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2-7-/2022-1014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鎮安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規劃編制 | 發布日期 | 2022-10-14 |
| 文號 | 瀏覽量 |
項目名稱:龍陵縣鎮安鎮鎮安村委會長滾塘村莊建設總體規劃(2012-2030)
委托單位:鎮安鎮人民政府龍陵縣建設局
設計單位:中國西部規劃研究院·云南西部智庫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項目負責人:周中平
項目組成員:陳杰(城市規劃師)徐彩燕(工程師)聶偉齊(工程師)李成(工程師)洪恩海(工程師)余兆廣(支書)張達茂(主任)熊發鵬(小組長)
校 對:陳 烈
審 核:陽華瓊
審 定:周中平
目 錄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一、規劃目的
二、規劃依據
三、規劃編制原則
四、規劃發展目標
五、規劃期限
第二章 概述
一、村情概況
二、自然資源
三、基礎設施
四、農村經濟
五、醫療衛生
六、文化教育
七、村務公開
八、基層組織
第三章 總體布局規劃
一、建設規劃布局
二、建設用地指標
第四章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一、給水工程規劃
二、道路交通規劃
三、排水工程規劃
四、供電設施建設規劃
五、電訊工程規劃
六、環衛工程規劃
七、活動廣場和消防設施規劃
八、近期重點建設項目投資一覽表
第五章 住房建設規劃
一、人均住房規劃指標
二、住房改造規劃
第六章 村莊整治規劃
一、建筑與庭院整治
二、設施建設與整治
三、村容村貌整治
第七章 規劃實施管理
第一章 總則
一、規劃目的
通過本次對鎮安村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對村莊功能進行合理布局,提出鎮安村建設方案和整治措施,科學預測發展規模和建設用地,把舊村改造與村莊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規劃為龍頭,以各項工程建設為載體,突出村容村貌整治,著力改造人居環境,科學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目標。
二、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3.《村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
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5.《云南省村莊規劃編制辦法(試行)》;
6.《云南省村鎮建設管理條例》;
7.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及相關要求;
8.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9.2009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10.2011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11.《保山市村莊規劃村莊整治導則》;
12.《保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鎮鄉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的意見》;
13.《保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鄉規劃集中統一管理的實施意見》;
14.與本規劃相關的國家、省、市頒布的其他規范、規定等。
三、規劃編制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尊重歷史軌跡和現實需求,延續村民對村莊建設的認同感,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關系,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保證規劃的現實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前瞻性和先進性。
2.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按照當地的區位優勢、地域特點和民風民俗,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編制規劃。
3.堅持生態環保原則
合理用地,集約用地,注重村莊建設與環境保護,充分考慮節能環保,積極倡導應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把村莊建設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
4.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村莊規劃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個階段不同的目標要求確定近、中、遠期的實施方案和目標,并逐項分解落實。
四、規劃發展目標
1.經濟發展目標
從2011年開始,農民人均收入每年遞增12%,到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52元;到203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396元。基本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小康社會建設目標。
2.產業發展目標
至2011年底,長滾塘自然村,一是以豬、雞為主的養殖業,二是以核桃、柿子等為主的林果產業。隨著龍陵建成區的不斷擴大和快速建設,對于蔬菜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長滾塘距離龍陵縣約30公里,因此產業發展規劃中,重點對養殖業和林果業進行鞏固提高。至2030年,生豬養殖形成規模,培養養殖戶近10戶;核桃、柿子的種植規模化發展,形成產銷一體化的模式。
3.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1)到2030年,村主干道和支道及入戶道路全部硬化;主干道拓寬到4.5米,能滿足消防最小通道的間距要求,保障消防和急救車輛的暢通無阻;
(2)到2030年,全寨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3)到2030年,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80%;
(4)到2030年,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98%以上,基本消除木柴供能;
