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llmzzjj/20230207-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3-02-07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深化拓展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9+N進”活動,根據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決策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質提效,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向縱深拓展,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打造創建工作升級版。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全力推動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群眾心靈深處,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為推進旅游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龍陵力量。
2022年,持續鞏固提升3個獲市級及以上命名的示范景區創建工作成果,同步在全市未獲省級、市級命名的4A級以上旅游景區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工作,基本實現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全覆蓋。
2023年,面向全縣未獲省、市命名的3A級以上旅游景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并對完成創建任務、具有示范作用、符合命名條件的旅游景區擇優命名,縣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2個以上,市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1個以上。
2024年,在全縣2A級以上未獲省、市命名的旅游景區全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縣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2個以上,市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1個以上,力爭有1個以上景區獲得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2025年,全縣A級以上旅游景區創建覆蓋率達到100%,縣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2個以上,市級新增命名示范景區1個以上,力爭有1個以上景區獲得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三、重點工作
依托龍陵縣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革命文化、邊境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景區自然稟賦和優勢資源,充分利用旅游景區民族文化特征鮮明、創建載體生動鮮活和游客密集度高、媒體關注度廣、社會影響力大等特點,推進創建工作不斷向各旅游景區、各文旅企事業單位、各旅游經營主體、導游、游客等廣度、深度延伸,讓旅游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成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依托景區聚合性功能平臺,完善景區創建與地方發展協同互惠機制,拓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渠道,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景區創建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平臺。
(一)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旅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按照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工作思路,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打造具有時代特征、文旅特色、易于推廣的“龍陵品牌”,為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和文化旅游強縣建設貢獻力量。
1.強化理論武裝。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每年旅游企業(旅游景區、旅游公司)開展民族理論政策學習、組織干部員工開展民族政策法規知識培訓至少1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每年都有安排部署并落實到位。組建宣講團、發揮文藝輕騎兵作用,精心組織學習宣傳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創作一批主題鮮明、特色凸顯、形式多樣、群眾歡迎的文藝作品,開展惠民演出,實現旅游行業宣傳教育全覆蓋。
2.落實主體責任。樹立“全域旅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理念,將創建“進景區”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抓手,把旅游景區規劃納入黨委、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布局,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統籌謀劃,融會貫通,推進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列入黨委(黨組、黨支部)重要議事日程,構建地方黨委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和文旅部門、景區景點“三方聯創”格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文明單位創建等深度融合,有保障創建工作常態化開展的組織機構、工作機制、人員、經費。
3.完善機制載體。聚焦龍陵“旅游品牌化戰略”,持續鞏固提升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圍繞景區景點特點,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有機融入相關行業領域中心工作,推進創建工作主線鮮明、符合實際、各具特色、亮點突出、深入人心,打造一批在全縣全市具有示范意義的品牌活動、經驗做法等。建立完善景區創建保障運行、融合宣傳、調研督查、評比表彰等工作機制,探索跨區域跨領域“創建聯盟”等措施,全面深入持久開展創建工作。
(二)全面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結合旅游景區吸納性強、融合性強,便于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點,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建立健全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依托景區景點,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旅游景區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正確處理和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思想文化基礎。
1.建立健全常態化宣傳教育機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宣傳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納入行業公約,有分眾化的宣傳教育舉措,有線上線下宣傳教育陣地,發揮旅游景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的平臺作用,引導各民族不斷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使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2.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景區景點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全方位、嵌入式地融合到全區各旅游景區的發展理念和宣傳教育中。大力營造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生活環境,在導游講解中融入中華民族一家親、民族團結大聯歡的生動內容,準確講解中華民族歷史觀,正確解讀各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傳承弘揚具有龍陵特色、體現龍陵元素、彰顯龍陵抗戰精神、愛國戍邊精神等的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讓各族游客在游覽體驗過程中接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3.推進視覺形象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旅游資源,融匯中華文化標志,在景區公共場所、經營場所、游客中心等人員密集區域,運用宣傳片、宣傳冊、文化墻、廣告燈箱、旅游商品、動漫卡通形象、媒體推介旅游文化等載體,突出和打造政治性強、內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讓各族群眾在游覽體驗中了解中華民族歷史,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4.加強旅游景區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開展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嚴密防范和有效打擊應對各種滲透破壞、違法犯罪等活動,不發生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負面輿論,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問題。將旅游從業人員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旅游形象作為評比表彰的重要依據,積極選樹一批先進典型。
