式工作人員,僅有2名聘用的個私協秘書),村(社區)一級監管機構更是困難多、任務重、壓力大,同時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少地方可以說是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管作用;四是技術支撐短板尤為突出,縣食品藥品檢驗所雖然有機構、有人員,但是無房屋、無實驗室、無設備,無法開展食品檢驗,難以支撐執法監管。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將堅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為主線,結合各位委員的建議,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流通環節農村食品重點區域、重點業態和重點品種的監管。結合縣情,分析全縣農村食品安全現狀,認真查找和梳理農村食品的共性隱患和問題,以鄉鎮、城鄉結合部、人口集中地農村集市、農村中小學校園、旅游景區及其周邊等為重點區域;以農村集市、小商店、小超市、食雜店、食品攤販等為重點場所;以農村食品市場批發商、配送商、農村“流動超市”為重點,加強日常監管和重點治理,切實提高農村食品安全水平。二是加強農村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將校園小超市、食雜店,校園周邊“四小”(食品小作坊、小銷售店、小餐飲、小攤點)業態及經銷“五毛”“一元”食品納入重點監管內容,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日常管理,推進農村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三是嚴厲打擊農村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云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強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監管,加快推進小作坊登記和食品攤販備案工作,規范小作坊加工和食品攤販經營行為,嚴肅查處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兩超一非”行為,以及銷售使用無合法來源食品原料,使用劣質原料生產或加工的食品、摻雜使假、經營腐敗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保障農村食品安全。四是強化農村食品安全宣傳教育。以“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方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進一步增強農村消費者的自我防范、消費維權和識假辨假能力,提高科學消費、安全消費的食品安全意識。
感謝你們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