(5)到2030年,農戶通訊工具和閉路電視普及率達到100%;
(6)到2030年,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90%;2025年前完成全村100%的廁所改造為水沖式。
(7)到2030年,90%以上的農戶完成民居房改造,居住用房達到國家相關的抗震設防標準。
4.生態環境保護
通過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30年,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同時加大村莊建設整治力度,扎實治理臟、亂、差現象,改善村莊的居住環境,把長滾塘建設成為生態環保、山清水秀、干凈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人口預測和建設用地控制
近期(至2015年)人口按8‰的自然增長率進行測算為138人;遠期(至2030年)人口按7‰的自然增長率進行測算為152人。(機械增長率取零)
現狀人均建設用地為50平方米,但缺乏各類公共設施、基礎設施,規劃考慮未來各類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規劃人均綜合用地90平方米。
五、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年,即2012-2030年,基準年為2011年,規劃期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階段:
近期:2012年-2015年(全面啟動階段);
遠期:2016年-2030年(全面建設實現階段)。
第二章 概述
一、村情概況
長滾塘自然村隸屬于鎮安鎮鎮安行政村,屬于山區。位于鎮安村西邊,距離鎮安村委會9公里,距離鎮安鎮9公里。國土面積有2.15平方公里,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有耕地128畝,其中人均耕地1.01畝;有林地142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有鄉村人口133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133人,勞動力11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2人,傈僳族1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5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外出務工為主。
二、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8畝(其中:水田54畝,旱地74畝),人均耕地1.0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4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
三、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11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戶飲用自給水,飲水問題未解決。有34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28戶(分別占總數的88%和82%)。
該村進村道路為砂礫石、土路路面;村內主干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6.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5輛,摩托車1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大水井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2畝,有效灌溉率為6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
該村到2011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無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于磚木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于土木結構住房。
四、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2萬元,占總收入的31.7%;畜牧業收入10.8萬元,占總收入的2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2頭,肉牛11頭);林業收入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4.8萬元,占總收入的9.4%;工資性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4.4%。農民人均純收入335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在省內務工6人,無省外務工人員。
五、醫療衛生
到2011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2公里。建有1個垃圾收集點,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六、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鎮安村完全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龍陵縣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6.2公里,距離中學6.2公里。
七、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是財務,以黑板報方式公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托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并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八、基層組織
該村未設黨小組,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0人。
第三章 總體布局規劃
一、建設規劃布局
現狀布局基本合理,但用地指標不能滿足村莊建設要求,從總體上看,村民居住條件差,住房抗震等級低;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重點進行舊房舊村改造,同時規劃新居住區。
二、建設用地指標
現狀人均建設用地指標60平方米,規劃用地指標為人均120平方米。
