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5-2-/2018-1025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
| 公開目錄 | 優待政策 | 發布日期 | 2018-10-25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貫徹落實《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做好國家督查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落實情況的有關工作的函》《保山市發展改革委關于提供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自查報告的函》要求,龍陵縣教育局對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的通知》(云政辦發(2017)84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現自檢自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積極改善辦學條件。2017至2018學年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99億元,新建校舍7.33萬平方米,購置中小學教學及信息化設備1480萬元,全面消除了中小學危房。 2018年1至8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84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89.8%,全縣12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0條辦學底線全部達標。一是改擴建和新建幼兒園,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興辦民辦幼兒園,逐步滿足城鄉群眾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入園難”問題。縣幼兒園晉升為“云南省一級一等示范幼兒園”,進一步夯實了我縣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今年9月,縣幼兒園白塔分園,民辦幼兒園小天使幼兒園已正式開班辦學。2017至2018學年共配備中小學音體美器材、實驗設備等57套、教學用計算機494臺,電子白板382套,全縣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暢通渠道,確保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1、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入學堅持按照學籍管理的規定,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在戶口所在地服務區的公辦學校入學。各級各類學校要規范辦理入學手續,為學生建立學籍,加強進城落戶農民子女的電子學籍管理,確保轉入、轉出都有相應的信息記錄,并確保其與城鎮居民子女享受同等的接受義務教育權利。
2、教育局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切實做好進城落戶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同時將進城落戶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納入當地教育工作范疇和重要工作內容,統籌、指導和督促學校就近做好接收就學和教育教學工作,各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就學。
3、要求學校與教師加強與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學生家庭的聯系,針對進城務落戶農民子女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差異,在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學生區域差異以及心理特點等方面進行因材施教,分類要求,分層指導。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4、保證進城落戶農民子女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在學生管理、評優獎勵、文體活動、入隊入團和課外活動等方面與當地學生實行同等待遇。
5、要求各學校建立幫扶長效機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落戶農村子女實行救助的力度,以保證進城落戶農村子女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捐款、捐物,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落戶農村子女就學。可以通過設立助學金、“學生手拉手”、“師生結對子”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落戶農村子女完成學業。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拓寬進城落戶農村子女入學渠道。
6、進城落戶農村子女與當地學生實行同一收費標準。在辦理入學、轉學等有關手續時,禁止收取任何費用。對違規收費的學校,教育局將嚴肅查處。
二、存在問題
一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和配置與群眾期望有差距,近年來,在城鎮建設中,學校的空間布局和教育用地沒有得到充分保障,學校建設面臨歷史欠債多,部分項目進度緩慢等困局,部分小學、初中功能室不全,教育信息化設備投入不足。
二是教學質量總體不高。學前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在幼兒園建設、師資配置、規范管理等方面還有差距。
三是隊伍建設仍需加強。隨著學前三年入園率和高中普及率的提高及二孩政策放開等諸多因素,縣域教師編制總量不足。部分特崗、普崗教師為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其責任心、事業心不強,專業成長較慢。
三、下一步打算
(一)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簡化轉學手續,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進城落戶農民子女依法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進城落戶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為進一步做好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就學工作,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利、促進教育公平的客觀要求,消除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就學障礙,創新工作機制,暢通入學渠道,簡化入學手續,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子女與當地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相應的教育。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出地、流入地的電子學籍管理,確保流出、流入都有相應的信息記錄。積極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隨遷子女教育工作的氛圍。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納入縣城學校評估體系,促使學校履行職責,確保隨遷子女全部按時就近入學并接受良好的教育。
龍陵縣教育局 2018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