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5-2/20240326-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
| 公開目錄 | 校園安全管理 | 發布日期 | 2024-03-26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中心學校,縣直各學校:
現將《龍陵縣教育體育系統2024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2024年3月26日
龍陵縣教育體育系統2024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2024年全縣學校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根據《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陵縣2024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全縣教育體育系統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2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預測的主要依據
1.地質環境背景條件。龍陵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介于龍川江和怒江之間,境內山脈起伏盤錯,形成上緊下疏,中部高,東西兩側傾斜的地形,地質復雜多樣,雨季集中,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降雨情況預測分析。根據龍陵縣氣象局預測信息:預計2024年總降雨量1920毫米,比2023年多72毫米,比歷年少133毫米。汛期(5—10月)降雨量1690毫米,占年雨量的88%。主汛期(6—9月)雨量135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0%,主汛期雨量大且較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質災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等災害的高風險時段。根據降雨量情況預測分析,2024年較前一年總降雨量略有增多,局部地區因多年的災害積累,在有單點暴雨的情況下還有加劇的可能,5月中下旬至10月,強降水天氣頻繁,極易引發洪澇災害,是全縣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必須高度重視危險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警工作,避免災害損失;10月—12月,地質災害基本平穩,做好汛后復查工作。
3.工程建設活動。工程建設對地質有不同程度的擾動,出現了大量高陡邊坡及廢棄土石,發生人為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預測結果
2024年汛期全縣學校地質災害頻發度及危害程度總體上屬正常年份。地質災害高易發時期為6月—10月,工程建設誘發人為地質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為在建工程等。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
(一)重點防范的學校。龍陵縣第三中學、龍陵縣第五中學、蕨葉壩小學、上龍小學、邦工小學、橄欖寨小學、八〇八小學。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地質災害的發生受降雨影響十分明顯,當降雨時間較長并伴隨多次單點暴雨時,各類地質災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將明顯增多,并具有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以主汛期(6月一10月)作為重點防范期。各級各類學校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盡早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并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利用氣象信息科學防御地質災害,確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具有不確定性,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以危巖土體崩塌等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最為典型。工程建設學校要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施工前必須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施工過程中要規范施工行為,嚴防因違反施工操作程序而引發地質災害。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立龍陵縣教育體育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李加飛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副書記,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楊常杏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專職副書記
趙應順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委員,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吳艷華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委員,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尚達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委員,縣教育體育局黨
組成員、副局長
段華榮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委員,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向陽 縣委教育體育工委委員,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縣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學校安全股,由王尚達兼任辦公室主任,陳安和兼任副主任,負責處理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日常工作。辦公室電話:6122419。各地各校也要相應成立工作領導機構。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縣地質環境復雜特殊,降雨量大,屬地質災害易發高發區,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根據202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降雨量比2023年略有增加,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校負責人要對本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單位重要議事議程,認真分析查找隱患,采取及時有效措施應對,做到親自調查研究、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促檢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真正做到組織、責任、人員、預案“四個到位”。主汛期時刻保持臨戰狀態,確保2024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萬無一失。各學校要健全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校發生地質災害的處置工作,在當地政府和教育體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按職責分工,緊密配合,認真做好各項工作。
(二)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動態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情況。突出重點加強對校址、校舍、簡易臨時用房、構筑物、排水設施、圍墻護欄、校園周邊山體巖體、低洼地帶、學生上下學公路沿線,特別是校舍房前屋后高陡邊坡、護坡護坎以及強降雨、洪水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山坡下、溝口旁的校舍及在建工程等地質災害危險區域進行排查和巡查,對發現已開裂、變形等地質災害活動跡象可能危害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點,要及時整改解決,落實監測責任人和監測人員,所有巡查排查情況均要進行記錄并建立臺賬,落實落細各項防御措施。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標志牌、警示牌、防護欄。在強降雨期間,要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的師生,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時組織轉移,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各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督促指導本校對各隱患點實施監測、巡查及有關地質災害信息的上傳下達等防治工作;明確各隱患點監測、巡查、受災人員撤離、安置等防災工作的校級責任人,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
(三)做好接收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主動與當地政府聯系,加強與國土、氣象等部門溝通,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工作,要通過廣播、下發通知、發短信、顯示屏、板報、集隊集會等多種途徑及時將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信息傳達給全體師生和家長,提前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四)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和災情險情速報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健全汛期全天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學校負責人、分管領導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確保通信暢通。對本校發生的地質災害,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速報制度。一旦發生災情、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高效、科學做好搶險救災工作。對因故影響信息報送工作的,視情況通報批評;對處置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相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五)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應急隊伍人員培訓,組織開展本校內地質災害預警預測、監測、調查評估、地質災害搶險及應急處置工作,結合實際配備一定的應急救援物資,提高全縣教育體育系統應急搶險、救災和處置能力。
(六)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各級各類學校要修訂完善學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適時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師生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提高師生的防災減災意識,不斷增強師生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學校穩定。
(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計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校會、班會、黑板報、拉橫幅、宣傳欄和立警示牌等各種有效方式,廣泛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強化防災意識,指導師生認識地質災害前兆,學會預防、避讓地質災害。組織防災責任人、監測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法規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全體師生的防災、減災、抗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