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7-2/20251015-00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民政局 |
| 公開目錄 | 信息服務 | 發布日期 | 2025-10-15 |
| 文號 | 瀏覽量 |
當前,養老詐騙的“套路”越來越五花八門,不少老人辛苦攢了一輩子的養老錢,稀里糊涂就進了騙子口袋。別慌!謹記5個“不要”,再狡猾的騙子也難鉆空子,穩穩把養老錢攥在手里。
一、不要輕易點陌生鏈接、掃不明二維碼
手機里彈出的“養老金到賬通知”“免費領養老補貼”鏈接,路邊有人遞來讓你掃的“領雞蛋二維碼”,千萬別碰!騙子會做假網頁、假APP,你一點、一填信息,銀行卡密碼、身份證號就全被偷走了。公安部披露:近年來“線上引流+信息竊取”類詐騙,讓老年人損失超數億元,很多就是因為隨手點了鏈接。要知道,正規社保、養老機構發通知,從不會用“點鏈接領錢”這種方式!
二、不要信“保本高收益”的理財承諾
一聽到“投幾萬或幾十萬,每年康養分紅幾萬,還能免費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不少老人就心動,這就是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銀保監會早有提醒:金融圈沒有“保本高收益”的好事,承諾年化10%以上回報的,基本是騙局。這類騙局專門抓老人“想給子女留錢、想讓晚年儲蓄增值”的心理,你想要利息,騙子要的是你的本金!
三、不要把身份證、銀行卡密碼給外人
“您涉嫌洗錢,把錢轉到‘安全賬戶’證明清白”“社保系統升級,報密碼才能續發養老金”——這種電話,直接掛!打著“冒充公檢法+社保人員”旗號開展詐騙,占養老詐騙案件的30%。要明白,公檢法辦案從不會電話要密碼,社保機構也不會私要你的賬戶信息。身份證、銀行卡密碼是“保命錢”的鑰匙,給出去等于把錢直接塞給騙子!
四、不要被“免費”噱頭牽著走
免費體檢、免費旅游、上門送雞蛋……這些“免費福利”背后,藏著高價保健品、假理療儀的推銷。用低價普通藥品變成“神藥”能被吹成“治百病”的高價藥,成本低廉的理療儀包裝成“進口高科技”賣上萬。騙子先用“免費”拉近距離,再給你灌“情感雞湯”,老人容易被忽悠著把養老錢砸進去。記住:天上掉的不是餡餅,是陷阱!
五、不要瞞著子女處理大額資金
騙子最愛說“這事別告訴孩子,說了就拿不到福利”。調研顯示:40%以上的老人被騙,是因為沒和子女商量。凡是涉及大額轉賬的,一定要給子女打個電話,或者去銀行問問柜員,很多騙局當場就會被識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