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5-2-/2022-1206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
| 公開目錄 | 教育機構 | 發布日期 | 2022-12-06 |
| 文號 | 瀏覽量 |
長箐村位于臘勐鄉東南部,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2402人,與白泥塘村、大龍村、沙子坡村接壤。臘碧公路貫穿東西,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長箐小學創建于1956年,原校址坐落于長箐大寨子三、四、五社之間的宗堂內,開始為單人獨校,1965年發展為完小。轄分小四個:創建于1958年的李家寨小學;創建于1978年的楊柳樹小學,于1986年合并到李家寨小學;創建于1964年的里叢小學于1988年合并到稱桿完小;創建于1978年的馬鹿塘小學,1980年合并到稱桿完小。1984年,由于教學的需要,第二次開辦馬鹿塘小學,1989年再次撤并到稱桿完小。
1976年地震后,由于校舍被嚴重損壞,長箐大寨子完小開始實施教學班的分流:大寨子留下兩個教學班,其他分流到老茶場3個教學班,老村公所1個教學班連場兩個教學班。以上教學班(除連場外),于1977年合并到長箐大寨子完小,連場教學點繼續教學。1978年長箐完小由長箐大寨子搬遷到稱桿(現在的村公所地址)繼續辦學。原長箐大寨子完小變為稱桿完小的一個分小,留下兩個班繼續教,1980年因翻修稱桿完小,教學班再次分流到老寨子、老茶廠、老村公所進學;1981年9月校舍返修完畢,以上教學班和連場教學點再次合并到稱桿完小(大寨子仍留兩個班繼續教學,2001年9月撤并到稱桿完小)。2006年3月實施校點收縮,李家寨分小被撤消,至此,長箐村實現了全村一所完小集中辦學的發展目標。
2005年,稱桿老學校已成了名副其實的危房,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上級領導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長箐小學于2005年初進行了整校搬遷規劃,2005年1月新校區破土動工,2005年4月主體教學樓施工,2006年1月竣工并通過上級驗收,總建筑面積835.8平方米,總投資86萬元,共設教室9個,教師辦公室2個,德育室1個,實驗室、保管室、圖書室、遠教室各一個,于2006年3月投入使用。2006年5月10日,中國畫研究院龍瑞院長、山東省濰坊銘昶書畫藝術有限公司經理劉峰女士等專家學者一行向長箐小學集體捐資20萬元,村級籌資2600元,款項用于改善教學條件,新建師生宿舍樓兩棟(總建筑面積490平方米,設師生宿舍22間)、伙房、廁所、學校大門、籃球場等附屬工程,于2007年1月竣工并通過驗收,2007年3月投入使用。長箐小學也因畫家學者們的愛心捐贈而更名為“長箐中國畫希望小學”,并聘請龍瑞先生、劉峰女士為長箐中國畫希望小學名譽校長。2008年,我校爭取到“衛生新校園”項目,積極利用項目款5.9萬元,鄉、中心學校、長箐小學自籌4萬多元,于2008年7月前完成了我校校區的地面硬化、綠化美化工程,建起了學生食堂、宿舍,于2008年9月實行寄宿制,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并修建了沼氣池、衛生圈、養起了雞豬,用上了綠色清潔能源,吃上了放心肉,極大地改善了教學、生活條件。
新校區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25.8平方米,固定資產近200萬元。學校共有教學班8個,學前班1個,在校學生263人,教師14人,其中專科以上學歷12人。如今的長箐中國畫希望小學已初具規模,布局合理、設施基本完備、環境優美、人文和諧。
近年來,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以身立教,德育先行,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文明、和諧、自強、創新”的校風;“嚴謹、敬業、開拓、愛生”的教風;“尊師、樂學、善問、創多思”的學風;學校辦學目標明確,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先后獲得了“綠化美化甲級校園”、“文明學校”、“教學優秀單位”、“縣級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在今后的辦學中,學校將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現精細化管理,加強教育教研,在嚴格管理中爭創一流學校。