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llyqb-/2022-1116002 | 發布機構 | 云南龍陵產業園區管委會 |
| 公開目錄 | 通知公告 | 發布日期 | 2022-11-16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全面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服務“數字云南”建設為出發點,樹立人才“靶向培養”目標,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方式、評價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切實增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教育體系,培養造就一支適應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營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環境,加速人才升級,緊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教融合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型人才,產教融合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用型技能人才。為我省數字經濟提供核心驅動力,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成滿足我省數字經濟建設需要,全面、系統、專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示范學校,貫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適應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激發技術技能創新動能的人才認證評價機制,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專業技術認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在規上企業的推廣,培育一批符合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需求、支撐產業跨越發展的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隊伍,造就一批戰略科研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數字云南”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到2025年,全省開展各類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訓累計10萬人次以上,其中高等院校學生1萬人、中等職業院校學生1萬人和相關行業企業人員8萬人。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1.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組織領導機制。遵循黨管人才的原則,樹立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會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成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行業專家共同組成的云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參與制訂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發展規劃和重要政策制定,推動建立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協調機制;建立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需求動態目錄,提出納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補貼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類職業(工種)建議。
2.加快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牽頭,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條件、擇優遴選、動態調整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遴選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指導評價機構按照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組織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3.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依托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管理和服務平臺,統籌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的電子化數據管理,督促培訓機構、評價機構建立工作臺賬和管理數據庫。與我省“學分銀行”結合,充分發揮我省學分銀行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和建立終身學習檔案的功能和作用,準確完整認證、積累、存儲各類人才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學習成果,并面向社會提供查詢驗證服務。全面對接各類院校就業服務平臺,多渠道采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培訓及人才需求數據,建立人才大數據資源庫,深度挖掘分析人才發展趨勢,厘清產業鏈、人才鏈和專業鏈之間的內部數據邏輯,動態呈現人才需求特征,開展產業人才分析和預測。
(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能力
1.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培訓機構和實訓基地建設
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堅持重點布局、梯次推進,加快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訓機構。鼓勵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技工學校等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培訓,面向高校畢業生專業轉換和技能提升培訓服務。培育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能夠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社會機構培訓基地,按照標準規范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職業技能人才培訓機構,面向重點群體就業、農村轉移勞動者、工業強國建設素質素養提升提供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積極引導重點行業企業集團或重點企業等結合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需求設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在崗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實訓體系,積極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探索與南亞東南也國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國際合作。在“十四五”期間推動30所以上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培訓,培育50家社會培訓機構,發展50個創新型實訓基地。
2.建設和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培訓教材和課程認證體系
貫徹國家教材工作總體要求,落實職業培訓教材管理工作有關規定,以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培訓課程規范為依據,建立完善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能人才培訓需求的高質量職業培訓教材與數字資源體系,組織制定標準化培訓課程體系、課程規范、考核評價要求,強化課程規劃、教學資源開發和教學模式創新,推動開發一批符合我省產業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培訓教材。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培訓認證體系,組織開展面向培訓機構、實訓基地等的能力評定,面向培訓課程和培訓教材的水平評價,面向職業培訓教師資格認證。“十四五”期間,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工種培訓及教材20類,開發省級精品課程20門,鼓勵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
3.加快產教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師資力量建設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師資力量建設,培養一批具備初、中、高技術級別、具備實踐技能的專業教師和具備管理經驗的教學團隊,強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推進各類院校崗位設置管理改革,鼓勵各類院校根據培訓需求自主招收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型專任教師。鼓勵各類院校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與央企、國企、大型民企共建教師培訓基地。制訂師資培訓標準和計劃,建設師資研修基地,推進網絡師資研修,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推進一體化培養模式,派送教師到企業實踐,促進教師熟悉了解企業工作環境。落實教師法規定,各類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教師都應持教師資格證上崗。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支1000名以上的培訓教師隊伍。
(三)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1.科教融合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型人才。鼓勵省內高校新設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并納入我省急需緊缺人才培養重點支持專業,加強有關博士、碩士學位點建設。強化省內重點實驗室與省內高校的協同,培養高端研究型人才。支持省內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關鍵技術打造創新團隊。“十四五”期間完成2000名創新型人才培養。
2.產教融合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通過“產教融合”、“引企入教”等方式,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深度參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將產業實際需求深度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環節。加強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針對行業企業用人需求,開展實踐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的技術技能培訓,強化理論和實踐結合,快速提升畢業就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為企業培養“即招即用”的合格人才。“十四五”期間完成1萬名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
3.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通過校企合作推進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支持各類企業針對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需求,加強高技能人才、緊缺人才培訓。積極探索開展現代學徒制,采取“依靠行業協會,聯合龍頭企業”的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引廠進校、師生進企”路徑,打通校企人才雙向對接渠道。“十四五”期間完成1萬名專業技能人才培訓。
4.在大中型企業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圍繞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提升企業職工的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職工培訓方式,對不同類型技術技能人才進行技術技能培訓,滿足自身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并遴選一批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廣。“十四五”期間,打造5個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完成8萬名職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技能培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規劃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指導,強化統籌協調。各地、有關部門要根據任務分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共同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加快云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加強培訓工作統籌,做好培訓需求對接,注重提高培訓質量。
(二)加大資源、資金投入
各級有關部門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根據云南省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相關政策規定,落實職工培訓補貼和基地建設經費,落實職業院校教育支持經費,保障各項資金投入到位,有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
各地要做好本地區職業技能培訓、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綜合管理,通過現場督查、同行監督和社會監督,采取“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的監督管理。探索建立評價機構信用評估機制,動態公布評估結果。
(四)積極推動培訓評價成果的轉化運用
健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對用人單位組織本企業職工開展培訓評價符合補助范圍的,按規定申領相關補貼。鼓勵用人單位建立培訓評價與使用相結合的機制,評以適用、以用促評,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與技能人才使用相銜接。
(五)加大宣傳貫徹力度
大力宣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培養相關的系列政策,將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納入新時代工匠、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政策體系范疇,加大獎勵力度。廣泛宣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培養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人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支持創新、鼓勵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活力,推動我省人才強省戰略實施,為我省實現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