(三)全面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有機融入旅游文化宣傳推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開發延伸、新業態培育發展、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等社會功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與景區景點資源深度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互動,促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1.打造旅游景區促發展平臺。龍陵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抗戰文化、多民族文化的優勢,以文旅產業為切入點,分析塑造龍陵整體旅游品牌形象宣傳,形成龍陵文旅IP,提升“龍陵文旅”新媒體矩陣宣傳力,進一步健全完善多層次、網絡化的推廣營銷體系,通過旅游文化宣傳推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開發延伸、新業態培育發展等措施,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助力當地產業結構調整,走出一條旅游景區引領周邊各族群眾在信念上融榮與共、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互相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的命運共同體。
2.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平臺。圍繞文旅融合,聚焦溫泉康養、紅色研學、鄉村旅游等主題,打造龍陵縣旅游特色品牌,開發和挖掘觀賞性強、參與度高、民族文化彰顯、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活動,將民風民俗特色文化融入景區景點。持續打造勐糯、龍新、鎮安、龍江等鄉村旅游示范點,提升基礎,豐富業態,完善服務。龍江稻花魚、傣味大寨、多彩鎮北、傳統農耕雪山、蚌渺湖露營、勐冒農旅體驗等鄉村旅游品牌,促進各族群眾增收致富與保護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互動嵌入。推進民族特色村鎮基礎設施標準化、公共服務同質化、產業培育一體化、民族文化特色化、村鎮管理規范化,助推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旅游市場。
3.打造旅游產品供應延伸平臺。豐富產品業態,以“縣域旅游小環線”為主脈,靈活串聯各鄉鎮旅游景區(點),引導旅行社推出“點單式”自由組合服務,提升旅游線路市場化水平,形成覆蓋全域,適應各類人群和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體系。以民族文化推動文旅融合,以文化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家樂、民族傳統工藝品制作、農副產品供銷等,將景區周邊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手工藝產品納入旅游產業供應鏈,積極引導旅游景區周邊各族群眾圍繞旅游找出路,提供務工、演出、服務等,為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全面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借力文化旅游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文化旅游賦能增色,推動各族群眾在旅游中加強交往交流交融,使旅游景區成為各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互動平臺。
1.突出品牌效應。秉持以景點為平臺、游客為主體、群眾為基礎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思路,優化旅游景區景點游覽線路,精心打造具有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現實的情景演出項目,主動融入中華文化形象和符號,打造一批相約龍江湖畔、體驗最美溫泉、七彩鎮安、臘勐紅色文化之旅、象達勐蚌小香格里拉之旅、暢游龍新等龍陵境內一日游、兩日游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品旅游線路。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抗戰文化”“溫泉養生文化”“黃龍玉文化”,不斷拓展民族交往空間,提升民族交流水平,深化民族交融格局。
2.營造良好氛圍。結合旅游景區現有展陳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豐富產品服務供給,靈活嵌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內容,讓歷史發聲、文物說話、民俗傳承、風景融情,呈現共創共享的良好格局。依托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等時機,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
3.開展聯誼活動。深入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常態化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各民族交往交流、團結聯誼等活動,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龍江稻花魚節、碧寨山歌會等活動,促進各民族增進交流、相互欣賞,實現心理認同、精神相依。結合旅游景區景點實際,深入開展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民族歌舞、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非遺傳承項目展示等文化活動,加強與游客互動,推進創建工作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是鞏固拓展我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支撐。民族宗教部門和文旅部門要向積極主動向黨委、政府請示報告,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有完善的創建方案和實際舉措,做到創建工作與景區建設、旅游發展、生態保護等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二)形成工作合力。民族工作部門和文旅部門要主動對接、聯動創建,樹立創建工作“一盤棋”思想,共同研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參考“十個一”驗收標準(一個有責任的創建工作班子,一套圍繞景區中心工作、有形有感的創建方案,一套規范流暢的解說體系,一條成熟、優質的旅游精品線路,一批展現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的宣傳矩陣,一批展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和民族團結進步理念的活動,一條旅游景區引領周邊各族群眾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一個展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念的行業公約,一個良好的景區聲譽,一個典型激勵機制),落實落細“進景區”測評指標,結合轄區內旅游景區實際,科學分類、精準指導、細化方案、創新舉措、突出實效,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三)營造濃厚氛圍。要采取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的舉措和成效,形成全民動員、全面知曉、全員參與的濃厚氛圍。要采取媒體報道、調研報告、工作簡報、總結會議等形式梳理總結創建“進景區”的成功經驗,努力打造一批高水準、可復制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景區樣板。
(四)堅持跟蹤問效。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要大力推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以嚴和實的舉措,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縣創民辦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適時組成聯合督查組,開展工作督促檢查。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由牽頭單位匯總于每年11月20日前報縣創民辦。聯系電話:3060296,郵箱:llmzjbgshi@126.com。
龍陵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工作領導小組(縣民宗局代章)
2023年2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