第四章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一、給水工程規劃
規劃水源點為黑石頭洼子,飲水池位于村子西邊,飲水池約距村2公里,水源清潔衛生,水質較好,周圍無污染源。村民的用水需求隨著生活各方面發展在不斷增加,近期人口僅增加4人,能夠滿足村民的供水需求;至規劃遠期人口增加19人,需要引用更多的水,以便滿足村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二、道路交通規劃
主、支村莊路網已經基本形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道路寬度不足,車輛通行十分困難,主道寬度平均僅有3米,不能滿足消防通道要求。規劃拓寬村莊主干道的寬度至少為4.5米,保證消防和急救車輛的暢通,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主干道的拓寬和建設任務。
三、排水工程規劃
村內現有少量沿主干道布局的矩形溝和明溝,污水隨自然地勢流淌。規劃在村內主干道、支道修建排水設施,埋設排污管道主干道為Ф250管,支道為Ф400管,修建的管道排水體制為雨污合流制。將污水統一收集到村腳低洼地帶,采取小區域治污的辦法,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四、供電設施建設規劃
現有的電力設施已基本能滿足村民的用電需求,今后如用電量增加,只需加大現有變壓器容量,即可解決用電問題。
五、電訊工程規劃
目前已實現移動通訊網絡全覆蓋,規劃到2015年戶均擁有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不少于1部,到2030年閉路電視安裝率達到100%。
六、環衛工程規劃
規劃設立1個垃圾收集點,布置于村莊內部人口相對密集的地方,垃圾收集點占地面積不小于25立方米。
七、活動廣場和消防設施規劃
規劃在村莊東南處設置村民活動廣場1個,在規劃的新建村民居住區布置1個廣場同時可以作為防災疏散場地。
八、近期重點建設項目投資一覽表
序號 | 項目 | 規模 | 單價 | 總價(萬元) |
1 | 新建規劃道路 | 9900㎡ | 150元/㎡ | 148.5 |
2 | 村莊聯系需要硬化道路 | 9900㎡ | 150元/㎡ | 148.5 |
3 | 公共廁所 | 1個 | 4萬元/個 | 4 |
4 | 停車場 | 1200㎡ | 300元/㎡ | 36 |
5 | 垃圾收集點 | 1個 | 6000元/個 | 0.6 |
6 | 路燈 | 60盞 | 7000元/盞 | 42 |
7 | 村莊周邊綠化帶 | 300棵 | 200元/棵 | 6 |
8 | 籃球場 | 1個 | 60000元/個 | 6 |
9 | 廣場 | 4000㎡ | 300元/㎡ | 120 |
10 | 消防水池 | 2個,50立方米/個 | 12500元/個 | 2.5 |
合計 | 514.3 | |||
第五章 住房建設規劃
一、人均住房規劃指標
現有的34幢房屋中,無磚混結構房屋;磚木結構房屋12幢,占35.3%;土木結構22幢,占64.7%;按每幢平均建筑面積72平方米計算,全村133人每個村民人均住房面積16平方米。為改善人均建筑面積小且房屋抗震等級低的現狀,規劃人均住房指標為35平方米。
二、住房改造規劃
1.建設要求
在實施舊房改造過程中,房屋的建筑風格,外觀裝飾,結構,功能設置等,必須符合新農村民居的戶型設計要求和民居抗震設防工程等級要求,否則,在建房時一律不予享受國家的各項補助政策。
2.措施要求
村民在村中建房,必須符合本村的建設規劃,建房不得侵占公共利益,不得侵占公共道路,如現有房屋處在道路紅線以內,必須退讓道路紅線后方可建房,如發生擅自占用公共道路建房和搭建臨時建筑等侵占公共道路的行為,除責令限期拆除外,對已享受建房優惠政策的將取消享受資格。
3.用地要求
為規范村內的建設活動,統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后村民申請建設用地只能在現村中符合規劃的地塊內申請用地,否則一律不予批準申請。
第六章 村莊整治規劃
一、建筑與庭院整治
1.建筑整治
村內現無名勝古跡和特色的民居建筑,建筑整治主要是修繕、拆除和新建民居及相關附屬設施,通過建筑整治中的新建住房、改廁、改廚、改圈治理,改善群眾的人居環境,降低村莊的居住密度,提高民居房的抗震等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庭院整治。
目前村民戶內活動空間狹小,人畜雜居,戶內90%以上的都是老式的旱廁,衛生條件較差。庭院整治中,重點是治理人畜雜居,美化庭院環境,搞好庭院衛生,確保群眾的身心健康。
二、設施建設與整治
1.道路及排水設施建設整治
計劃用10年的時間,完成村內主干道的拓寬工作,在主干道拓寬為4.5米的同時,結合道路的砌彎改直,在道路埋設管徑為300毫米的排水管,用于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排放,解決村寨污水的隨意排放問題,同時,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按30米每盞的間距安裝村莊路燈。
2.公共服務設施整治
現有1個文化活動場所,是鎮安村委會的辦公樓,但由于設施簡陋,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需求。公共服務設施整治主要內容為:一是改造現有的活動場所,并相應的增加一些圖書、棋牌等娛樂設施;二是在已建好的活動場所內新建1個公共廁所,三是增設1個廣場,作為村民休閑娛樂及體育活動的場所,同時也可以用于疏散廣場,做到防患于未然。
3.垃圾收集與治理
隨意堆放垃圾對環境污染較大,從長遠發展考慮,規劃在村莊內部均勻建設1個垃圾收集點,生活垃圾先密封保存在垃圾房內,達到一定數量后統一運到集鎮指定的位置處理。
三、村容村貌整治
1.村莊園林綠化
加強村莊周圍的風景林地,水源林及防護林地的保護,村內空閑地和較寬的主干道兩側種植行道樹,鼓勵村民在庭院內種植花草樹木,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2.村莊美化治理
村莊內的活動中心、廣場、圍墻、建筑外墻,道路兩側等區域,要確實加強管護,不得粘貼、懸掛有損村容村貌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廣告、標語等。
3.環境衛生整治
村民要搞好庭院衛生和村莊環境衛生,保持村莊干凈整潔,不亂丟垃圾,在公共道路等公共場所,不得晾曬農家肥和亂堆放雜物,管理好家禽家畜,雞、豬,牛、羊、狗等必須實行圈養。
第七章 規劃實施管理
一、本村的建設規劃經村民大會公決后上報鎮安鎮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實施。
二、經村民大會通過和鎮安鎮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建設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擅自更改,確實需要更改的,須通過村民大會討論同意后報原批準機關備案后方可更改。
三、本規劃自批準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