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5-2-/2017-0811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
| 公開目錄 | 優待政策 | 發布日期 | 2017-08-11 |
| 文號 | 瀏覽量 |
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精神,為進一步解決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常住戶口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及國家和省相關政策要求,以“兩為主”即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基本原則。按照“省級確定原則,市級指導監督,縣區具體實施”的辦法,以國家、省、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關于進城務工人員“合法穩定居住、合法穩定就業”的精神為指導,結合我縣教育資源實際、結合隨遷子女數量、結合以往招生工作經驗,科學合理地制定實施細則,統籌安排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結合我校實際,著眼長遠發展,現就進一步做好我縣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深化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出現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群體,是最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之一,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未來的人口素質,也關系到當前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好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鞏固我縣“兩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解決好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求全縣各中小學(特別是龍山中心學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部門協調聯動。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涉及面廣,影響范圍較大,關乎社會公平,備受群眾關注。相關各職能部門要本著對全區適齡兒童、少年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對隨遷子女入學相關條件認真把關,堅決杜絕審批入學工作的隨意性,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共同做好隨遷子女入學工作。
(二)以人為本。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要站在維護好隨遷子女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措施、開展工作,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有升學機會。
(三)監督落實。各鄉鎮中心學校要加強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將其列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重點,認真抓好落實。教育局將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納入對各鄉鎮教育工作的督導考核。
二、強化措施,切實加大解決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切實加大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力度,保障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隨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按照相對就近入學的原則,統籌安排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我縣轄區入學,各學校要認真做好接收就讀和教育教學工作。對于在劃定范圍內的學校不能滿足隨遷子女入學要求的,應按相對就近和方便的原則在相鄰學校入學,嚴格執行云南省學籍管理規定。
(一)免試入學。凡符合在我縣轄區就讀基本條件的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小學或初中一年級新生,以流入地為主由我縣統籌安排到相對就近且學位寬裕的公辦學校就讀。
(二)工作與居住相對一致者就近優先。新生父母居住與工作都在我縣轄區且工作固定的,或新生父母在我縣轄區有固定居所的(以房屋所有權證為準),優先安排在相對就近學位寬裕的公辦學校就讀。
(三)符合基本條件相對就近統配。凡符合基本條件的入學對象原則上實行相對就近統配到學位寬裕的公辦學校就讀。
三、積極發揮學校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努力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學校是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關愛、教育和管理,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環境,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在各鄉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構建學校、社區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網絡。
(一)外來和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采取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中小學接收為主的原則。農民工子女要按照學籍管理的規定,在臨時戶口所在地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學校無條件接收。具體程序如下:農民工子女持暫住證戶口或暫時居住地證明及原籍戶口(身份證)、打工單位證明及縣教育局的派遣證到各校申請入學。如某校的教育資源緊張,由教育局視實際情況將其調整到相對就近的學校入學,并與學區內學生同等對待。
(二)保障農民工子女接收義務教育的權力,堅持同等待遇,同等權力的原則農民工子女有平等接收義務教育的權力,他們有與本地學生同等的評優、評獎、入隊、入團的資格;同等地參加各項校內、外活動;對學習后進的學生,學校和教師要同樣給與尊重,同樣進行幫助。學校將廣泛開展“獻愛心”、“結對子”等活動。尊重、關愛進城農民工
子女,幫助他們客服自卑心理,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加強外來和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學籍管理工作。農民工子女建籍,統一管理,登記在冊。堅持定期上報,底數清晰。做到人在籍在,人走籍轉;籍隨人走,跟蹤到底。對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并經考試合格的,按規定辦法義務教育證書。確保所有農民工子女有學上,不讓一個農民工子女因父母流動而流失。
(四)對家庭特殊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實行救助制度。各學校要積極響應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捐款、捐物,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的號召。通過設立助學金、減免相關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困難的進城農民工子女完成學業。
(五)嚴格規范收費制度。對在我縣就學的農民工子女一視同仁,不收取國家規定以外的收費項目。在辦理農民工子女的入學、轉學等有關手續時,不收取任何費用。
四、加強領導,廣泛宣傳
教育局成立外來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保證此項工作的落實。各鄉鎮、中心學校要加強對依法保障外來和進城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宣傳,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構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良好氛圍。
龍陵縣教育局 2017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